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述一、信息是什么?1.是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的《韦柏字典》);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津)。
信息是通过一定的载体(颜色、符号、图像、声波、电磁波等)产生和传播的。
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例:人口统计状态:中国当前人口总数约13亿状态变化方式:每年以约1%的增长率增加13亿和1%给我们以人口统计的信息。
信息的常见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二、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标志,是以信息文化改变着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时空观念的新兴社会形态。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
问题:为什么当今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因为当今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有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信息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问题:是什么发展使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什么信息技术?人类社会经历了游牧时代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了当前的信息时代把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术。
信息、生物和新材料将是本世纪产业革命的热点。
IT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网络通信、光电子、人工智能和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技术;其中微电子是细胞、通信网络是神经、计算机是大脑、软件是灵魂。
四、信息技术(IT )的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古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近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五次重大的变革 古代:语言的利用文字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 近代:电信革命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利用(一)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1.古代信息技术信息表达: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或简单的嗓音 → 语言、符号文字、图形 信息存储 :脑→石刻、甲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绸 → 印刷在纸张信息传输:声响、光 、书信(狼烟烽火?鸣金收兵家?书抵千金?) 古代信息技术特征:文字记录为主要信息存储手段 书信传递为主要信息传递方法经历了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三大重大信息变革 2.近代信息技术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为主角,整个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电信革命过程 信息传输: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讯;电报、电话、无线电话、传真、广播、电视 信息存储:录音、摄影、电影特征:信息的以电通信为主体的电传输技术(传递信息快、远、多) 近代信息技术发展大事记1837年莫尔斯(美国画家)发明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长码)1876年贝尔(美)试制成电磁电话1878年爱迪生(美)发明碳精电话1895年马可尼(意大利)和波波夫各自独立发明无线电通信1843年亚力山大.贝恩(英)试制传真机样品, 1925年贝尔实验室制出第一台传真机.1906年费森(美)完成无线电广播实验开创开放式的通信手段.继而1933年出现调频广播,1966年出现立体声广播,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播放贝尔德的圆盘电视节目.1939年美国推出全电子电视,1953年彩色电视首播.1945年出现利用太空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英国雷达军官(科幻小说家)克拉克提出地球外的接力通信 3.现代信息技术1941年阿塔那索夫和他的研究生贝瑞发明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为起点 基本特征:计算机、网络、光纤和卫星通信 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信息存储:光电(磁带、磁盘、光盘、电子全息) 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等数字信息的一切现代高新技术的总称。
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渗透性、综合性强,使它处于现代高新技术群体中的最核心、最先导的地位。
推动信息革命性变革的直接动力:电脑智能化、低价格,通信实施的大容量、高速化.二)信息技术的变革2. 信息不安全的来源(1) 人类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系统不完善导致系统的脆弱性; (2) 现实社会斗争、竞争和犯罪导致对信息系统脆弱性的发掘和利用。
3.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信息安全以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为前提,但比可靠性的要求更进一步。
可靠性(reliability ):一般是指要求系统能够不停机的全天候运行(nonstop system )。
要求运用容错和多机备份技术。
另外,还要精心考虑机房设计(防火、防水、防盗、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
安全性(security ):除了对规章制度、人事管理、环境和物理设施有安全要求外,主要是针对运行系统中的信息而言。
3.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它涉及信息的如下方面:(1)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2)完整性(integrity ):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地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
(3) 可用性(availability ):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有,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或为敌手可用却对授权者拒用。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保证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
4. 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体现在这里)信息的特征:真伪性。
(识别网上的信息) 针对性。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到需要的信息) 完整性。
(信息表达要完整:电子邮件、聊天等) 时效性。
可传递性和可再生性。
(四)获取信息的安全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改变了社会结构及生产结构信息技术的核心:智能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1、信息获取技术: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自动门、感应灯等)2、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广播、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3、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智能机器人)4、信息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无人驾驶飞机、汽车等)5、信息存储技术:直接连接存储、移动存储、网络存储(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五个基本环节: 1、信息采集。
(传感技术与测量技术) 2、信息传递。
(通信技术) 3、信息加工。
(智能技术) 4、信息存储。
(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 5、信息发布。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1) 环境安全: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要把信息系统的危险减至最低限度,需要选择适当的设施位置,要充分考虑水灾、地震、电磁干扰与辐射以及其他等人为威胁,保证净化电源等等。
(2) 物理安全:也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设置之一,物理安全涉及信息系统中微机和主机、LAN服务器等资源的房间,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对这些部门的访问要严格控制,并经过授权和进行监控。
(3) 网络安全:根信息与第二层信息系统要离线操作,与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不与Internet 连接。
系统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四个区:公共区、DM区、操作区和安全区。
并层层加以防火墙和实时监控。
(4) 主机安全:主机系统主要有信息系统服务器、目录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它们均采用生产机与备份机双机共享磁盘阵列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同时用Cluster软件控制故障的自动检测和恢复。
(5) 产品安全:在信息系统产品方面要保证其安全性能。
(6) 操作安全规则:由信息系统的安全小组制定相应的规则,规定信息系统签发证书,审核证书操作应遵循的安全操作规范。
(7) 人员管理安全:对信息系统中心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的一般为内部人员,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或信息失密将给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对信息系统中心的人员管理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5. 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的安全是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及营运中,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程,这是安全的保证。
数据安全策略: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私钥信息的安全,它涉及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其次是用户数据,包括证书及个人资料,除存档保管外,还对存取权限加以限定,确保用户的私有信息不能被第三方非法获取。
系统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其他因素造成对系统的破坏;系统的安全还应包括制定安全可靠的认证证书操作说明(CPS:Certification Practice Statement),每个信息系统都要有自己的CPS,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第二节计算机技术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台能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能自动执行程序的机器;是一种能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协助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式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工具的进化手工到机械自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采用石块和贝壳记数;唐代时期,开始使用算盘;17世纪,出现了计算尺;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创造了第一台能完成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计算税收;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设计出差分机和分析机;计算机工具的进化机械计算到电动计算1884年,美国工程师霍雷斯创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用于人口普查;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教授霍华德·阿肯提出设计思想,由IBM承建,设计出“马克1号”计算机。
机电全自动到电子数字1946年,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时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这个期间的电子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称为“电子管时代”。
主存储器使用延迟线或磁鼓,这时的程序设计主要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主要用于进行数值计算。
作为代表的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即ENIAC。
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文缩写IBM)1953年4月7日,IBM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他们请来150名美国商界领袖和科学泰斗,出席IBM701的揭幕仪式,“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把这台电脑称作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