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广州个人事迹篇一:58条廉洁事迹58条廉洁事迹1.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有一个?江南第一家?的郑氏义门,孝义传家900年,自南宋到明代中叶3300多人吃住在一起,自北宋到明代天顺出仕173人,大至礼部尚书,小至税令,无一贪废。
这很了不起。
我也不知道郑家3300多人是怎样在一起吃住的。
一栋房、一口锅是肯定不够用的。
?房?的问题好理解,?锅?的问题难解决。
看来,?房?是统一调配的,?住?是分开进行的;?粮?是统一供给的,?菜?是分开烹饪的。
即使如此,也不简单。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是靠什么维系的呢?我想,除了物资供应,还有精神支撑。
这?精神?,就是郑氏家规、家训、家风!郑氏祖训包括?家业之成,难于升生?、?手莫伸?、?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唯酒器用银外,其它不得别造?等内容。
2.?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在清代雍正时期,田文镜主政河南、山东,积极响应雍正新政,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严肃整顿官场作风,就连朝廷官员收了礼,也向皇帝报告。
雍正把田文镜树为典范,号召官员向他学习。
官员纷纷告别?贪?、?懒?,推崇?廉?、?能?。
雍正在位,锐意改革,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推行耗羡归公政策,树立了良好的官场风气。
史评:?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
?3.北宋早期出现了吕蒙正、李沆、王旦、钱若水、王曾、张知白等一批贤良廉洁之士,造就了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这与当时朝廷倡导的廉政爱民风气息息相关。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二年,也就是宋真宗赵恒即位的第十二年,?十一月丙辰,作《文臣七条》戒官吏。
?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赵恒?诏诸州以《御制七条》刻石?,留存至今。
?文臣七条?共140个字。
全文如下:一曰清心。
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
二曰奉公。
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
三曰修德。
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
四曰责实。
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荣。
五曰明察。
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
六曰勤课。
谓勤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
七曰革弊。
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4.春秋时,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不收,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宝玉,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吧!?5.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
同时,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因而名垂青史,万人敬仰。
6.毛泽东同志不为亲属徇私情,不为故旧谋私利,不为子女搞特权。
他让儿子毛岸英下乡当农民,读?劳动大学?;后又让他加入志愿军,赴朝参战。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他决定将其遗体和其他牺牲的志愿军遗体一样,安葬在朝鲜。
?小事看荣辱,细微见精神?。
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体现在方方面面。
7.历史上有个?悬鱼拒贿?的典故。
他就是庐江太守羊续。
明朝有诗称颂:?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8.在《醒世恒言》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在高烧之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因几天不曾觅食,甚是饥饿。
这时,恰遇一渔夫垂钓。
他明知钓饵里面有钓钩,但终因难耐诱惑,忍不住将饵吞了,因而自己也被钓了起来。
这个薛录事被钓,就是因为?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这个故事,富于哲理。
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巡视江南,刚在澎湖群岛寓所歇下,便有一个?花农?献上一盆玫瑰花。
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发现一个红包。
包内有一只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
林则徐将金老鼠没收后,上缴了国库。
同年,林则徐赴湖北接任,由襄阳发出传牌:?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
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
?1830年,林则徐离京赴粤查禁鸦片。
行前,由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
此非客气,切勿故违。
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
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
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1839年5月,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邀请林则徐到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送给他。
盒内装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外加一盏孔明灯和一把金簪,价值十万英镑。
林则徐说:?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
这套烟具属于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林则徐有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徒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真是:?从前王谢堂前燕,飞往寻常百姓家!?10.唐代狄仁杰体恤百姓,不畏强权,敢于拂逆君主之意。
在他任御史的一年中,就处理了17000多件案子,无一上诉伸冤,被称为?唐室砥柱?,可谓公平典范。
11.据《资治通鉴》卷四十三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期)初,陈留刘昆为江陵令,县有火灾,昆向火叩头,火寻灭;后为弘农太守,虎皆负子渡河。
帝闻而异之,徵昆代林为光禄勋。
帝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
帝叹曰:?此乃长者之事言也!?历史上有无此事?如果有,是否属于偶然?我们不得而知。
但刘昆为官,政绩突出,民众爱戴是肯定的。
一幅《弘农渡虎图》,寓意连凶猛的老虎都不忍在刘昆的辖地为非作歹,的确令人深思。
12.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深受百姓称道。
在他五十岁寿辰那天,有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要送给苏东坡。
苏东坡的家人接待了这位送礼之人,问:?请问您尊姓大名,有何事??来人说:?我叫赵钱孙李,是来祝寿的!?家人笑道:?哪有这样的名字呢??来人解释道:?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让来人说出理由。
那人思忖片刻,说道:?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送给苏东坡。
不一会儿,苏东坡出来收下了那盆月季花,笑着咏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是啊,当领导干部的要扪心自问,看是否有一颗像月季花一样的赤诚为民之心!13.清代学者纪昀(音匀)在《阅微草堂笔记》写了一则寓言:一名县令死后见阎王,称他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文钱,自认无愧。
不料,阎王大怒:?不要钱即为好官,那植木于堂,杯水不饮,不更胜公乎???无功即有罪矣!?14.据《唐国史补》记载:在唐肃宗时,尚书左丞李廙(音翼)是京城有名的廉官。
他的妹妹嫁给了户部侍郎刘晏。
有一次,刘晏到李家做客,看见妻兄家的门帘破旧不堪,快散架了,便悄悄量了尺寸,回家做了一挂粗竹门帘,因为害怕妻兄嫌他奢华浪费,连门帘上的滚边和装饰也没敢安。
他抱着门帘,来到妻兄门前,便感到心慌腿软,不敢进门,只好折返。
他像这样来回走了三次,次次都是如此,只好将门帘放在家里。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廉生威!?15.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千古完人?和?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清王朝延续了60年。
其功业无人可效。
他的思想和著作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也独服曾国藩,并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他曾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用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书有1500多封,内容包括治家、修身、劝学、理财、济急、交友、用人、行军、旅行和杂务10类,涵盖家事、人事、军事和国事中的大小问题的处理方法。
虽然这些家书是写给曾国藩的儿子纪泽、纪鸿和诸弟的,但对于现代父母教导子女也具有典范性意义。
他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他要求子孙后代?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他还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他认为,?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孩已被捧为?小皇帝?、?小公主?,大点的成了?官二代?、?富二代?,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问题十分突出。
这的确令人担忧。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21世纪的青年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溺爱?太多,对青少年的成长确实是一种伤害。
这就是?恩里生害?的现实体现。
16.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太真实、太现实了。
想想?人生在世,享乐二字?的理念,看看?表哥?、?房叔?、?水老虎?的现象,瞧瞧?舌尖上?、?车轮上?、?贺卡上?和?月饼盒里?的腐败,人们似乎被?时尚思潮?遮住了双眼,扰乱了心智,在不断地攫取、占有、挥霍、放纵,渐渐离开了道德的支撑,丧失了人的本性。
17.唐太宗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告诫儿子。
朱元璋以?剥皮实草?警诫官吏。
康熙以?治国之要,莫过于惩贪;至治之道,首在惩戒贪囊?昭告天下。
雍正以?抄家皇帝?威震朝野。
乾隆以?人财两空?对待贪官。
他执政60年,诛杀了几十个封疆大吏。
这就是?大官守法,小吏清廉?的源头。
18.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
邺地百姓,在漳水之滨,为他建造祠堂,四季供奉。
西汉时期的赵广汉,任京兆尹,为官清廉,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这就是清廉的生命力和永恒性。
19.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舌鲋,胆大包天,贪污受贿,?邀宠窃官?,?卖法纵贪?,被处绞刑,暴尸街头。
西汉人王温舒,贪赃枉法,仅没收的财产就相当于西汉十年的收入。
他的劣迹引起公愤,被揭露后畏罪自杀。
全族人被牵连、遭诛杀。
清代巨贪和珅,在执掌朝政20多年中,骄横跋扈,贪得无厌,聚敛财物,不择手段。
他通过贪、占、抢、索、骗等手法,贪得家财(白银)8亿两,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的10年收入。
嘉靖即位,群臣告发,和珅入狱,遭受酷刑,财产被抄,死于非命。
这就是贪官的下场。
20.?人民的总理?周恩来,廉洁从政,深得民心。
他的3句话让我们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