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4.1 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4,9,1,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8B.114C.194D.3242.如图,长方形OABC中,OA=12,AB=5,OA边在数轴上,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O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A.12B.13C.15D.173.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4,5,6C.5,12,15D.1,,2 4.如图,△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若AB=1.5,BC=0.9,AC=1.2,则CD的值是()A.0.72B.2.0C.1.125D.不能确定5.在△ABC中,三边之比分别为5:12:13,∠C﹣∠B=∠A,则△ABC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6.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16D.647.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3B.4C.5D.6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D与△BC′D关于直线BD 轴对称,BC=6,CD=3,点C与点C′对应,B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A.3B.C.5D.9.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5B.∠C=90°C.AC=2D.∠A=30°10.如图,OA=,以OA为直角边作Rt△OAA1,使∠AOA1=30°,再以OA1为直角边作Rt△OA1A2,使∠A1OA2=30°,……,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则A1A2的长为()A.B.C.D.11.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A.8B.9.6C.10D.4 51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和5,那么它长边上的高线长为()A.5B.2.5C.2.4D.213.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 于点D,则BD的长为()A.B.C.D.14.如图,△ABC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且∠D=30°,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OBC)的面积是()A.3﹣B.2﹣C.1D.1+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12cm,BC=3cm,CD=4cm,∠C=90°,当AD 为多少时,∠ABD=90°()A.13B.6C.12D.616.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它的第三边长度为()A.8B.10C.8或2D.10或217.△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2=(b+c)(b﹣c);③a:b:c=3:4:5.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18.如图图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19.如图Rt△ABC,∠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3,BC=4时,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6B.6πC.10πD.1220.Rt△ABC中,斜边BC=2,则AB2+BC2+CA2=()A.8B.6C.4D.无法计算21.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S1,S2,S3,若S1=4,S2=9,则S3的值为()A.13B.5C.11D.322.如图,AB⊥AC,AD⊥BC,垂足为D,AB=3,AC=4,AD=,BD=,则点B 到直线AD的距离为()A.B.C.3D.423.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A.12B.15C.20D.3024.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其面积S1、S2、S3满足S1+S2=S3的个数是()A.1B.2C.3D.42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24,斜边是25,则斜边上的高为()A.7B.C.168D.25二.填空题(共13小题)2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2cm,则第三边长cm.27.如图,图中的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的面积为40,另外四个正方形中的数字8,x,10,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x+y=.28.如图,Rt△ABC中,∠B=90°,AB=8cm,BC=6cm,D点从A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B点运动,当D点运动到AC的中垂线上时,运动时间为秒.29.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当t=时,△ABP为直角三角形.30.如图是一种“羊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②和②′,…依此类推,若正方形①的边长为64m,则正方形⑨的边长为cm.31.已知一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是10cm和12cm,则底边上的高为.32.已知△ABC的面积为24,∠C=90°,若AC与BC的长的和是14,则AB的长是.33.勾股定理a2+b2=c2本身就是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满足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a,b,c)通常叫做勾股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一个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可以构造出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分析上面勾股数组可以发现,4=1×(3+1),12=2×(5+1),24=3×(7+1),…分析上面规律,第5个勾股数组为.3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6,8,则它的周长为.35.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较短的直角边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②所示的“数学风车”,若△BCD的周长是30,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3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2cm,另一条直角边长比斜边短4cm,则斜边长为.37.如图,已知△ABC中,AB=10,AC=8,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于点D,连接CD,则CD=.3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6、8、a,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a 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共19小题)39.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回答问题:(1)推算出OA10的长和S10的值.(2)直接用含n(n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OA n的长和S n的值.(3)求S12+S22+S32+…+S102的值.40.在△ABC中,AB=30,BC=28,AC=26.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41.阅读:所谓勾股数就是满足方程x2+y2=z2的正整数解,即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构成的一组数.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一书中,在历史上第一次给出该方程的解为x=(m2﹣n2),y=mn,z=(m2+n2),其中m>n >0,m、n是互质的奇数.应用: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上述勾股数,其中一边长为37,且n=5,求该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42.阅读并回答问题: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设计了如下数表:(1)请你分别现察a,b,c与n之间的关系,并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a=,b=,c=.(2)猜想: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3)观察下列勾股数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分析其中的规律,写出第五组勾股数.43.如图,已知CD=6m,AD=8m,∠ADC=90°,BC=24m,AB=26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4.如图,Rt△ABC中,∠B=90°,AB=3,BC=4,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求CE的长.4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BC=AD=4,AB=CD=10,∠DCB=90°,E为CD边上的一点,DE=7,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边AB向终点B运动,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E的长;(2)若△BPE为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46.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47.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当t为几秒时,BP平分∠ABC;(3)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48.如图,△ABC中,∠ACB=90°,AB=5cm,BC=3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在AC上,且满足PA=PB时,求出此时t的值;(2)若点P恰好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t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49.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面积;(2)当t为几秒时,BP平分∠ABC;(3)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50.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1)理解: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2)探究: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且其两边长分别为2、2,则第三边的长为,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从小到大排列,不得含有分母).(3)设问:请提出一个和奇异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不用解答)51.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 从点B开始沿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当t=2秒时,求PQ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是等腰三角形?(3)若Q沿B→C→A方向运动,则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5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请按要求画以线段AB为边的网格三角形.(网格三角形是指各顶点在格点上的三角形)(1)画出一个面积为3的网格三角形;(2)画出一个两条边相等的网格三角形.53.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的方格纸中有一条线段AB,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图①、图②中各画一个三角形,它们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满足以下要求:(1)在图①中以AB为斜边画Rt△ABC;(2)在图②中以AB为边画等腰三角形ABD,且△ABD只有两条边长为无理数.54.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在图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一个三角形,使三边长分别为3,,5,并求此三角形的面积.55.在Rt△ABC中,AC=8,BC=6,一个运动的点P 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一个运动的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Q和CP.(2)t为何值时,AP=AQ?(3)t为何值时,AP=BP.56.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第一次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57.已知:在△ABC中,∠C=90°,斜边AB为10,其中一条直角边为6,求另一条直角边AC.华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4.1 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4,9,1,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8B.114C.194D.32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得到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为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A、B的面积和为S1,C、D的面积和为S2,S1=42+92,S2=12+42,则S3=S1+S2,∴S3=16+81+1+16=11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如图,长方形OABC中,OA=12,AB=5,OA边在数轴上,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O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A.12B.13C.15D.17【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解答】解:在Rt△OAB中,OB===13,∴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掌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是解题的关键.3.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4,5,6C.5,12,15D.1,,2【分析】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12+22≠32,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B、42+52≠62,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C、52+122≠152,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错误;D、12+()2=22,故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4.如图,△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若AB=1.5,BC=0.9,AC=1.2,则CD的值是()A.0.72B.2.0C.1.125D.不能确定【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求出斜边上的高CD.【解答】解:∵AB=1.5,BC=0.9,AC=1.2,∴AB2=1.52=2.25,BC2+AC2=0.92+1.22=2.25,∴AB2=BC2+AC2,∴∠ACB=90°,∵CD是AB边上的高,∴S=,△ABC1.5CD=1.2×0.9,CD=0.72,故选:A.【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运用勾股定理首先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答.5.在△ABC中,三边之比分别为5:12:13,∠C﹣∠B=∠A,则△ABC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均可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解答】解:∵在△ABC中,三边之比分别为5:12:13,∠C﹣∠B=∠A,而52+122=132,∠A+∠B+∠C=180°,∴△ABC为直角三角形,∠C=∠A+∠B=9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题两个条件中只选择一个,仍然可以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6.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16D.6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由正方形PQED的面积和正方形PRQF的面积分别表示出PR的平方及PQ的平方,又三角形PQR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QR的平方,即为所求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正方形PQED的面积等于225,∴即PQ2=225,∵正方形PRGF的面积为289,∴PR2=289,又△PQR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PR2=PQ2+QR2,∴QR2=PR2﹣PQ2=289﹣225=64,则正方形QMNR的面积为6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最大的贡献就是沟通“数”与“形”的关系,它的验证和利用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即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解决.能否由实际的问题,联想到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求解是本题的关键.7.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3B.4C.5D.6【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a+b)2=21,∴a2+2ab+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D与△BC′D关于直线BD 轴对称,BC=6,CD=3,点C与点C′对应,B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A.3B.C.5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BE=DE,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关于线段AB、AE、BE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ED=x,则AE=6﹣x,∵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EDB=∠DBC;由题意得:∠EBD=∠DBC,∴∠EDB=∠EBD,∴EB=ED=x;由勾股定理得:BE2=AB2+AE2,即x2=9+(6﹣x)2,解得:x=,∴E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中的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灵活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或解答.9.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5B.∠C=90°C.AC=2D.∠A=3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各边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计算角的度数.【解答】解:A、由勾股定理得:AB==5,故此选项正确;B、∵AC2=22+42=20,BC2=12+22=5,AB2=52=25,∴AB2=BC2+AC2,∴∠C=90°,故此选项正确;C、AC==2,故此选项正确;D、∵BC=,AB=5,∴∠A≠30°,故此选项不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结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及格点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关键.10.如图,OA=,以OA为直角边作Rt△OAA1,使∠AOA1=30°,再以OA1为直角边作Rt△OA1A2,使∠A1OA2=30°,……,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则A1A2的长为()A.B.C.D.【分析】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OA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OAA1=90°,OA=,∠AOA1=30°,∴AA1=OA1,由勾股定理得:OA2+AA12=OA12,即()2+(OA1)2=OA12,解得:OA1=2,∵∠A1OA2=30°,∴A1A2的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通过计算得出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A.8B.9.6C.10D.4 5【分析】作AD⊥BC于D,则∠ADB=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D,当BM⊥AC时,BM最小;由△ABC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BM的最小值.【解答】解:作AD⊥BC于D,如图所示:则∠ADB=90°,∵AB=AC,∴BD=BC=6,由勾股定理得:AD==8,当BM⊥AC时,BM最小,此时,∠BMC=90°,∵△ABC的面积=AC•BM=BC•AD,即×10×BM=×12×8,解得:BM=9.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BM的最小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和5,那么它长边上的高线长为()A.5B.2.5C.2.4D.2【分析】由于32+42=52,可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利用面积相等可得×3×4=×5•h,解即可.【解答】解:∵32+42=5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4=×5•h,解得h=2.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先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3.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 于点D,则BD的长为()A.B.C.D.【分析】根据图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C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BC×AE=×BD×AC,∵AE=4,AC==5,BC=4即×4×4=×5×BD,解得:B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此题难度一般.14.如图,△ABC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且∠D=30°,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OBC)的面积是()A.3﹣B.2﹣C.1D.1+【分析】过O作OE⊥BC于E,设BE=x,求出OE和DC,根据相似得出比例式求出x,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在Rt△DCB中,∠DCB=90°,∠D=30°,BC=2,∴DC=BC=2,过O作OE⊥BC于E,∵∠ABC=90°,∴OE∥AB,∴∠BOE=30°,△OEC∽△ABC,∴设BE=x,则OE=BE=x,=,∴=,解得:x=﹣1,即OE=x=3﹣,∴阴影部分的面积S=(3﹣)=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求出OE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12cm,BC=3cm,CD=4cm,∠C=90°,当AD 为多少时,∠ABD=90°()A.13B.6C.12D.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满足AD2=BD2+AB2,可说明∠ABD=90°.【解答】解:在△BDC中,∠C=90°,BC=3cm,CD=4cm,根据勾股定理得,BD2=BC2+CD2,即BD==5cm.当∠ABD=90°时,AD2=BD2+AB2,其中AB=12cm,BD=5cm,则AD=cm=13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本题中准确运用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它的第三边长度为()A.8B.10C.8或2D.10或2【分析】分8为直角边、8为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计算.【解答】解:当8为直角边时,斜边==10,当8为斜边时,另一条直角边==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17.△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2=(b+c)(b﹣c);③a:b:c=3:4:5.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最大角∠B的度数,即可判断①;根据已知得出a2+c2=b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②;设a=3k,b=4k,c=5k求出a2+c2=b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③.【解答】解:①∵∠A=∠B﹣∠C,∴∠A+∠C=∠B,∵∠A+∠B+∠C=180°,∴2∠B=180°,∴∠B=90°,∴△ABC是直角三角形,∴①正确;②a2=(b+c)(b﹣c),∴a2=b2﹣c2,∴a2+c2=b2,∴△BAC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③∵a:b:c=3:4:5,∴设a=3k,b=4k,c=5k,∵a2+b2=25k2,c2=25k2,∴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18.如图图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分析】根据图形的面积得出a,b,c的关系,即可证明勾股定理,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A,B,C都可以利用图形面积得出a,b,c的关系,即可证明勾股定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能利用图形面积证明勾股定理,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根据图形面积得出是解题关键.19.如图Rt△ABC,∠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3,BC=4时,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6B.6πC.10πD.1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分别求出三个半圆的面积和△ABC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ACB中,∠ACB=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 ==5,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π×()2+×()2+﹣×π×()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能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成规则图形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20.Rt△ABC中,斜边BC=2,则AB2+BC2+CA2=()A.8B.6C.4D.无法计算【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将AB2+AC2转化为BC2,再求值即可.【解答】解:∵Rt△ABC中,BC为斜边,BC=2,∴AB2+AC2=BC2=4,∴AB2+AC2+BC2=2BC2=2×4=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确判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S1,S2,S3,若S1=4,S2=9,则S3的值为()A.13B.5C.11D.3【分析】由扇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1=•π•AC2,S2=•π•BC2,S3=•π•AB2,在Rt △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S1+S2=S3;【解答】解:∵S1=•π•AC2,S2=•π•BC2,S3=•π•AB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S1+S2=S3;∵S1=4,S2=9,∴S3=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对勾股定理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记住S1+S2=S3;22.如图,AB⊥AC,AD⊥BC,垂足为D,AB=3,AC=4,AD=,BD=,则点B 到直线AD的距离为()A.B.C.3D.4【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判定.【解答】解:∵BD⊥AD,∴点B到直线AD的距离为线段BD的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A.12B.15C.20D.30【分析】设每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m,则S1=4m+S2,S3=S2﹣4m,依据S1+S2+S3=60,可得4m+S2+S2+S2﹣4m=60,进而得出S2的值.【解答】解:设每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m,则S1=4m+S2,S3=S2﹣4m,因为S1+S2+S3=60,所以4m+S2+S2+S2﹣4m=60,即3S2=60,解得S2=2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24.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其面积S1、S2、S3满足S1+S2=S3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分别表示出S1、S2、S3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2+b2=c2,图1中,S1=×a×a=a2,S2=b2,S3=c2,则S1+S2=(a2+b2),S3=c2,∴S1+S2=S3,同理,图2、图3、图4,都符合S1+S2=S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24,斜边是25,则斜边上的高为()A.7B.C.168D.2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设斜边上的高h,由勾股定理得,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7,则×24×7=×25×h,解得,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二.填空题(共13小题)2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2cm,则第三边长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c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7.如图,图中的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的面积为40,另外四个正方形中的数字8,x,10,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x+y=22.【分析】先由S A=40,再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到x+10+(8+y)=S A,由此得出x与y的数量关系.【解答】解:∵S A=40,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x+10+(8+y)=S A=40,∴x+y=40﹣18=22,即x+y=2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要知道,以斜边边长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以两直角边边长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28.如图,Rt△ABC中,∠B=90°,AB=8cm,BC=6cm,D点从A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B点运动,当D点运动到AC的中垂线上时,运动时间为秒.【分析】画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Rt△ABC中,∠B=90°,AB=8cm,BC=6cm,∴AC=,∵ED'是AC的中垂线,∴CE=5,连接CD',∴CD'=AD',在Rt△BCD'中,CD'2=BD'2+BC2,即AD'2=62+(8﹣AD')2,解得:AD'=,∴当D点运动到AC的中垂线上时,运动时间为秒,【点评】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构建直角三角形进行解答.29.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当t=2s或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再分两种情况:①当∠APB为直角时,②当∠BAP为直角时,分别求出此时的t值即可.【解答】解:∵∠C=90°,AB=5cm,AC=3cm,∴BC=4 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2=2s.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4)cm,AC=3 cm,在Rt△ACP中,AP2=32+(2t﹣4)2,在Rt△BAP中,AB2+AP2=BP2,∴52+[32+(2t﹣4)2]=(2t)2,解得t=s.综上,当t=2s或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2s或s.【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30.如图是一种“羊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②和②′,…依此类推,若正方形①的边长为64m,则正方形⑨的边长为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