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


古体诗
七言古诗
乐府诗
古 代诗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近体诗
排律
歌 的 分
(唐代确立)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词 ——宋代成就最高
曲 ——元代成就最高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写心理:青年之诚
精选课件
17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 而静女之情,把人、物 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 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 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 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精选课件
18
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整体 感知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 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兴、比、赋。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
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精选课件
16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 茅牙,爱情的象征。洵:实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女:通“汝”,此处指“荑”。判断句, 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
徊。
写场景:青年之急
精选课件
15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美好。贻:赠送。彤:红色的。管: 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说:通
“悦”,高兴。怿:女:通“汝”,你, 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王风·黍离》
精选课件
21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精选课件
3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22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 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 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小序》
精选课件
23
西周——周幽王 周平王(宜臼) 镐京(西安)——洛邑(洛阳) 东周(春秋战国)
精选课件
24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精选课件
25
意象——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言志、言情、言心声。
精选课件
26
质疑——
1.为什么撮取“黍稷”这一意象?
2.“彼黍离离”中的“彼”能否换“此”?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28
稷——
周之始祖。长于稼 穑,即名“后稷”, 意为“小米”,并 因此而为部族首领, 享受后代祭祀。
精选课件
29
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 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 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
——《小雅·采薇》
精选课件
12
(邶风)
静 女
精选课件
13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孔 子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蒹葭》
精选课件
9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
精选课件
1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精选课件
1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二首
《诗经》 整体感知
《静女》 《黍离》
中 《诗经》
国 古
《楚辞》 屈原、宋玉为代表。
代 诗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李 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
的 唐诗 杜 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展 脉
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络 元曲
四言古诗
中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论语》)
关于《诗经》——内容
★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 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关于《诗经》——手法
精选课件
30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心目中的地 位)
精选课件
31
诗意解读
“此黍”——心中的王朝社稷 “彼黍”——眼前之离离黍稷
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
精选课件
32
(一黍一摇,摇落亡国之痛; 一黍一悲,悲诉故国之思 )
精选课件
33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 思)
★ 题目:
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
内容。
★ 句子: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 结构: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 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 语汇: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 娘的一次约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