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生活离不开电
课时:1课时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
(一)科学概念
认识电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探究能力
1.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的进行假设。
2.体验科学探究中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资料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保持对科学以及科学有关事件的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电与我们的生活”以“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两项探究能力进行侧重训练,同时也让学生经历“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等科学探究过程。
《生活离不开电》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其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电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引导学生针对停电事件给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影响进行猜想,通过生活中电的调查活动,加深学生对电的认识,并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渗透安全用电及节约用电教育。
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是:
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历、媒体传播、阅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途径已经有了一些对电的认识,获取了一些简单的用电常识,但是对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电的用途、电的知识、停电原因和导致的结果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还不能合理运用调查与观
察的方法来了解人们在生活和工作
中停电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为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观察来了解电的用途及停电的原因以及后果。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停电情境感受电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了解电的用途、电的有关知识以及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3.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猜想和假设。
2.学会调查和观察的方法。
难点:
调查过程中对电能转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生活中的电器”调查记录表,“停电原因”调查记录表
2.教师准备:精彩动画视频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引入:环节创设情境
放映精彩动画片,一分观看视频
钟后切断电源。
激发兴趣,聚
提出问题:焦问题
怎么停电了?
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思考、回忆、猜想、交流
成什么影响呢?
板书课题
生活离不开电
环节2;
出示问题:
【作业设计】
请你依据停电原因的调查结果写出节约用电或安全用电倡议书。
【板书设计】
【调查记录表】
生活中的电器调查表
停电原因调查表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电灯亮了
课时:1课时
设计者: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贾艳丽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
(一)科学概念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回路。
(二)探究能力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
喜欢大胆猜想,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对电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电路及电路控制”,经历一次高
度开放的探究活动。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手电筒得到启发,通过自选材料,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小电珠的明灭,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开关的作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开关,并再次渗透安全用电教育。
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是:
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学情分析三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对电的认识,获取了一些简单的用电常识,但是对生活和工作中电路以及电路的控制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如:
不知道电器工作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不了解开关的基本种类。
为此,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简单材料连接一个完整的回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学习目标】
1.能够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猜想并愿意合作交流。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器工作需要一个封闭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和原理,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简单电路。
3.通过猜想、交流、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对事情发展的条件和原因进行猜想。
2.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和原理。
难点:
能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小电珠1个,灯座1个,电池一节,电池座1个,开关1个,电线3根。
教师准备:手电筒1个,小电珠1个,灯座1个,电池一节,电池座1个,开关1个,电线3根。
【学习过程】
拆开手电筒,展示基本部件。
我们可以发现它基本是由这
几部分组成:电线,电池,开关,小电珠。
里面的学生有可能问: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铜片是干什么用的?学生猜想铜片是开关。
组装手电筒,打开手电筒。
进行展示(电灯亮了)通过观察验证猜想。
提问:
样想的一和我们刚才猜
吗?
了解电路基本组成。
讲解电池正负极及导线的导电
作用。
小结:
手电筒主要是由电池、电
珠,开关、导线组成了一个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电珠就亮了。
】
【作业设计】请通过访问了解不同的家用电器的连接方法,并能说出不同连接方法的优点。
【板书设计】
电灯亮了
电灯电池
导线
开关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小心!有电
课时:1课时
设计者: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王三军【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一)科学概念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二)探究能力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
喜欢大胆猜想。
二、教材分析
在学习《生活离不开电》《电灯亮了》两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对电路的组成,开关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本课将通过实验让学生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分辨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和导体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意识的教育。
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是: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电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具有一些简单的用电常识,了解了用电器工作需要完整电路以及电路的控制需要开关,但是对导体的绝缘体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如:不知道电线是由导体和绝缘体构成,不清楚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对电路安全还没有更清楚的了解。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实验观察掌握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及区别,并着重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通过让学生猜想和记录,培养学生对事物前因后果的猜想和验证能力。
3.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安全用电教育。
难点:
导体与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电池1节、电池座1个、小电珠1个、电珠座1个、电线3根、铜丝1根、铝丝1
根、橡胶条根、塑料丝11根、布条1根。
根、小木条1根、铁丝1教师准备:小孩高压线旁玩耍图片、电线、裸金属丝、各种常用电器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用电做法图片【学习过程】
询问等资料科学自助餐式获取信息拓展识
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大视野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
趣的电的知识,请大家回去电阅资料,课下交流。
【作业设计】选择不同的用电设备(如:插头、插座、开关等)说一说哪里是导体,哪里是绝缘体?【板书设计】
【实验记录单】”表示)√导体与绝缘体猜想与验证记
【知识链接】
安全用电常识
1.不能用湿手摸插座等电器,更不能用湿布擦灯头、开关等。
2.不要在电线上挂重物,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
3.不要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4.使用电器时,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或拔掉插头。
5.修理电器时,应先关闭电源或拔掉插头。
6.发现落地电线后,要离开10米以外,看护好落地电线,防止他人接近,并请电工来处理。
6.有人触电应立即关闭电源,不能立即断电时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电线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