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河南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作者:关海波段小玲文章来源:河南省嵩县农业局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一、主要措施1、领导高度重视。

农业局领导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视,成立有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科技专家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主管科技领导为副组长,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农业科技专家组组长由总农艺师担任,站所长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为成员。

每年召开5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印发相关文件,研究安排年度科技工作,分解目标任务,解决科技创新工作经费筹措等问题,保证了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近年来全系统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的试验示范补助,土样采集化验,编写、印发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等各项开支。

3、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

组织人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农业系统的技术人员全部参加了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新技术的专题培训班,每期受训时间都在5天以上。

通过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新技术,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4、人人承担科技创新项目。

为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全县农业生产,2011年局制定了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人人承担1-2项科技创新项目,年终进行总结验收,并对完成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

30余名农技人员承担了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4项。

同时每名科技人员还指导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

5、建设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带动。

在全县建设了10个小麦、玉米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10000个农户,印发小麦、玉米主推技术,落实增产技术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县粮食连年增产。

6、强化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人员每年编写小麦、玉米、蔬菜生产主推技术,无公害蔬菜、辣椒、蔬菜制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沼气建设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沼气实用技术读本、测土配方技术问答、农业生产技术意见,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新品种介绍,调查报告等技术资料40多项,印发技术宣传资料8万多份。

利用农民文化艺术节、科技宣传周、专题培训班、街头咨询等形式,科技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强力宣传、大力培训农作物生产、无公害蔬菜、外繁种子生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管理、沼气建设等先进实用技术。

每年共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阳光工程培训80多期,受训人员达12000余人次。

在县电视台制作农业技术专题节目10期,如《小麦品种介绍》、《如何选用小麦品种》、《收秋种麦技术访谈》,《大棚蔬菜冬春灾害性天气应对技术措施》节目,在广播电视局《科技天地》栏目连续播放,深受农民喜欢,也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打下了基础。

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科技赶集、网络宣传、现场会、发放施肥建议卡及悬挂条幅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技术骨干200人。

农村沼气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分别对沼气技术服务村级网点负责人、循环农业示范村负责人、工程建设重点村负责人及沼气户进行培训,受训人员26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

通过培训,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我农民提供方方面面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先后在《中国农业推广网》上发表信息文章300余篇,利用《嵩县农业信息网》开辟引导农民致富新渠道、销售农副产品的新途径和学习新技术的窗口,年发布新闻类文章200余篇,技术类文章500余篇。

在《嵩县手机报》发表简讯类文章30余篇。

在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举办的“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征文活动中投稿11篇。

在嵩县电视台录制新闻及技术讲座40多期。

免费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咨询等农民最关心的实用性强的信息服务项目,直接为农民服务。

在信息引导下,我县中药材、畜牧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时合理调整了结构和产业方向,带动15000多农民走上了特色农业的路子。

在关键农时季节,我们及时为县、乡两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服务。

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山珍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网上销售产品,一些农民开始利用网上信息引进技术调整种植结构,通过网上信息找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销土特产品。

目前全县有650家涉农机构及农户可以上网。

农民和企业进行网上交易额达250万元,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影响和带动其它企业稳步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小麦:2011-2012年我县实施了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为项目区群众免费提供了近50万公斤优质小麦种子,在此示范下我县小麦主导品种更加突出,品种布局更趋合理。

虽然春季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后期叶锈、赤霉病发病较重,但主要品种仍然表现良好,不同品种在不同类型田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在水肥地,矮抗58、周麦22、豫麦49-198、焦麦668、新麦19五个品种,平均亩产519.8公斤,分品种亩产依次为568.8公斤、529.8公斤、512公斤、508公斤、480公斤,表现较好的是矮抗58、周麦22,表现一般的是豫麦49-198、焦麦668,表现较差的是新麦19。

在旱肥地,洛旱6号、焦麦668、周麦22、豫麦49-198、新麦19六个品种,平均亩产484.4公斤,分品种亩产依次为539.1公斤、518.5公斤、483.2公斤、450.7公斤、435.4公斤,表现较好的是洛旱6号、焦麦668、周麦22,表现一般的是豫麦49-198、新麦19。

在旱薄地,洛旱6号、焦麦668、豫麦49-198、周麦22、新麦19五个品种,平均亩产369.2公斤,品种亩产依次为409.8公斤、395.7公斤、372.8公斤、352.6公斤、315.0公斤,表现较好的是洛旱6号、焦麦668、豫麦49-198,表现一般的是周麦22、新麦19。

品种展示:试验田为旱肥地,代表我县小麦大部分类型田。

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后期高温、暴雨逼熟现象经常发生,有一定的耐旱性、分蘖力较强、灌浆速度较快、熟期相对较早,丰产、稳产性好的品种适宜我县种植。

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在23个展示品种中,周麦22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良星66、周麦23、丰德存1号、新麦21、舜麦1718、洲元9369、太学7号、中育12、开麦20等小麦新品种,今年在我县展示试验中表现突出,建议示范种植;其它高产品种需进一步试验。

主要品种种植面积。

本年度全县种植小麦34万亩,其中,豫麦49-198为15万亩、周麦22为5万亩、洛旱6号为5万亩、新麦19为3万亩、焦麦668为2万亩、其它4万亩。

玉米:2011年参加展示品种36个,比对照浚单20(亩产620.1公斤)增产的有先行5号、秀青73-1、博农118等7个品种。

今年参展品种36个,结果尚未出来。

红薯:展示品种有洛薯9816-1、安平1号、郑红22、洛薯96-6、商薯19、豫薯8号,洛薯0402、徐薯18共8个品种,其中徐薯18为对照品种,以上薯苗均有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委托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种植地为丘陵旱坡地,土壤瘠薄、肥力低下;实行堆栽,密度过低,在此条件下郑红22、洛薯9816-1、豫薯8号、徐薯18四个品种表现突出,综合性状郑红22最佳、洛薯9816-1次之,第三为豫薯8号、徐薯18;安平1号鲜薯产量虽然不高,但鲜食品质特好;其余品种表现较差。

在目前生产条件、用途、种植习惯下,郑红22、洛薯9816-1、豫薯8号、徐薯18可作为主导品种;做烘烤用途时首选安平1号。

花生:展示品种有豫花15、远杂9307、驻花1号、郑农7号、德富2号、黑花生,白沙1016共7个品种,其中白沙1016为对照品种。

综合产量水平、特征特性等各方面性状,驻花1号表现最佳、其次为远杂9102、豫花15、远杂9307,这几个品种都优于白沙10016,都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对照种白沙1016仍不失为一个优良品种,目前主要问题是退化严重,经过提纯复状后还可适当种植。

郑农花7号、黑花生、德富2号表现较差,暂不易大面积推广,有待进一步观察。

2、玉米新品种选育。

嵩县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玉米育种,目前巳搜集整理国内外玉米育种材料800多个,主要有国内优良玉米自交系478、郑58、昌7-2、浚9058、248等;美国材料X1150T、78599、6JK、先玉335、DK623、DK656、PH6WC、PH4CV;南斯拉夫材料SPZ634、SPZ648、SPZ636;法国材料D486等。

我所对引入的材料,在原始材料圃进行观察鉴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材料,用选出的材料与农家种"金棒锤""八行白"进行杂交,然后种入选种圃,根据育种目标,对材料采用自交、回交等育种方法,进行自交系选育。

并每年到海南岛进行加代选育。

每年组配玉米新组合700多个,已育成玉米自交系22个,玉米新品种10余个,其中嵩玉619、嵩玉809、嵩玉901、正在参加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试验,特别是嵩玉619在河南省玉米品种试验中,连续两年表现突出,省种子管理站曾推荐其参加国家玉米试验;今年是嵩玉619参加玉米品种审定程序最后一年,有望通过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以填补我县一直没有自育玉米新品种的空白。

3、测土配方施肥。

完成了嵩县2008-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

自2008年开始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样品采集、田间调查、分析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与校正试验、配方肥加工与推广、数据库建设、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技术推广应用、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专家系统开发与耕地地力评价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2010年度,项目共采集土样6529个,整修化验室总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建立了四个检测室以及土样室、天平室、标准室、高温室。

新购置化验设备36台套,化验土壤样品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有效锰、铜、铁、锌等6529个55750项次,其中大量元素47009项次、中微量元素5136项次、其他3605项次。

植株样品测试330个1650项次。

完成田间试验47个、校正试验60个,确定小麦施肥配方4个、玉米施肥配方3个、红薯配方2个、花生配方2个。

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155万亩,增加粮食4.88万吨,节约化肥(折纯)3080吨,总计节本增收12656.3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