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符号学阐释_李同予
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符号学阐释_李同予
侧重形式与美学表现的设计句法,倾向于调动要素在形式、 色彩、质感上的运用,追求景观空间秩序的营造 ;侧重意向营造 的设计句法,通过调动人的联觉营造场所氛围及与人的互动关
1 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符号演绎
表1 景观设计中的能指与所指
景观设计的能指
联系手段
景观设计的所指
形式 (地形、水、植物、建筑等)
体量、空间组织 (比例尺度、秩序韵律等)
美学表现 味性、韵律、序列等
景致
中 心 、 路 径 、 节 点 、 边 界 、 领 域 的 构 组织要素营建具有感知
意向营造
建,整合与体验等
度与意向性的场所
象征与隐喻、多义与关联、代码置换、 组织要素营建具有深度
哲学思考
语境重释等
文化内涵的空间
修 复 与 消 化 、 能 源 转 化 、 废 弃 物 再 利 组织要素营建可持续发
生态科学
用、消费观更新、生态规划与评估等
展的生存环境
…… ……
……
系,代表如杰里科 (Geoffery Jellicoe)、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的景观作品 ;将哲学思考作为设计的句法,挖掘作品对语义承载 的潜力,让人在符号表达的直白隐晦、多义关联中随意畅想与游 走,感悟生活的赋予,如詹克斯 (Charles Jencks) 私家花园的设 计、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的诸多作品 ;体现生态视角的设计 法则,侧重景观符号的功能性所指,关注植物、土地、水、地形、 交通等要素的生态评估,生态技术的开发以及可持续性与适宜性 的探讨,代表如理查德·哈格 (Richard Haag)、哈格里夫斯 (George Hargreaves)、West 8 事务所的作品等都是生态景观设计的佳作。 当然还存在诸多其它的句法规则,而其具体设计中对句法的运用 往往并非单一,而是综合运用。往往以社会文化的某个角度为切 入点,在选定文化主题以后调用句法规则对设计要素进行编排、
强调事物的系统、关系、结构和内在机理,一经问世便得到文学、 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转换机制进行深入挖掘。
音乐、绘画以及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响应,各学科
从符号学的主要观点看,它将世界的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分
内涌现出层出不迭的理论流派和实践案例。尤其是在建筑设计领 开看待,表象与本质、言语与语言、符号与关系、能指与所指、
景观设计中符号要素的能指包括形式、空间、细部和人的体验 等,人们可以尽情陶醉于这些能指的表现层面中,它们往往能带来 最直观的感受。要素的所指则包括深层的文化追求,如美学含义、 功能、象征和隐喻等概念和思想。景观设计对于文化意蕴的表达, 正是利用物质层面的能指要素,以适当手段表达出内涵层面的所指 ( 表 1)。对于设计要素二元符号特性的运用,更关注于作品深层次 文化内涵的塑造,提示设计师将作品的能指与所指合理契合,从而 提升作品的文化品质并与受众建立深层次的情感沟通。
1977)、勃罗德彭特 ( 主编《符号·象征与建筑》,1980) 等,先后 义”为切入点研究符号的意指方式 ( 要素携带语义的方式 ) ;2)“句
对建筑领域的符号学现象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诸多建筑设 法学”(syntactics),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即以“关系”为
计师的实践映证,其成果备受世界瞩目。随着符号学理论在 1980 切入点研究符号中各要素之间的组构方式 ( 句法等系统结构 ) ;3)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 收稿日期:2013-06-15
89
学术论文专刊 2013 总第 10 期
理论模型,有助于挖掘和塑造事物形式表象背后的“意义”;“句 法学”涉及符号要素间的组合,在景观设计中要素间的编排方式 决定了作品的文化品质与特征 ;“语用学”则关注遵照某种句法编 排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如何通过联觉体验与审美受众 产生对话。符号学方法对于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帮助我们透过事物的形式美表象、更关注设 计内在的文化蕴涵。
的“传统建筑的符号品类和编码机制”,建立了理性而严谨的建筑
遵循符号学这种层级关系,可以顺势寻找到符号语义表达机
理论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解构主义建筑的符号 制与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之间建立联系脉络。这 3 个层次间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等新的议题也纳入了李静、文一 互联系、嵌套,其中“语义学”建立了符号要素能指、所指二元
(Naom Chomsky) 又撰写了进一步的句法规则,将前面的例句 The boy sees the girl. 依次“转换”为被动式 (The girl was seen by the boy)、否定式 (The boy did not see the girl)、疑问式 (Did the boy see the girl?) 等多种表达形式 [1],原句的要素被重新编排,进行了 位置的前后调换并加入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助动词 ( 新要素 )。这一 转换过程产生了新的语义,可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说话人的语
不同,景观设计领域对符号学理论的借鉴相对较少。虽然国外一些 学者早在 1980 年代就已展开相关探讨 [2],但由于景观设计自身的
的沟通,这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语义传达结构具有一脉相承的 专业特点和对理论反映的滞后性,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较具代
机理。论文借用符号学理论对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进行深 表性的有,陈晓彤于 2002 年关于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
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如项秉仁、艾定增、侯幼彬、 “语用学”(pragmatics),涉及符号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以信息传递
郑时龄、王贵祥等分别就符号学基础理论、中西比较及其与建筑 及个人体验为切入点,研究符号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 ( 信息
创作的关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侯幼彬先生于 1988 年发表 渠道等符号效应 )。
度阐释和探寻,通过理论框架搭建,指导景观设计实践中如何将 义表现的介绍,张晓非,邹维娜、刘晓光、陈圣浩等多位年轻学者
空间形式的表象与深层文化语义相结合,使景观设计不仅局限于 就符号理论在中国园林研究中的应用、景观符号在景观意境审美过
对空间形式的玩弄、对功能或商业价值的追求,更体现出对文化 程中的作用、景观意义建构与阐释、景观符号生成与传达机制等议
文化内涵表达在当今中外景观设计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峰等年轻一代学者的视角。
文化意蕴作为深层次范畴,能给予景观以超凡脱俗的品格,是景
与建筑设计领域对符号学大量的概念类比和理论迁移研究有所
观作品的灵魂所在。文化性因素被设计者植入到景观实体形态之 中,借助其历史的久远与现实的生动性,促进了作品与受众之间
细部 (色彩、质感、材料、光等)
体验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感觉等)
……
艺术 结构 经济 技术
……
美学含义 功能
象征和隐喻 哲学思考 社会意义 历史脉络 宗教信仰 环境心理 生态关怀 生活与适宜性 人的活动与景观事件
……
表2 景观设计中的句法规则
侧重点
句法
规则概述
形式与 统一与对比、协调性、尺度与比例、趣 组织要素营建形式美的
传统以及艺术潜力的拓展和创造。
题做出各自探索。但总体看来,目前国内关于景观符号学的文献,
符号学 (Semiology) 最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大量篇幅限于一般性的概念引介、理论梳理与工程应用介绍,缺少 Saussure) 创立,致力于研究“任何事物可附带含意的方式”[1], 对景观构成系统 ( 形式要素、结构与组织原则 ) 转换方式的针对性
学术论文专刊 2013 总第 10 期
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符号学阐释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EXPRESSED 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李同予 邹广天
Li Tongyu, Zou Guangtian
摘要/在借鉴语言符号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以要素、句法、转换及信息渠道4个层面为切入点,逐层搭建了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生成与传达机制。指出在整 体脉络下的语义传达机制,对于提高景观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特质,促进受众解读的多元与可拓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符号学;文化内涵;表达机制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elements, syntax, and conversion and information channel to establish the generation and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reference from relevant theory of language semeiology. The aim is to point out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semantics under the whole context, which is crucial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works and promote the pluralism and extension of interpretation for the audi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Semio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expression mechanism
1 要素:形意耦合的基本单元 要素是语言符号学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从要素入手、继而
研究要素间的关系是基本的研究模式,这与先学习字母后学习组 构词汇、先学习句法和语法而后才会造句同理。语义学强调要素 的双重性 :一为形式层面 ( 能指 )、一为内涵层面 ( 所指 ),作为形 式的能指是由事物表象所构成 ( 说话的声音、字迹等 ),作为内涵 的所指则是由这些表象所涉及的概念而构成。内涵需要借助形式 得以表达,形式是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表达媒介。日本枯山水园林中, 沙子、石块是能指,或者说它们体现出符号的能指特性,其所指 则是暗示大海中的航船或是苍茫大地中漂浮不定的游子,这就是 符号的所指特性 ( 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