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输血查对制度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查对制度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查对制度及注意事项
一抽取血标本查对制度
1.确定输血治疗后,护士核对医嘱、采血管条码及患者信息,确保信息无误。

2.护理人员持“血性报告单”‘’采血管‘’执行标本采集任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诊断,如信息有误,应及时与医师重新核对。

3.标本采集后,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再次核对,确定化验单、试管标签与患者信
息相符,确保条形码粘贴牢固、无污损。

二、血样采集与送检注意事项
1.一名护士一次不得采取两名及以上患者的配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
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

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

3.配血标本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护理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样
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三、取、送血查对制度
1.由护士(医务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时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
“发放记录单”与血袋标签信息是否相符,血液外观质量有无异常等。

血袋应用无菌巾包裹放入专业容器内转运,严禁裸手血袋转运。

2.血液送达病房后,与值班护士交接内容:’发血记录单‘、血液品种、数量、血型、
病区、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确认血袋外观完好无损。

四、输血治疗过程中查对制度
1.输血治疗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对“发放记录单”与“血袋标签”各项信息进行
核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认“发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信息相符。

2.检查血袋外观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护士执行输血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风险
1.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2.拿错血(同一病区在同一天有2名以上患者需要输血时)
3.血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导致细菌污染或某些成分丧失功能
4.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不当,使其疗效大为降低
5.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二、过程控制措施
1.制定并执行《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2.加强输血患者的检测,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三、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及血液颜色,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四、输血时,有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对患者资料,确定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五、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六、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七、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

八、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处理。

九、输血的时间限制
1.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做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2.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做30分钟内输完。

3.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

一般200毫升血浆在40分钟内输完,以单位冷沉淀在10分钟之内输完。

十、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需要加温的情况为:
(1)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儿童大于15ml(kg.h)
(2)婴儿换血
(3)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2.血液加温应在专业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十一、输血患者的监测
1.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
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2. 2.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3.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