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前言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虽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整体上国际资本流动更趋活跃,金融、商贸、流通等领域发展更为迅速,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呈井喷新趋势,中国商贸流通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贸流通业指的是商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涉及商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一切贸易关系的集合,包含批发、餐饮、零售、仓储、物流、信息、保险和金融等诸多行业,是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连接纽带,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XX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XX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XX年15.8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国的商贸流通现代化初步显现,流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XX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B2B市场交易规模16.7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5.3万亿元,生活服务O2O交易规模9700亿元。
然而,当前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仍不够成熟,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难以与海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抗衡,因此本文将比较中国商贸流通企业与国际先进商贸流通企业,分析当前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发展中国商贸流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策略,加快转变
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式,提高中国商贸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中国与国外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比较
(一)业态发展模式比较
从整体上看,商贸流通企业的业态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单一业态和多业态,在实际的市场活动中,多业态发展和单一业态发展往往表现出共存的模式。
海外商贸流通企业既有单一业态发展模式,也有多业态共同发展模式,如沃尔玛和家乐福都是多业态发展模式,而麦德龙和TESCO乐购在中国市场则采用单一业态发展模式。
其中,以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为例,其呈现出超级市场、购物广场、社区商店、山姆会员店、折扣百货店等多业态发展模式,其中,山姆会员店是沃尔玛美国市场的主导业态,而购物广场是其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业态。
而麦德龙则呈现专卖店、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等多种业态,但始终集中于某一类目标顾客,以仓储式商场的单一业态发展模式在中国市场扩张,业态种类远远少于母国市场。
而中国商贸流通市场主要集中在多业态发展模式上,单一业态发展模式较少。
其中以大商集团为例,其组建于19XX年,是中国百货商业第一大公司、中国百强企业,20XX年销售突破2350亿元,拥有着专业店、新玛特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天狗网等多种业态。
不同于多业态发展模式,国美电器采用的是专业店的单一业态发展模式,集中于统一的目标顾客。
从发展的历程和模式来看,中国的商贸流通企业业态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业态模式的创新思维,几乎全部复制发达国家的成熟业态,难以真正拥有独具中国特色、适应本土的新型业态发展模式。
海外商
贸流通企业和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业态种类对比。
(二)空间扩张模式比较
蜘蛛式和蜜蜂式是当前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空间扩张的主要模式,其中前者指的是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布局如同蜘蛛般在同一区域内密集织网,而后者则指的是慎重布局,看重的是好地方,打点分散性扩张。
其中,在海外商贸流通企业中,麦德龙在中国市场采取了蜘蛛式的空间扩张模式,尽可能接近顾客、供应商、员工,因此其主要以XX为中心的华东地区进行周边城市的扩张;而家乐福则是以蜜蜂式的空间扩张模式为主,主要挑选繁华城市如XX、XX、XXX、XXX等开店。
在中国商贸流通企业中,国美电器主要采取蜜蜂式的空间扩张模式,其立足于全国市场,全面覆盖,国美门店总数达到1000家以上,覆盖全国256个城市;而XX百联集团采取的是先蜘蛛式后蜜蜂式的空间扩张模式,形成以XX为基地、华东为依托密集布点织网,逐步在中国北部、南部及中部建立经营网点的格局。
可以看出不同的商贸流通企业的空间扩张模式各不相同,蜜蜂式和蜘蛛式各有优劣,蜜蜂式促进了企业网点和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但不利于供应链管理,流通成本过高;而蜘蛛式能够减低整体运营成本,迅速在区域市场获取较高知名度,但不利于集中式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的商贸流通企业能够跳出蜜蜂式与蜘蛛式这两种空间扩大模式的思维限制,创造性地先蜘蛛式或蜜蜂式扩张,获得一定的发展基础后再选择蜜蜂式或蜘蛛式发展,较快地及时调整战略扩张方式。
(三)物流运作模式比较
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较多,比如供应商配送、第三方物流或者自营物流模式。
国外的商贸流通企业由于受到一定的政策或地域、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不能自如选择物流模式,因此在中国市场中主要采取供应商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有些企业兼有自营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物流模式。
而鉴于本土地域优势,中国大型的商贸流通企业则以自营物流模式为主,同时兼有第三方物流配送为辅,如XX 百联和大商集团都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物流运作模式。
整体上,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的较少,在本土市场还是以自营物流模式为主。
海外商贸流通企业和中国商贸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物流模式对比。
(四)盈利模式比较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最主要有购销差价、进场费、类金融模式、低成本模式等四种模式。
其中,购销差价模式指的是低成本买进高价格卖出获得利润的传统赢利方式;进场费则是指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向供应商收取商品各种进场费用的盈利方式;类金融模式指的是商贸流通企业因商品现金交易而延期数月支付货款,形成较大规模的账面浮存现金以进行规模扩张或转作他用的资金内循环盈利模式;而低成本盈利模式主要是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比如进行大规模采购以降低经营成本。
如表3所示,中国市场上,海外商贸流通企业和中国商贸流通企业的赢利模式不大相同,其中进场费模式是商贸流通企业最为主要的赢利模式,但也极易造成商贸流通企业与供应商的矛盾冲突。
目前低成本模式较少,且类金融模式在中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