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专题精讲行政法知识体系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混合式→概括+列举)(图表一)☆☆☆☆☆●重要法条§《行政诉讼法》第2、5、11、12、条§《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条、2、3、4、5条二、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图表二)☆☆☆☆☆真题回顾-1当事人不服下列行为提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某人保局以李某体检不合格为由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B.某公安局以新录用的公务员孙某试用期不合格为由取消录用C.某人保局给予工作人员田某记过处分D.某财政局对工作人员黄某提出的辞职申请不予批准真题回顾-2案情:甲市人民政府在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公交公司)召开协调会后,下发了甲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明确:城市公交公司的运营范围,界定在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公交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内开通的线路要保证正常运营,免缴交通规费;在规划区范围内,原由交通部门负责的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交由建设部门负责。
《会议纪要》下发后,甲市城区交通局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中止了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
田某、孙某和王某是经交通部门批准的三家运输经营户,他们运营的线路与《会议纪要》规定免缴交通规费的城市公交公司的两条运营线路重叠,但依《会议纪要》,不能享受免缴交通规费的优惠。
三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会议纪要》中关于城市公交公司免缴交通规费的规定,并请求确认市政府《会议纪要》关于中止城区交通局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查处的内容违法。
问题:1.甲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所作出的城市公交公司免缴交通规费的内容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什么?3.田某、孙某和王某三人提出的确认甲市人民政府中止城区交通局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查处的内容违法的请求,是否属于法院的审理范围?为什么?真题回顾-3市林业局接到关于孙某毁林采矿的举报,遂致函当地县政府,要求调查。
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由县林业局、矿产资源管理局与安监局负责调查处理。
经调查并与孙某沟通,三部门形成处理意见:要求孙某合法开采,如发现有毁林或安全事故,将依法查处。
再次接到举报后,三部门共同发出责令孙某立即停止违法开采,对被破坏的生态进行整治的通知。
就上述事件中的行为的属性及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林业局的致函不具有可诉性B.县政府的会议纪要具有可诉性C.三部门的处理意见是行政合同行为D.三部门的通知具有可诉性真题回顾-4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因某企业排污影响李某的鱼塘,李某要求某环保局履行监督职责,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B.某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非本地生产乳制品须经本市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在本地销售,违者予以处罚。
某外地乳制品企业对通知提起诉讼C.刘某与某公司签订房屋预售合同,某区房管局对此进行预售预购登记。
后刘某了解到某公司向其销售的房屋系超出规划面积和预售面积房屋,遂以某区房管局违法办理登记为由提起诉讼D.《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公司应当先向工商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张某对名称预先核准决定不服提起诉讼三、行政诉讼的管辖☆☆☆☆☆1、级别管辖(基层管辖为原则)(图表三)2、地域管辖(特殊优于一般)(图表四)●重要法条§《行政诉讼法》第13、14、15、16、17、18、19、21、22、23条§《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6条第2款、7、8、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国际贸易规定》第5条§《反倾销规定》第5条§《反补贴规定》第5条真题回顾-5A市李某驾车送人前往B市,在B市甲区与乙区居民范某的车相撞,并将后者打伤。
B市甲区公安分局决定扣留李某的汽车,对其拘留5日并处罚款300元。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李某可向B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B.对扣留汽车行为,李某可向甲区人民法院起诉C.李某应先申请复议,方能提起行政诉讼D.范某可向乙区人民法院起诉真题回顾-6甲县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认定有10户居民的小区自建的围墙及附属房系违法建筑,指令乙镇政府具体负责强制拆除。
10户居民对此决定不服起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案被告为乙镇政府B.本案应由中级法院管辖C.如10户居民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诉讼代表人的,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D.如10户居民对此决定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为甲县政府真题回顾-7甲县宋某到乙县访亲,因醉酒被乙县公安局扣留24小时。
宋某认为乙县公安局的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扣留宋某的行为为行政处罚B.甲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C.乙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D.宋某的亲戚为本案的第三人四、行政诉讼的参加人1、原告(与被诉案件具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图表五)☆☆☆☆☆●重要法条§《行政诉讼法》第24条第2款、27、28、29条§《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2、13、14、15、16、17、18、23、24条真题回顾-8村民甲带领乙、丙等人,与造纸厂协商污染赔偿问题。
因对提出的赔偿方案不满,甲、乙、丙等人阻止生产,将工人李某打伤。
公安局接该厂厂长举报,经调查后决定对甲拘留15日、乙拘留5日,对其他人未作处罚。
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受理。
下列哪些人员不能成为本案的第三人?()A.丙B.乙C.李某D.造纸厂厂长真题回顾-9某公司向规划局交纳了一定费用后获得了该局发放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刘某的房屋紧邻该许可规划用地,刘某认为建筑工程完成后将遮挡其房屋采光,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许可决定。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规划局发放许可证不得向某公司收取任何费用B.因刘某不是该许可的利害关系人,规划局审查和决定发放许可证无需听取其意见C.因刘某不是该许可的相对人,不具有原告资格D.因建筑工程尚未建设,刘某权益受侵犯不具有现实性,不具有原告资格真题回顾-10一公司为股份制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下列哪些主体有权以该公司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A.股东B.股东大会C.股东代表大会D.董事会真题回顾-11案情:甲市人民政府在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公交公司)召开协调会后,下发了甲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明确:城市公交公司的运营范围,界定在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公交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内开通的线路要保证正常运营,免缴交通规费;在规划区范围内,原由交通部门负责的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交由建设部门负责。
《会议纪要》下发后,甲市城区交通局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中止了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
田某、孙某和王某是经交通部门批准的三家运输经营户,他们运营的线路与《会议纪要》规定免缴交通规费的城市公交公司的两条运营线路重叠,但依《会议纪要》,不能享受免缴交通规费的优惠。
三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会议纪要》中关于城市公交公司免缴交通规费的规定,并请求确认市政府《会议纪要》关于中止城区交通局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查处的内容违法。
问题:2.田某、孙某和王某三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真题回顾-12甲厂是某市建筑装潢公司下属的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2007年1月某市建筑装潢公司经批准与甲厂脱离隶属关系。
2007年4月,行政机关下达文件批准某市建筑装潢公司的申请,将甲厂并入另一家集体企业乙厂。
对此行为,下列何者有权向法院起诉?()A.甲厂B.乙厂C.甲厂法定代表人D.乙厂法定代表人行政主体类型化:1、职权性行政主体: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关(只要做出行政行为,皆为行政主体)2、授权性行政主体:被授权组织(准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幅度越权和种类越权)3、非行政主体:组建机构(假授权、真委托)、受委托组织五、地方行政机关(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1、地方行政机关体系图(图表六)☆☆☆☆☆★提示:注意把握:双重领导(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垂直领导(包括中央垂直领导和省以下垂直领导)1、行政区域的层级(1)二级制:直辖市——区(如北京市——海淀区)(2)三级制:直辖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如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乡)(3)四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公署)——县、市——乡、民族乡、镇(如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塘坊镇)2、类型:地方各级政府、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的内设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综合性行政机关,一般为省级——地市级——县级——乡级。
地方各级政府实行条条管辖,垂直领导。
(2)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工作部门是专门性行政机关。
我国地方行政机关实现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部分工作部门为本级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实行条块管辖和双重领导,如县公安局接受本级政府(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并且受上级主管部门(市公安局)的业务指导或领导。
另一部分工作部门不属于本级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实行条条管辖和垂直领导,如全国垂直领导的国税、海关、金融和外汇管理等部门,以及省以下垂直领导的地税、国土资源等部门。
2、派出机关(图表七)☆☆★总结:派出机关皆具行政主体资格3、派出机构(图表八)☆☆☆☆☆★总结: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组建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复议、诉讼皆看职权。
(注意区分幅度越权和种类越权)①类型:地方各级政府的内设机构和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
②地位:内设机构:行政机关内部总是由一些机构组成,即内设机构。
这些内部机构除非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特别授权,一般不能成为行政主体,既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也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没有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特别授权的内设机构,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了行政权力,如果发生纠纷,应当以其所属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如公安局内设的法制科、国税局内设的稽查大队,即使其违法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也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时只能以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公安局、国税局为被告。
当然,如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在授权范围之内或者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内设机构为被告。
如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交警大队、消防局、边防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内设的商标评审委员会分别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具备了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构:法律地位包括三种:一是由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在授权范围之内作出一定的行政行为时是有行政主体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