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现状分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的起源,远古时期最早的生命诞生在海洋中。
可以说: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对于水需求更大,然而我们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
我国水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使其更加严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的水资源正在遭受各种污染的侵袭,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的定义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称之为水污染。
水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后者是主要的。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
二、水污染的类型:第一种为物理性污染:即水中含有可见的微泥、铁锈等杂质以及看不到的重金属微粒和放射性元素。
第二种为化学性污染:它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渣,农业使用的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洗衣粉、肥皂水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水中至少含有60种以上的有害物质,其中20种以上是严重的致癌物质。
第三种为生物性污染:即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也是瘟疫传播的一种最常见的途径。
这三种污染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
因为我们的饮用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三种途径的污染:一是水源污染我国城市居民的饮用水都是通过对江河湖泊的水加工而来的,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展中国家有70%以上的人口得不到清洁的水源。
而在我国,主要的532条河流中已经有436条被严重污染,未被污染的河流大多分布在西部和边远山区。
国家环保总局每年都会发布通报,通报显示我国的河流污染主要以化学污染——致癌物的污染为主。
二是加工污染我国的自来水的净化杀菌过程主要是通过施加氯气来完成的。
氯气本来就是一种有毒物质,而且氯气还能和水中的有机物(腐黑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有机化合物——三氯甲烷,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所以现在国外称这种水为“致癌水”。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理想的杀菌物质是臭氧,它的杀菌效果是氯气的近千倍。
由于臭氧杀菌工艺技术含量比较高,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只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才得到了普及。
三是二次污染自来水从工厂出来后要经过地下管道才能输送到用户,这当中自来水会遭受二次污染。
先期的地下水管多为铁管,有些老城区已经铺设了几十年,年久失修,地下脏水、污水渗入现象时有发生;最令人忧虑的是高层建筑的储水箱,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无人管理、无人监督、无人清洗,尤其是夏季高温,这里就成了细菌的温床。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79%的城市居民饮用的就是这种遭受过一次次污染的水。
三、我国水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使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各流域的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水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地表水监测网络:由260个重点监测站组成,监测250条河流、18个湖泊和10个水库,监测断面759个。
目前已初步形成水质自动监测能力。
2. 流域水污染状况:2003年度7大水系409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
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7.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9.3%。
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长江水系:国控监测断面103个,其中Ⅰ~Ⅲ水质比例占71.8%,Ⅳ~Ⅴ类占17.5%,劣Ⅴ类占10.7%。
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
黄河水系:国控监测断面44个,劣Ⅴ类水体占38.7%。
干流22个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3l.8%、Ⅳ~Ⅴ类占54.6%、劣Ⅴ类占13.6%,干流水质好于支流。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
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81.8%的断面为Ⅰ~Ⅲ类水质,12.1%的断面属Ⅳ类水质,6.1%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水系:41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Ⅲ~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7.7%、64.1%、10.3%和17.9%。
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以Ⅳ类水质为主。
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淮河水系: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8.6%,Ⅳ、Ⅴ类水质断面占41.9%,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9.5%。
淮河干流14个断面中,Ⅱ、Ⅲ、Ⅳ、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4.3%、21.4%、57.1%和7.1%。
56.8%的省界河段水质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
海河水系:6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的断面占21.5%,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4.6%,53.9%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海河水系污染仍比较严重,海河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水系:3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满足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29.7%,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9.7%,劣Ⅴ类水质断面为40.6%。
辽河水系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挥发酚。
湖泊水库:2003年度监测的28个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有1个,占3.6%;Ⅲ类水质湖库有6个,占21.4%;Ⅳ类水质湖库有7个,占25.0%;Ⅴ类水质湖库有4个,占14.3%;劣Ⅴ类水质湖库有10个,占35.7%。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
太湖、巢湖处于轻度、中富营养状态,滇池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上述7大水系中污染较严重的为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其中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BOD和COD等。
水污染程度与地区降雨量有关,在年降雨量为650mm 以上的地区,水流域的Ⅰ~Ⅲ类水质百分率较高。
3.地下水污染状况: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在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4.海洋水污染状况: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上升。
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
2008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81012 km2,其中Ⅰ、Ⅱ类海水面积212270 km2,Ⅲ类为31077 km2,Ⅳ类、劣Ⅳ类为37665 km2。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Ⅰ、Ⅱ类海水比例为70.4%,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Ⅲ类海水占11.3%,与上年持平;Ⅳ类、劣Ⅳ类海水占18.3%,下降7.1个百分点。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北部湾海域水质优,黄河口海域水质良,Ⅰ、Ⅱ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辽东湾和胶州湾海域水质差,Ⅰ、Ⅱ类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Ⅳ类海水比例低于30%;其他海湾水质极差,劣Ⅳ类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其中杭州湾最差,劣Ⅳ类海水比例高达10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的一次持续达72 d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666.67 hm2对虾就减产上万吨。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的。
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
无机氮污染以东海区、黄渤海区部分渔业水域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区、渤海及南海近岸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石油类的污染以东海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
此外,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四、我国水环境控制现状1.城市废水处理率低,处理水平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大,使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污水处理率也逐年增高,但到200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也只有51.99%。
在已建的污水处理厂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排水管网建设未能配套,以及污水处理费不能收齐等原因而不能正常运行,而且部分没有完整的污泥处理设施。
也就是说,虽然具有污水处理能力,却没有充分发挥其减轻水污染的作用。
大量污水与污泥直接排放是造成我国水环境状况的不带明显改善的直接原因。
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实行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相关行业标准,而没考虑受纳水体的承载能力确定相应的排放标准,致使即使达标出水仍不能保证消除对水体的污染,这种现象在小流域的北方尤为显著。
2.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好,排放大量污染据环保部门的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已达91.2%,但事实是上述数据并不可靠,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不够,废水处理设备也不能保证完好的运行,违法排污现象还比较普遍。
即使达标排放,也要看目前的排放标准是否能适应保护和改善已受到严重污染的水体的需要。
环保局曾施行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法,要求消减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但效果不大。
在十一五计划中,要求消减COD排放总量的10%,各地部门与工业企业也签订了相应的合同,希望情况能有所好转。
3.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才刚开始认识除点源污染外,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等非点源污染也是导致我国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非点源污染不可忽视,其中包括:夹带着大量剩余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渣,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