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
1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肥力失调及盐害土壤的改良。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3.1.3
5.3.2 土壤养分改良
5.3.2.1 土壤养分改良应采取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
5.3.2.
5.3.3 土壤酸碱性改良
பைடு நூலகம்5.3.3.1
5.3.3.2
5.4
5.4.1
5.4.2
3.5
树穴土
用于种植乔、灌木的土壤。
3.6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7
土壤退化
土壤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性能变劣,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3.8
土壤盐渍化
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引起土壤表层盐份积累的过程。
3.9
土壤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4
4.
在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中应遵循科学规范、综合治理、安全可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和实施土壤改良方案,使改良措施切实可行;尽可能利用原有土壤资源,注意施工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施工人员和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
4.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包括进行本底调查、制定改良技术方案、实施改良措施实施和改良效果评价五个部分。
目 次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正军、张永夏、何昉、袁峰均、王发国、夏兵、陈红锋、易绮斐。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3.1
城市绿地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3.2
城市绿地土壤
用于种植花卉、草坪、低被、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绿化用土壤,其组成以自然土壤成分为主。
3.3
草坪土
用于种植矮生草本地被植物的土壤。
3.4
花坛土
用于种植一、两年生草花或球根、宿根花卉的土壤。
5
5.1
5.1.1
5.
5.1
5
5.1.
5.2 技术方案制定
5.2.1
5.2.2 技术方案制定需经过
5.3
5.2.1
5.2.2
5.2.3
5.2.
5.3
5.3.1土壤物理特性改良
5.3.1.1 清除杂质。当土壤中含有过量固体废弃物、石砾等影响到植物生长及景观效果时,应予以剔除。视情况可采用人工
5.3.1.2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25.4-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B440300/T34-2008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
DB440300/T8-1999园林绿化施工规范
DB440300/T29-2006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0
土壤改良
采取物理或化学、生物措施,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
3.11
土壤肥力改良
采取物理或化学、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条件、酸碱性、有机质及无机养分条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12
土壤改良剂
凡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都称为土壤改良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