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
回答下题。
(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 严寒B. 烈风C. 暴雨D. 冰山崩落(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A. 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B. 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C. 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D. 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答案】(1)C(2)D【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
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
故选:D【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
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
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A.地球的大小B.地球自转方向C.地球的形状D.地球表面地貌(2)该季节()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答案】(1)C(2)A【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
(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3.近几年,远赴南极旅游的人数不断攀升,登上南极大陆可谓是所有游客最为期待的项目。
读南极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旅行团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至乌斯怀亚再前往长城站,最后沿原路线返回,此次旅程中,游客将()A. 乘飞机到达长城站B. 在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观赏到冰山C. 在乌斯怀亚看到北极熊D. 乘游轮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2)相关组织和旅游公司为了不破坏南极当地环境,制定了许多严格规定,旨在对南极游客的行为有所限制。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游客在登陆的时候必须穿着船上提供的经过消毒的高筒靴B. 人们必须在规定区域内行走,不能单独行动C. 禁止任何人在南极陆地上遗留下任何个人物品D. 游客可以采集少量南极大陆上的岩石带走留作纪念【答案】(1)B(2)D【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旅行团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至乌斯怀亚再前往长城站,最后沿原路线返回,此次旅程中,游客将乘轮船到达长城站,沿途可以看出到处漂浮的冰山;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在该地区是看不到的;从乌斯杯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乘坐飞机。
(2)关于保护南极地区的说法,游客在登陆的时候必须穿着船上提供的经过消毒的高筒靴;人们必须在规定区域内行走,不能单独行动;禁止任何人在南极陆地上遗留下任何个人物品;游客不能带走南极大陆上的任何物体和动物。
故答案为:(1)B;(2)D;【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南极冰盖面积广,储存了世界淡水资源的70%。
某校地理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
下图是竖版世界地图及阿拉伯半岛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提出该研究课题的原因最可能是()A. 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B. 沙特阿拉伯人口稠密需水量大C. 气候变暖南极地区冰川融化量大D. 南极地区濒临四大洋运输方便(2)你认为该课题应该重点研究()①全球气候变化情况②选择运输的起止点③冰山的运输方式④冰山的运输路线⑤沙特阿拉伯缺水原因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③④⑤(3)将南极的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的合理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是()A. 铁路运输—灵活机动B.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C. 管道运输—施工较容易D. 水路运输—运输量较大(4)有同学认为运输终点应选择红海沿岸,原因是这里()①人口集中,城市数量较多②地势较高,便于输水③石油污染严重,水质较差④纬度较高,冰山损失较少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从南极大规模运送冰山到沙特阿拉伯最有可能()A. 缓解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B. 加剧沿线海域石油污染C. 减小南极的臭氧空洞面积D. 加重阿拉伯半岛酸雨现象【答案】(1)D(2)C(3)D(4)A(5)A【解析】【分析】(1)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这是该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南极地区濒临四大洋运输方便,有可能能解决阿拉伯淡水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
主要研究②选择运输的起止点③冰山的运输方式④冰山的运输路线;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从图中可知,南极周围是海洋,将南极的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的合理交通运输方式是海运,海运运量大,运费低;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从图中可知,红海沿岸,城市多,人口密集,需水量大,再则这里地势高,便于输水;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5)从南极大规模运送冰山到沙特阿拉伯最有可能缓解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跟石油污染,臭氧层空洞和酸雨无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5.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A. 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 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C. 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 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答案】 C【解析】【分析】解: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南极科学考察在12到2月最合适,南极属于暖季。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6.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是 ( )A. 长城站B. 中山站C. 黄河站D. 昆仑站【答案】 A【解析】【分析】解:中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故答案为:A。
【点评】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7.读下图“南极地区主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位置最南的科学考察站是()A.长城站B.东方站C.和平站D.昆仑站(2)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A.袋鼠B.斑马C.企鹅D.鸸鹋(3)当南极地区暖季时,周围海域的浮冰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影响海洋浮冰界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气温C.海底地形D.人类活动【答案】(1)D(2)C(3)B【解析】【分析】(1)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读图可知,位置最南的科学考察站是昆仑站离南极点最近,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故答案为:C。
(3)南极地区的暖季是11月至次年的2月,此时气温相对较高,该地区的浮冰最少,影响海洋浮冰界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故答案为:B。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
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
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