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文文献翻译

英文文献翻译

英文文献翻译
题目:赣州市池江中学学生亚健康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班级学号:11102124
学生姓名:谢宝飞
指导教师:张文仙
国外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

布赫曼(Berkman)提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状态。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王育学和孙涛首次提出"亚健康"的概念,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医疗机构县级以上中心医院)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患者向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

1996年,在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亚健康状态的名称和广义概念被正式确定。

自"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提出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业健康状态做出了定义。

董玉整认为,个体的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刘保延等提出亚健康状态指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Wamg和Yan在国际上提出亚健康状态的英文名称为"Suboptimal health status"(SHS),并将其定义为:以持续3个月以上的感觉不适、虚弱、低体力等为特征的,一种可逆的无病理诊断的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

其理论基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所出现的持续不适、虚弱和能力减退等症状足由环境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使机体长期发牛应濑反应所引起。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相结合且我国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领域,目前较为公认《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定义为:一定时间内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业临床诊断标准的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问的一种状念,具体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方丽的症状。

虽然国外没有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但对一些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有研究,将其描述为人体出现的缺乏病理改变的躯体化综合征,以疼痛和躯体功能障碍为常见表现,并常伴随沮丧和焦虑等精神障碍。

根据出现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可以具体分为许多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肌纤维痛,非心源性胸痛,海湾战争综合征,躯体形式障碍等。

虽然涵盖了这一些状态的特征下,但由于并没有揭示出现该症状的原因,目前此定义仍在争议中。

因疲劳是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表现之一,有人将亚健康状态与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之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划等号,也曾有学者将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88年3月将慢性疲劳综合征正式确定为一种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制定了诊断标准,其慢性疲劳症状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且该病的症状群除疲劳表现外,还包括睡眠紊乱、异常情绪表现等。

亚健康状态虽多表现为慢性疲劳,但并不特指符合特殊标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所以两者应有各自不同的诊断标准。

我国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状态比国外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范围广泛,包括躯体、心理和社
会适应等方面。

此外,因多数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已被列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一Ⅳ)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的疾病范围,所以不应将其判定为业健康状态范围内。

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存在一重要问题。

首先,对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未达成共识。

亚健康状态的内涵足广泛的,并且因其是介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中间状态,都是其难以界定的原因。

制订统一的、易操作的诊断标准将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和治疗。

第二,目前亚健康状态的测评方法很多,常见自制的问卷和判定标准,若没有统一的问卷及量化标准,会使得各研究结果问缺乏可比性。

第三,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主要是以人的主观感受及心理状态为主,很少采用客观指标进行诊断,造成测评结果差异。

第四,国内外学者应广泛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亚健康状态的问题,存关键问题上取得同行的认可并达成共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