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启蒙运动——卢梭ppt 人民版

欧洲启蒙运动——卢梭ppt 人民版

1794年法国的掌权者罗 伯斯庇尔在演讲中极力推崇 这个人,说他是那次革命的 导师;并下令将他的遗骸迁 葬于先贤祠。
在议会大厅里,这个人 的半身像,面对着富兰克林 和华盛顿。 德国哲学家康德因读他 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他 “使我双目重光”。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少 年时候,颈项间悬饰一块佩 有这个人肖像的纪念章。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 他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 一切人更是奴隶。” 探究一:你如何理解“生而自由”、 “枷锁”和“主人、奴隶”这些关 键词的? 原则上:自由是人的权利; 现实中:人饱受奴役。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 往不在枷锁之中。 材料二 “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 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 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 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 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 新获得自由。” 探究二:如何在“无往不在枷锁”下追 求或维护“自由”呢? 打破身上的枷锁。
材料四 “每个人既然把自己交给 了所有人,就不是交给任何一个人;而 人们既然把支配自己的权力交了出来, 也获得了同样的权力支配所有参加联合 者,那么也就得到了与自己所失去的一 切等价的东西,而又得到更强大的力量 保持自我和自己的所有。 探究五:根据材料四,卢梭认为“每个 人”和“所有人”的自由之间是什么关 系? 两者是统一的。
两张面孔
一灵魂
“理性”和“激情” (“浪漫”)
追求人的自由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 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 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这场革命,导师是卢 梭”,“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是马背上的卢梭”。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 离开人世。2年前,美国《独立宣 言》颁布;11年后,法国《人权 宣言》颁布;15年后,法国大革 命一度血流成河。 …… 100多年后,中国的严复们开 始阅读启蒙思想。 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要 回望这根人类文明征途中的标杆。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 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 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 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 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为维护这一 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 人……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 员,不享受特权……人民应采取强有力 的监督手段。
独立谋生
★12岁时卢梭辍 学,在许多行业里当 过学徒,但是每份工 作都觉得缺乏情趣, 令人难以忍受。但是 生活的不愉快,却使 他恢复了读书的习惯。
崇尚自然
★16岁那年,卢梭选择了 离城出走,自由自在地独立生 活。在远途旅行中,他将感情 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 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 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 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 观,“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 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 ‘自然’”。
隐居著述
★1756年,44岁的卢梭 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 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 了他的隐居生活。这时的卢 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 费用发愁。隐居6年之中,卢 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 1755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和基础》,1762年发 表政治学名著《社会契约论》 (又译《民约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 之中。 材料三 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 法权威的基础。 材料四 人们既然把支配自己的权力交了出 来,也获得了同样的权力支配所有参加联合者。。 材料五 这样他们牺牲了自然状态的无拘无 束,换来的却是一切与法律相结合的真正的自由。 探究六: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卢梭在“无往不 在枷锁”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追求自由的道路? 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每个人尊重人们为自 己制定的法律,就能获得自由。
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死于难产,从小 卢梭便与父亲相依为命。卢梭酷爱 读书的习惯源自父亲,父亲常常和 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母亲生前留下 的小说。每读一卷,不一口气读完 是不肯罢休的,甚至有时通宵达旦。 7岁时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 余,还从外祖父那里获得了许多使 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在万卷书 籍与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卢梭培养 了对古希腊、罗马英雄的崇拜,深 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 可贵。
材料二 “一旦人民可以打破 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 就做的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 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 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 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 探究三:根据材料二,卢梭认为人 民根据什么权利来重新获得自由? 人民主权。
材料三 “既然任何人对于 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 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 利,于是便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 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探究四:根据材料三,卢梭认为 如何实现人民主权? 人民订立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
——卢梭《社会契约论》
(政府)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 思行使所受托的权利,必须维护个 人得以安全地享受他所有的一切。 建立政府的契约已被专制制度 破坏而完全丧失效力,……以绞杀 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 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的生命财 产行为同样合法。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
启蒙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