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膏方立春了可以吃吗

膏方立春了可以吃吗

膏方立春了可以吃吗【篇一:膏方常识】一、.什么是膏方?.膏方的作用膏方是中药剂型的一种,可以中长期服用,被誉为最具个性化的成药。

膏方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膏方可全面调理脏腑,具有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随病加减,量体施方,灵活功专,无毒高效,简易易服,省时省力等特点。

用膏方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二、膏方进补的适应人群?膏方的适宜人群1、慢性病人的进补:有慢性疾病史,但治疗后病情稳定者,可以根据季节,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2、亚健康者的进补:(1)工作压力较大,体力消耗过多,常感乏力倦怠,睡眠不佳的青年人。

(2)无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易反复感冒者(3)体质下降,常常觉得力不从心的中老年人(4)女性产后恢复期,更年期及畏寒肢冷、月经不调、大便秘结者(5)肿瘤病人放化疗后体质虚弱者(6)性功能低下者3、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三、膏方应按体质进补。

膏方需要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

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药制成的膏方。

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

膏方怎么吃进补很讲究,方子要讲究,食用时也要讲究。

国家名中医王会仍介绍,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用少量开水烊化,开始时早晨空腹服用1次,一周后改为一日服两次,早晚睡前一小时空腹服用,根据病症需要也可用温热黄酒冲服。

成人每日服一汤匙,约30克;小儿减半。

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膏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其中含钙、磷、铁,易与滋补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解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与药物有效成分均受破坏,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或服用膏剂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

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霉变。

亚健康与膏方有些人常诉说自己平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胃纳不香,情绪低沉,焦虑善愁,精力不济,健忘失眠,惊悸胸闷,自汗盗汗,头晕眼花等等,但每次去医院作全面的物理、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

医生常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嘱定期随访。

这些主观上有自觉症状,却又查无实据的人就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称为亚健康的人群。

膏方是根据个人的机体特异,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或调和阴阳冲任,或益气养血,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或平肝熄风,或镇静安神,或宽胸理气,或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因此,膏方也是亚健康人群较适宜的剂型。

膏方的五大误区一、认识上的误区:不少人认为,冬今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

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今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

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

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

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今进补的最佳剂型。

二、选材与加工上的误区:不少人认为越贵越补,所以,一开膏方,就要有野山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

其实,这也是误区。

膏方是否有效,决定于辨证是否精当。

立法应消补并用,通补兼施,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要牢记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的原则,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这是正道。

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反而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患。

当然,药材应选道地,不应追求昂贵,时下一料膏方以千元左右已是很够了。

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

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所以煎膏也要有高手。

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不得马虎。

但时下个别接受代煎膏方的单位、小作坊很令人耽忧,他们对药材的选择、炮制是否得当?煎熬是否合乎规范?管理不好,就有误区!三、服法上的误区: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之二为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

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滋药。

之三为一个膏方全家享用。

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定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

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受,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会受害。

之四为忽略禁忌。

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影响疗效。

四、辨证上的误区: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

常见误区如下:一为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论者,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

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

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五、年龄上的误区: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

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

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

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仁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

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如何服用膏滋药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

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

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

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膏方组织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

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

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

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

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

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

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

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

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

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

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冬令进补及膏方的渊源1、冬令进补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

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快。

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期,民间常讲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2、膏方内服膏方是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剂治疗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

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的制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

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

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

如《摄生秘剖》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

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良方迭出,运用甚为广泛,制作也考究繁杂。

民间医家医案众多,百家争鸣,各有特色。

现代,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等药店均有自制膏滋,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信誉。

冬令进补的种类1、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矫味。

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十分方便,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