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0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
预习要求
1.理解热分析法。
2.理解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及停歇线表示的含义。
3.本实验所测定的Zn-Sn二组分,在液相及固相的相互溶解情况。
4.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
(参阅附录1.2.3)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①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溶体的系统,如Cu-Ni,溴苯-氯苯;②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如Bi-Cd;
③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
本实验研究的Zn-Sn系统属于第二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Zn在固相Sn中的最大溶解度为w Zn=0.09。
热分析法是绘制金属相图的基本方法之
一,即利用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
生相变时,相变热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热容的突
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全部熔
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每隔
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
的曲线,即为步冷曲线(见图3-13)。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不发生相
图3-13步冷曲线
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
速度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
发生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所以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当系统继续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如图中c点),系统中有低共熔混合物析出,步冷曲线出现温度的“停顿”;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系统完全凝固后,温度又开
始下降(如图中de线段)。
图3-14 固相完全不互溶的A-B二组分金属相图及其步冷曲线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到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各转折点、停歇线的温度,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
不同组成系统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3-14所示。
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热平衡状态,因此系统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步冷曲线。
仪器和药品
仪器:热电偶1支;电炉2个;调压器2个;小保温瓶1个;不锈钢样品管8个;X-Y 记录仪1台。
药品:纯锡;纯锌。
实验步骤
1. 配制试样
用感量为0.03 g 的天平,分别配制w Zn 为0.05,0.09,0.20,0.30,0.55,0.80的Zn-Sn 混合物各80 g ,另外称纯锡、纯锌各80 g ,分别放入8个样品管中。
2. 安装与调整自动记录仪
本实验用的是XWT-246型自动平衡记录仪。
选择记录仪量程为20 mV ,走纸速度为4 mm·min -1, 按图3-15组装仪器。
3. 记录试样的步冷曲线
依次记录上述8个试样的步冷曲线。
方法如下:将装有试样的样品管放入立式小电炉内,试样上覆盖一层碳粉,防止金属被氧化。
热电偶热端插入样品管内的热电偶套管内,热电偶冷端浸入保温瓶的冰水中。
接通电源,调压器调至100 V 左右,加热至试样
熔化后,用热电偶套管将熔融金属搅拌均匀。
然后将样品管转入保温炉,让试样在保温 图3-15 测定金属(合金)步冷曲线的装置简图 1.调压器;2.试样;3.管式电炉;4.试样管;5.热电偶套管;6.热电偶;7. 冰水浴;8. X-Y 记录仪
炉内缓慢冷却,同时开动记录仪,记录冷却曲线。
冷却速度不能太快,最好保持降温速率为6~8 o C·min-1.
数据处理
1、从所用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表中查得各试样步冷曲线上对应的转折点、停歇线温度,以横坐标表示质量分数,纵坐标表示温度,绘出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用相律分析相图上低共熔线(或低共晶线)上及各相区内的相数和自由度数。
注意:若采用计算机控制,则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步骤:
1、配制试样:同前
2、加热试样
将装好试样的样品管放入电炉的空气套管内;将热电偶套管放入样品管中,并通过空气套管盖上的小孔将热电偶插入空气套管内。
按下数字控温仪“断/通”开关,启动控温仪。
按下“工作/置数”按钮,在“置数”灯亮时设定温度(一般为320 o C);再按下“工作/置数”按钮,在“工作”灯亮时电炉开始加热。
加热时将电炉上的“外控/内控”拨向“外控”,“开/关”拨向“关”。
观察温度变化,当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试样开始融化,继续加热约20 min,注意实际温度勿超过400 o C!
用镊子夹住热电偶套管提起,但不要离开样品管,用玻棒搅拌熔融的试样使组成均匀,再将热电偶套管放入样品管中,将热电偶从空气套管中取出,插入热电偶套管中。
观察实际温度变化,待达到设定温度时,按下“工作/置数”按钮,“置数”灯亮,停止加热。
3、绘制步冷曲线
电炉上的“开/关”拨向“开”,用“冷风量调节”旋钮调冷风机电压至4~5 V,试样开始冷却。
双击计算机桌面上“金属相图”图标,启动步冷曲线程序。
设置纵坐标为150-350 o C,横坐标最大值为60 min。
点击“开始绘图”。
观察图形,若开始时温度不是由高向低平滑画出,点击“停止绘图”、“清屏”,再点击“开始绘图”,重新绘制。
步冷曲线绘制结束时(到180 o C以下),点击“停止绘图”、“保存”即可。
4、绘制相图
从绘制的步冷曲线上找出转折点和停歇线的温度,用“物理化学数据处理系统”绘制相图。
5、打印相图
在B5纸的正反两面分别打印步冷曲线及相图。
思考题
1、为什么步冷曲线上会出现转折、停顿点?纯
金属及合金的步冷曲线有何不同?
2、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保
持冷端温度恒定?
3、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知识拓展
1、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
图3-16 有过冷现象时的步冷曲线
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若过冷现象严重,转折点会发生较大起伏,使相变温度不易确定,如图3-16。
此时,延长dc线与ab线相交,交点e即为转折点。
2、实验所用系统一般为Sn-Bi、Cd-Bi、Pb-Zn等低熔点金属,其蒸气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实验时需在样品上覆盖石墨粉或石蜡油,防止金属的挥发及氧化。
石蜡油的沸点较低(约300 o C),在电炉加热样品时注意不宜升温过高,尤其在样品接近熔化时所加电压不宜过大,以防石蜡油的挥发和炭化。
3、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步冷曲线上转折点和停歇线是否明显。
绘制步冷曲线时,温度的变化速率取决于系统与环境间的温差、系统的热容、热传导率等因素。
若系统析出固体放出的热量抵消向环境散热的大部分,转折变化就明显;若系统向环境散热过快,转折点就不明显。
故控制样品的降温速率很重要,一般为6~8 o C·min-1,在室温较低时,在降温过程中需给系统加一定的电压(约20 V左右),以减缓降温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