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为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4]134号)、《xx大学关于印发〈xx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大发﹝2015﹞23号)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我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的本科专业体系,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学校现设本科专业中开展本科专业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
划编制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范围
各学院“十二五”期间(2011-2015)招生的所有本科专业及“十三五”期间(2016-2020)设置的所有本科专业。
二、编制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是各学院、各专业发展建设的基本纲领,也是学校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时考虑的基础因素。
各学院应认真总结现有专业的建设状况,并着眼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既要在对现有专业的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设措施,也要对学院未来五年内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思路、举措、步骤进行科学规划布局。
(二)合理性原则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应实事求是地对现有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分析,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
对现有专业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思路、举措要紧紧围绕专业内涵式发展诸要素、围绕如何将专业做强、做出特色展开。
在规划学院未来专业建设方向时,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对专业的社会需求、省内外相同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专任教师要求和来源、与现有学科专业的关联支撑度、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开办五年能够达到的专业规模、专业未来发展预测等相关要素进行详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避免裹足不前,更要避免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三)目标性原则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要对今后五年本学院、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工作设置具体工作目标,明确分年度工作任务。
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以及年度工作任务的设计应避免空泛、华而不实,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坚持全面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三、编制内容
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应当紧紧围绕本科专业建设展开,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认真梳理各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专业特点、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取得的主要成果等,立足专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家、省、市相关专业建设文件精神,和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认真思考和
谋划专业未来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做好编制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的调研、筹划和编制工作。
编制内容提纲参考《“十二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结》、《“十三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规划》。
四、工作要求
1.请各学院高度重视,组织专业负责人全面调研本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并结合专业建设实际,认真撰写《“十二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结》和《“十三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规划》。
2.请各学院将撰写的《“十二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结》(字数控制在2000—2500字)于2015年6月30日前将纸质版材料报送一份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行政楼119办公室),电子版材料以学院为单位压缩为一个文件,以“XX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结”命名发送至xxxxx
3.请各学院将撰写的《“十三五”期间XX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规划》(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于2015年6月30日前将纸质版材料报送一份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行政楼119办公室),电子版材料以学院为单位压缩为一个文件,以“XX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规划”命名发送至xxxx
学校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大学科技园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全民创业、落实区校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园区的决策部署,科学研判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把握机遇,破除思维惯性与定势,坚定发展的信心,坚持科技园“二次创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更创新的思维、更精准的计划、更精细的措施,更饱满的状态来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主要在区校合作、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平台构建、能力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1、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2011至2015年五年间,大学科技园共引进新入园创业企业180家,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为园区237家企业、271个项目申报落实上级扶持资金总计1.14亿元。
拓展创业基地3个,新增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
2015年度,大学科技园狠抓机遇,积极开展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明显增长。
一是积极与高校对接,加大招商引企力度。
2015年全年共引进新入园企业78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11家。
引进注册资本20772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
园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0410.16万元,与去年同期31038.85万元相比,增长18%,实现销售收入45145.32万元,比去年同期35397.03万元相比,增长22%,上缴税金2846.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实现利润337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工业增加值达到4769.39万元。
二是认真收集、及时发布项目信息,精心组织指导园区67家企业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省科技项目、省财政厅技改资金和市科技计划近3000万元,初步统计园区企业申报资金已落实1450万元。
三是加强
与科技部、科技厅、科技局及省、市工信委、市人力资源局的联系,积极做好园区申报工作,到目前为止省人社厅创业基地项目40万元已经到位。
2、企业服务优质高效。
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引入了ISO9000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全体干部及整个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015年4月14日,组织园区优秀企业进行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培训,邀请了国海证券湖南分公司、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湖南金洲律师事务所资深专家对新三板上市相关政策、操作流程、财务要求、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培训。
5月8日,与区工商分局联合举办了企业工商年报及工商政策法规专题培训,园区入园企业代表约150人参加了培训,区工商分局领导对工商法规及企业信用信息录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阐述,并在现场进行信息录入的实际操作演示,与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当面解答了他们实际工作中有关工商方面的问题。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区校合作的决策和部署,与科技产业园协同配合,在科技招商、产业服务、区校合作等领域基本实现无缝对接,紧密合作联动。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加大企业引进力度,与工商管理部门联合设立了园区专门办证窗口。
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重新规范了企业入园程序,补充完善入园企业的档案材料,对入园企业相关资料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完善和整理,将入园企业的档案材料进行了电子数据录入,提高了管理效能。
3、区校合作扎实推进。
一是制定区校合作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梳理明确区校合作的工作职责。
定期对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高校科技处、高校科技企业进行走访对接,搭建了高校面向园区和社会的对接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制定驻区高校相关部门项目信息沟通的会议机制(岳麓区驻区高校科技处长联席会议,每年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举行),加强和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和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对接,打造区校合作的项目信息沟通的联系会议机制和信息平台。
三是为驻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授创业、院士创业提供了包括公司注册登记、办公场地租赁、政府资金申报、社会风险投资、专利代理申报等一揽子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得到了驻区高校、高校创业企业、高校创业师生的充分认可。
4、基地建设初显规模。
在基地建设方面新建了联东U谷创业基地、锦绣潇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四海通达数字资源创新基地等。
①岳麓山大学科技园联东U谷创新创业园已在联东U谷基地挂牌,联东项目第一期开发地块于2015年6月份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年内第一期工程主体竣工,并于2016年实现交付使用,目前已洽谈、接待了100多家有意愿来基地发展的省内外企业,有预定的需求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米。
②与锦绣潇湘产业园进行合作共建,合力建设“岳麓山大学城创新创业基地”,基地总孵化面积8000多平方米。
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库可咖啡已于2015年5月18日开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沟通、交流、办公场所。
为全力支持创业,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