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名句默写系列1

(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名句默写系列1

3.14默写检测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山行六七里,,酿泉也。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2. ,,,山间之朝暮也。

,,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酿泉为酒,;,,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鸣声上下,。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课外名句P941.一叶浮萍归大海,。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风声雨声读书声,;,。

4.字字看来都是血,。

5.踏遍青山人未老,。

6.牢骚太盛防肠断,。

7. ,毋临渴而掘井。

8. ,一举成名天下知。

9.一腔热血勤珍重,。

10.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三.成语与熟语1.杞人忧天与庸人自扰2.侃侃而谈与夸夸而谈3.挺身而出与自告奋勇4.彬彬有礼与温文尔雅5.乘人之危与落井下石6.见之不取与思之千里7.江海不逆小流8.将欲取之,。

:9.教妇初来,教孩婴儿。

10.狡兔死,良狗烹四.文言实词与虚词1.伐::①砍:伐树。

砍伐。

②征讨:讨伐。

伐罪(征讨有罪的人)。

口诛笔伐。

③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

伐智。

不矜不伐。

○4功劳,功业。

翻译: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伐罪吊民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2.矜:念jīn时,①表示怜悯,怜惜。

因为以仪仗相迎,是对来宾的珍视、器重,是一种怜爱的表现。

②表示自尊,庄重。

古语云:”夫以礼待人者,必以礼律己“,即尊重别人的人,一定具有自尊自重的美德。

○3自夸;自恃念qín时,一般解释为矛柄。

因为”矜“是无刃之矛,不能杀伤,是一种”仁义“的武器;但因为其应用的场合特殊,又有一种不可冒犯的气势。

就如长矛之柄,虽然不能杀戮,但不怒而威。

翻译:矜其伐而耻其功。

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

见人之厄则矜之。

故人矜节行常用词组矜重矜持矜贵矜惜矜诩矜疑《论语》经典名句集锦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0、当仁,不让于师。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2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宪问》32、不迁怒,不贰过。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为政》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4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5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5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6、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5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58、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5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7、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9、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7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73、言必信,行必果。

7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7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8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月16号默写一.《岳阳楼记》1.庆历四年春,。

越明年,,。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多会于此,,?3.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

而或长烟一空,,,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何哉?,;,。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噫!,?二.课外名句(《论语》中的名句)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5、己所不欲,。

——《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

——《论语·卫灵公》7、,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

,仁者静。

知者乐,。

——《论语·雍也》三.成语与熟语(366--376)1.浑身是胆与胆大包天2.坚不可摧与牢不可破3.食古不化与食而不化4.安之若素与镇定自若5.手不释卷与爱不释手6.旧瓶装新酒7.居移气,养移体8.九折臂9.举如鸿毛,取如拾遗10.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四.文言实词和虚词1、闻: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出名,有名望。

4.名声。

5.用鼻子嗅气味。

6.姓。

翻译: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况草野之无闻者。

2、置:1.放,摆,搁。

2.设立,设备。

3.购买翻译:高帝曰:“置之。

”乃释通之罪。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五、文化常识(臣民的称谓)1.“子”是对。

“吾子”是。

“卿”是。

2.古时中年男子对自己的谦称(5个)3.古代老人对自己的谦称(3个)4.古代女子对自己的称呼(3个)5.古代对老年男子的称呼(5个)6.古代对老年女子的称呼(3个)3月17日默写一、《师说》与《陋室铭》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2.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授,。

,惑之不解,或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道相似也。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5.圣人无常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