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嗤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B.若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低C.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答案】B2.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绿藻类囊体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彻底氧化【答案】A【解析】内质网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但核膜外膜上附着的核糖体不是为了对多肽链进行加工,A错误。
绿藻类囊体膜上附着有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正确。
细胞膜上有ATP水解酶,可以有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C正确。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其上附着的酶有利于[H]的彻底氧化分解,D正确。
学#科网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髄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浆细胞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D.脊髄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后,将遗传物质注入受体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受体细胞外部,不属于被动运输,A项错误;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脊髓灰质炎病毒,B项错误;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传入神经元正常,仍可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项正确;脊髄灰质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不表现生命现象,没有呼吸作用,D项错误。
4.某实验小组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Cl溶液B.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C.t1〜t2时间段内,液泡体积有所增大D.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答案】B5.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B.DNA聚合酶催化①和③处化学键的形成C.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答案】C6.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
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由于突触间隙极小,且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则信号在该突触中不需要转换为化学信号,因此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A正确。
由于信号在突触间传递无需转换,则信号的传递速度快,时间短,因此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B正确。
该信号的传递中所利用的蛋白质通道,属于两个细胞间所形成的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
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未体现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现象,因此未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学%科网7.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D.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8.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与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见下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的32P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H2O处理组在该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没有影响C.GA处理后32P放射性在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中的强度差异不明显D.H2O处理后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无关【答案】D【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对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脱落率与营养物质运输的影响,H2O处理组在该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A正确;据表可知,H2O处理和GA处理受精幼铃脱落率相同,说明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没有影响,B正确;GA处理后32P放射性在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中的强度分别为14242cpm、14399cpm,差异不明显,C正确;受精幼铃可以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促进含32P的磷酸盐向棉铃的运输,H2O处理后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D错误。
9.在寒意阵阵的隆冬季节人们既感觉到寒冷又容易感觉到饥饿,但人体的体温却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寒冷刺激温度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B.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C.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人体需要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从而容易形成饥饿感D.当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导致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减少散热【答案】D10.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①、②、④都有A TP生成C.过程③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D.过程④产生的间[H]不全都来自于C6H12O6【答案】C【解析】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膜上进行,A正确;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 TP生成,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A TP生成,B正确;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将H2O光解产生O2和[H],故过程③暗反应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水解产生[H]和CO2,故过程④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D正确。
学&科网11.下列对实验试剂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通透性与所使用盐酸的浓度及处理时间有关B.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有关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有关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有关C【答案】12.破伤风是破伤风芽孢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疾病。
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阵发性痉挛等临床特征。
对于事故中伤口很深和出现开放性骨折的人,医务人员要对其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针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B.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D.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清除人体细胞中的病原体【答案】A【解析】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其抗原特征,A项正确;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体,可以和破伤风杆菌结合,使其凝集成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处理,B项、D项错误;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不能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C项错误。
13.为了研究缺失叶黄素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因缺少叶黄素而使得叶片呈现黄色,且呼吸速率降低B.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作用所需CO2只来源于呼吸作用C.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D.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株固定CO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答案】D14.2017年11月我国爆发了较严重的流感。
某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会发生-RNA“+RNA”→+RNA→-RNA和-RNA→+RNA→蛋白质的过程,再组装成子代流感病毒。
“-RNA”表示负链RNA,表示正链R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流感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RNA具有信使RNA的功能C.该流感病毒由-RNA形成-RNA需在宿主细胞内复制2次D.入侵机体的流感病毒被清除后相关浆细胞数量减少【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基因应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 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RNA的复制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都先形成了+RNA,说明+RNA具有信使RNA的功能,B正确;该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由-RNA形成-RNA的过程为“-RNA→+RNA →-RNA”,说明其发生了2次RNA的复制,C正确;入侵机体的流感病毒被清除后,相关浆细胞、抗体的数量都会减少,D正确。
学*科网15.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
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
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是由减数分裂导致含R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B.2可能是由分裂时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C.1、2、3、4的变异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D.1、2、3、4的变异有的对身体有利,有的对身体不利【答案】B16.为了研究不同磷含量的培养液对于水葫芦的影响,通过分组并测定叶腋内的激素配比和单株平均分蘖数,实验结果统计如下,据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当磷含量为6mg/L时,对水葫芦分蘖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水葫芦叶腋内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与单株分蘖数成负相关C.水葫芦单株分蘖数随着培养液中外源激素配比的减少而增多D.高磷培养液通过促进水葫芦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分蘖数【答案】B17.在体外培养时,淋巴因子IL-2(—种分泌蛋白)依赖型细胞CTLL-2在不含IL-2的培养基中很快死亡,而在含IL-2的培养基中可在体外长期培养,且在一定的IL-2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的含量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