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完整教案

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完整教案

安妮(1701—1714年在位)在当上了英国的女王后,总是不是特别的开心,一天她觉得心情特别的烦躁,就想找点事情做做,她觉得自己住的宫殿让她看的很不顺眼,就想改变一下,但是这需要很多的钱,所以她就想征收点特殊的税收。

结果遭到了议会、首相的一致反对,并且他们还认为女王违反了国家法律,要求女王自我反省。

安妮女王本来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结果是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

为什么女王的这么一点的愿望都难以做到呢?议会和首相怎么为什么能够拒绝女王并且还要求女王做自我反省呢?这就需要了解英国的现行政体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光荣革命1《大宪章》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

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

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

阅读课本35页有关《大宪章》的规定内容,两条。

《大宪章》民主内容不多,但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他表明了一点: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表明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它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原则,逐渐被承认为立宪政治的基础。

约翰死后,即位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4年,一些贵族在孟福尔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国王,控制了朝政。

第二年,孟福尔召集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个大会就是英国议会的开始。

议会后来形成上院和下院,上院是由僧侣、贵族组成,下院是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

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政治权利斯图亚特王朝宣扬“君权神授”17世纪初,当时的英国正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逐渐壮大。

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他们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过渡:如此,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议会为代表的新贵族为了争取政治权利,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是怎样的呢?1649年1月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处死。

1649年5月成立共和国。

1649—1658年革命中崛起的军事领袖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在克伦威尔去世后,政局动荡,查理二世被请回来。

复辟之后,议会和国王又发生了争执。

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正式登基。

光荣革命前,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议会在国王的统治之下。

“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国王权力的来源已经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

“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简单的说就是,由国王为中心到议会为中心。

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

(3)意义:“光荣革命”标志着,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

从此,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

过渡: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正式登基。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1)内容让学生看课本《权利法案》部分内容,限制了。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

完成课本35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说明了英国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意义:《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用法律对王权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形成了国王与议会集体统治的局面。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在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确实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形成—责任内阁制什么是内阁?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确立的?内阁:内阁的原意是密室。

“光荣革命”前,内阁成员由英国国王挑选,挑选少数的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

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

“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光荣革命”后内阁摆脱王室,独立行事,承担行政职责,成为专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

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因此,国家政务由大臣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

乔治一世逐渐就不出席内阁会议了,内阁变得群龙无首了。

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构成及运行机制: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成员组成,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是内阁首脑,由议会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国王任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有权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还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实际上首相掌握了国家权。

运作:国王: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但实际上“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

议会: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

首相:是内阁的首脑,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首相是由国王任命的。

首相提名内阁大臣,组成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同进退。

议会监督内阁,控制行政,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这样,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减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三岛早已是深陷泥潭。

英国财政大臣达林2008年10月8日上午宣布了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英国政府将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入高达500亿英镑(880亿美元)的资金。

甚至准备将中小银行国有化。

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

集体负责,共同进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改变策略,为什么?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对布朗政府不满意,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要么首相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从这个例子,我们体会到了内阁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同时必须向议会负责,因此我们才称之为“责任内阁”。

那么近代和现在谁才是国家的主人啊?我追求什么样的政治生活?学生:民主啊……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啊教师:是啊!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想称为国家的、班级的主人,参与班级的事物和决策等。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民主”“人民主权”过渡语:议会有什么条件成为国家权力的行驶者?请同学们看到课本代议制部分,思考此问题的同时回答:代议制的含义?代议制的优点?3、代议制⑴、含义:课本⑵、优点①、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来防止专制独裁。

②、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利益之争, 在议会中通过和平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掌握国家实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但实际上“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

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过渡语:代议制,为各个阶层实现自己利益,提供了通过议会和平的、选举和协商实现的方式,因此,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前夕,工业资产阶级通过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让国家适应自己发展的需要,这个制度契机,在1832年进行了一场议会制改革。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作用: 通过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创条件。

通过学习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我们了解了英国的内阁。

在中国的古代的明朝,明成祖也设了内阁,那么我们比较一下:明代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

而中国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