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教学建议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店。
——南怀瑾八小时之内孔子,八小时之外庄子!——于丹庄子就像禅宗,是不能说的,一说便错。
——易中天我们面对的《庄子》,既不是专家学者案头考据的学术经典,;也不是失意文人隐逸山林的遁世渊薮。
我们面对的是选入中学课本,面对中学生的《庄子》,所以必须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思考一:面对《庄子》,我们教什么一、《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1)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2)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
二、《教材概述》要求1、庄子的思想非常奇特,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顺应造化。
以道为师的根本在于化解一切偏执,使本心解除所有世俗负担。
顺应造化的宗旨,在于使人们超脱人生的种种困境(包括病痛与死亡)。
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在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时,应如此这般的实现精神的突围,而不至于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根本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2、庄子感叹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人间世),认为生命被按照世俗的价值标准来“使用”只是人生的歧途。
一方面人应当谨慎自处,超越生命被赋予的工具性价值,来保全涵养和发展生命,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把别人当做自己的工具,对他人不应该单方面占有、利用和榨取,相互间应该达成亲密无间、双向往来、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和谐。
庄子这种思想凸现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3、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其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价值的戕害。
三、《庄子》选读单元教学总目标1、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必然涉及《庄子》的思想及其在文章写作方面的问题等等;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2、具体篇目教学目标无端崖之辞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
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期年不得鱼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饰小说以干县令鹏之徙于南冥1.讲授选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2.引导学生把握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人生追求的启发意义。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怒而飞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我犹尸之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大浸稽天而不溺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东海之大乐1.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则。
2.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尊生1.讲授选文1、选文2。
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握《庄子》尊生的思想。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以为舟则沈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恶乎往而不可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颐隐于齐,肩高于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此古之所谓县解也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3、《庄子》教师用书建议精讲篇目《无端崖之辞》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第3则、第4则。
《鹏之徙于南冥》主要讲授选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东海之大乐》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
《尊生》主要讲授选文1、选文2。
《恶乎往而不可》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
4、《庄子》选文出处介绍《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经过西晋郭象删削而后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传统说法认为,内篇为庄子手笔,外、杂篇可能多为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从文体上看,它们基本上都属于论议之文。
就道家的议论而言,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奇妙深幽,庄子后学的文章即《庄子》外、杂篇则大抵奇妙浅豁。
5、所选文段归属篇目选文出处归属无端崖之辞第一则《徐无鬼》杂篇第二则《田子方》外篇第三则《应帝王》内篇第四则《外物》杂篇第五则《列御寇》杂篇第六则《外物》杂篇第七则《秋水》外篇鹏之徙于南冥(节选)《逍遥游》内篇东海之大乐第一则《秋水》外篇第二则《秋水》外篇尊生第一则《让王》杂篇第二则《人间世》内篇恶乎往而不可第一则《大宗师》内篇第二则《徳充符》内篇《庄子·内篇》有文章七篇,分别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徳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6、《庄子》篇目解读(1)选文共14则,精讲8则;(2)选文中《内篇》5则,《外篇》4则,《杂篇》5篇。
(3)选文承载的教学目标:艺术手法《无端崖之辞》共7篇,精讲3篇,其中《内篇》(第3则)1篇,《杂篇》2篇;思想内容《鹏之徙于南冥》《东海之大乐》《尊生》《恶乎往而不可》共7篇,精读5篇,其中《内篇》4篇,《外篇》2篇,《杂篇》1篇。
结合精讲和内篇的特点,重点讲授3则,即《鹏之徙于南冥》《尊生》(第2则)《恶乎往而不可》(第1则)。
(4)其中《尊生》(第2则)重在“无用为大用”的观点;《恶乎往而不可》(第1则)重在“安时处顺”的观点。
7、学生学情状况分析(1)在《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学习了《逍遥游》(略读课文),课程目标要求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像、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
对庄子的思想,学生对庄子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2)在《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学习了《庖丁解牛》,其中“探究讨论”第四题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养生之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8、必修、选修选文内容之间的关联必修:《逍遥游》学习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像、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
对庄子的思想,使学生对庄子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形式后内容,其主旨争议颇多。
选修:先由表现形式入手,选《无端崖之辞》,再继续《逍遥游》,学生对选文有感性认识,同时了解庄子的思想也必须从《逍遥游》开始,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写到“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逍遥游》的主旨就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要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就要无为谓大为,安时处顺;要达到保全自我的目的就要尊重生命,以无用为大用。
9、《内篇》三则选文内容阐释《鹏之徙于南冥》为庄子《内篇逍遥游》(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第一文,集中体现庄子的思想,在继承道家二个阶段的思想后,有所发展和提高,尤其是老子的有无相生的逆向思维方式,提出无用便是大用。
战国时期,个体生命不仅无力回天,不仅迷失方向,普通人“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所以庄子追求一种绝对的“无所待”的精神境界以对抗现实的种种不自由。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终其一生,或许每个人都会有无法逾越的命限,也都会有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然而生命仍然为我们保留了一片梦想的天地。
要达到精神的自由就要学会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
那么怎样才能自我解脱和保全呢?《尊生》(《内篇人间世》如何处人间,心斋坐驰,达到万物之化)的第二则“匠石之齐”,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尊生观念,它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一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曲辕栎树”为了保全生命,不懈的追求无所可用的境界,并把这种无用视为真正的大用;而匠石以有用没有评价栎树,满足自己的工具价值标准,显然是把别人当做工具,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在此文中,体现了庄子尊生哲学的深刻内涵,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
《恶乎往而不可》(《内篇大宗师》做世人道德上的最高宗师)第一则的主旨是,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逆向思维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
在庄子看来,为生老病死而乐而哀而戚戚不安的人,是被头下地上的倒悬着,解除要靠自己,就是自我解脱,以不解决解决之,以无为对应之,做到安时处顺。
他的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是一种在现实重压下的难得超越,他启发人从精神方面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杨朱的第一阶段:采取逃避的方式,从世俗中遁逃,隐居山林,老子的第二阶段:取法于道的方式,运用逆向思维,有无相生,在政治上以无为为有为,在人事上主张柔顺、退让。
庄子的第三阶段:继承老子的道,主张在精神世界追求自由,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追求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无用大用,安时处顺。
思考二:面对《庄子》,我们怎么教?一、《课标》教学建议7、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相互探究,必要时老师可作适当的讲解。
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所追求的探究结果应该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拔高目标。
二、《庄子》选读教学建议1.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庄子思想的高妙及其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
《庄子》中的文章或深幽,或浅豁,却都有奇妙过人之处。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但不要偏离教材的主旨,不要扯得太远。
2.在讲授本单元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概说部分,以了解庄子其人以及《庄子》其书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情况。
3.建议任课教师在教授本单元内容以前,阅读教材概说部分的相关内容,并且阅读教参有关材料。
这些材料,提供了古今一些重要学者对《庄子》及其艺术的整体性认识,有很高的参考、指导价值。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编排体例的比较必修课选修课单元介绍单元介绍引入话题课文课文研讨与练习思考与练习相关链接四、教学方法举隅专题式教学法1、专题式教学法是针对选修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的教学方式。
2、专题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对文本的通读基础上而进行的,可以说没有立足于文本,就不可能有适合学生需要、符合选修课特点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