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附答案)一、选择题(145小题)1、(B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实现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2、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 D )来形成和维护的。
A.诚信 B.道德 C.行政命令 D.法治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大局”指的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政法工作 C.行业利益 D.全省利益4、( 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原则。
A.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 B.坚持公平正义C.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维护人民权益 D.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5、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经过( B )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
A.15年 B.10年 C.20年 D.25年6、我国法律规范体系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规章,浙江省人民政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C )。
A.行政法规 B.地方法规 C.地方规章 D.自治条例7、中共浙江省( B)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
A.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 B.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C.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 D.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8、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C )为目标。
A.政府职能转变 B.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D.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A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B.国家民主C.党内民主D.公平正义10、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政治协商纳入( A )程序。
A.决策B.执行C.监督D.执政11、(D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依政策执政B.民主执政C.执政为民D.依法执政12、司法体制改革要以( C )为目标。
A.服务大局B.审判权独立C.保证司法公正 D司法独立13、( A )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C.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4、( A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服务大局D.以人为本15、( 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服务大局B.党的领导C.执法为民D.依法治国16、( 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服务大局B.党的领导C.公平正义D.依法治国17、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 D )”,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A.党的事业至上 B.人民利益至上 C.经济发展至上 D.宪法法律至上18、2007年1月,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 B )活动。
A.创建法治县(市、区) B.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C.法治浙江合格县(市、区)创建 D.创建依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司法权的配置上,实行( B )。
A.执行权、审判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平衡B.侦查权、审判权、执行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C.审判权、检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D.司法行政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协作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司法权来源于( C )。
A.党的意志 B.现代法治理念 C.人民 D.社会的需要21、新中国成立后,从( A )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22、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 C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23、现行宪法是于( A )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82年B.1988年 C.1993年D.1999年2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25、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乡、镇人大的任期为(C )。
A.三年B.四年 C.五年 D.八年26、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 C )不受侵犯。
”A.财产B.私有财产 C.合法的私有财产D.合法的经济收入2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A. 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28、上级人民法院( B )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B. 监督C. 组织D. 管理29、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 D )。
A.上级人民法院负责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C.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 D.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30、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 )。
A.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 权力机关的干涉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 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1、我国宪法规定,对公民的申诉、控告、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 C )。
A.认真对待 B.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待处理 C. 查清事实 D. 应当尽量查清事实3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 A )。
A.监督和管理B.限制和管理 C.鼓励、支持和帮助 D.引导、监督和管理33、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 C )。
A. 合议制B. 集体负责制C. 总理负责制D. 双重从属制34、下列与土地有关的表述,( B )项是错误的。
A.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C.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D.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35、下列有关非公经济的表述,( C )项不符合宪法规定。
A.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C.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并适度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36、下列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表述,( B )项不正确。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37、下列与人民法院有关的表述,( B )项不正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B.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C. 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D.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38、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
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 A )规定。
A.国务院B.国务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门C.省政府D.省政府人事主管部门39、公务员担任( D )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乡级机关 B.县级机关C.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D.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40、领导成员因工作( D )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
A.严重失误B.失职造成重大损失C.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D.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41、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 A )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A.省级B.市级C.县级D.国务院42、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D )确定。
A.能力B.水平C.资格D.资历43、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 D )有权查阅。
A.当事人B.利害关系人C.新闻记者D.公众44、下列哪一事项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C )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D.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45、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 D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及时B.依照职权C.按照规定条件D.按照规定程序46、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D )的权利。
A.要求举行听证B.要求组织专家论证C.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D.提起行政诉讼47、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 C )。
A.申请人B.相关人C.该利害关系人D.其他当事人4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 C ),并举行听证。
A、组织专家论证B、广泛征求意见C、向社会公布D、制定具体解决方案49、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 D )签字归档。
A、被监督检查人B、当事人C、行政机关负责人D、监督检查人员50、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而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D )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国有单位使用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但谋取个人利益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51、甲找到在某国有银行负责人朋友乙,提出向该银行借款5万元用于走私普通货物,甲借到5万元后在走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
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 A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52、税务稽查员甲发现A公司欠税80万元,便私下与A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10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
A公司将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后,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A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D )A.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从重处罚B.认定为受贿罪,从重处罚C.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的竞合,从一重处罚D.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53、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