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某企业为例浅谈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以某企业为例浅谈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以某企业为例浅谈企业文化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总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把总多人的兴趣、目标、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日益丰富,企业单纯依靠质量、灵活性等以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此同时,Hay Group全球范围内的的调查表明,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业绩的30%。

而企业业绩只是企业能力,尤其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而非本质性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更本质的说是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提高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

中国是一个人口和经济大国,各式各样的企业蓬勃发展,对于研究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科学的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企业的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聚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社会经济作出贡献。

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主体部分(一)国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1、日本:(1)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日本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2)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3))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日本企业在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企业发展既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

(4)注重企业家高度文化自觉与员工自觉践行文化相统一,确立了上下同欲的文化追求。

①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②通过各种仪式,举办多种文化培育活动。

③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做到全员构建企业文化。

(5)大力推进理念变革与结构重组、战略调整相统一,形成了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的良性发展。

(6)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注意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文化建设负有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的职能,这一点已是基本常识。

但日本在此基础上赋予企业文化建设以新的功能,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

①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文化的宣传。

②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

(罗志荣,2005)李翠翠在《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一书中提到(1)日本企业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人为本。

例如松下幸之助将“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

所以,他注重培养人才、集思广益。

(2)日本企业信奉家族主义。

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

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

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3)日本企业注重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增强员工认同感。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

例如要求员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精神。

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

(李翠翠,2008)2、美国:以因特尔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①科研与生产紧密合作。

英特尔创建后,科研与生产目标一致,紧密结合,积极合作,既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又有很强的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能力,始终在微处理器领域独领风骚。

②培育和坚持“纪律之美”。

公司强调准时,不仅上班必须准时,设计出新产品,开发出新产品完成新产品上市计划,也必须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并如期兑现。

③奉行人人平等。

公司认为,“战场纪律”靠“服从”和“违者处死”的残酷来维持,而“公司纪律”则必须靠“平等”和“位高权重者模范遵守”来维持。

因此,公司在竞争中的纪律致胜,实质是平等致胜。

④容能人自闯天下,为新人提供机会。

英特尔对人才外流处之有道,对跳槽的能人,有容人之量,让其自闯天下。

对新人则不吝于提供出头机会,甚至常常在新人还未完全准备就绪就先赋予重大使命。

(陈晓云,2002)(二)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1、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1)《企业文化的作用》一书中认为企业文化的作用为:①成企业内在的精神凝聚力。

②与企业的制度形成互补,解决制度与效率的矛盾。

③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土壤。

④实现公司战略的柔性动因。

(李秀兰,2008)(2)《浅谈企业文化的作用》一书中认为企业文化的作用有:①业文化是公司备斗目标的导航仪。

②企业文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③企业文化有效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不断进取。

⑤文化可以形成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现。

⑥企业文化的宣传具有辐射作用。

(汪慧蓉,2009)(3)《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书中认为企业文化有这几方面的作用①增强凝聚力。

②激励作用。

企业内部形成的良好文化氛围,对员工可以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③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里体现的企业精神让员工对自已的行为在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工作职责方面自律,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提供决策和行为导向作用。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战略和企业的各项政策提供制定依据,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和长远意义上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彭华平,张金茂,2009)2、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现状研究(1) 在《我过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一书中认为:新世纪的企业竞争将不单单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角逐,而是品牌形象的挑战,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较量。

然而,从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有些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仍然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认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错误。

具体表现为①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②忽视了创造性和个性化。

③流于形式,缺少内涵。

④缺乏厚实的群众基础。

(张艳卿,2004)(2)在《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文化建设》一书中认为:我国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大量企业只注重产品生产,追逐经济利益。

很多企业不看重“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人的因素。

认为员工只是他们挣钱的机器,很多硬性的规章制度,都是基于以上观点制定的。

员工为了生存,而从事劳动。

雇佣关系紧张,员工没有归属感,企业缺乏向心力。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旦企业资金周转、产品销售出现问题,企业就树倒猢狲散。

曾经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就属于这种情况。

(韩煜,2005)3、我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1)认为企业文化无用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书中认为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总认为企业文化没用,只要经营好效益好就行。

甚至有些企业老总自己就说,我们的员工不稳定,搞企业文化有啥用,让他们多干点活就行了。

其实,这本身就是不重视企业文化的表现。

(郭本勇,姜海洋2005)(2)认为企业文化可以照搬照抄《困扰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一书中认为一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喜欢寻找参考模式,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成为学习的模板。

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没用固定的模式,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构筑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别人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

究其实质,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和受此价值理念指导的行为模式,他必须要被团队真正的理解、接受、认同和实践。

其他企业的模式再好但如果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被大家所认同,就难以收到明显成效。

(乔道刚,2003)(3)认为企业文化是上层建筑《困扰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一书中认为不少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的个人文化,比如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张瑞敏的文化,长虹的企业文化就是倪润峰的文化。

客观而言,企业领导确实在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没有“当家人”的高度重视,没有“当家人”的身体力行,没有“当家人”的个人魅力,企业要推进文化建设的确是一定的难度,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把领导的作用绝对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的认同,作为一种共同氛围,突出的是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力量。

(乔道刚,2003)(4)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中运用《困扰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一书中认为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

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市场要求,来调整对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和思辨,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因素,如知足常乐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发展的隐形杀手。

所以,企业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

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赏玩,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赵琼,2001)(5)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和创新《困扰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一书中认为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下的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的代表,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纵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完全雷同。

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泥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