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教育论全面推逬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杨元军近年来,襄垣县教育局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牢牢抓住“理念引领、团队建设、生态课堂"三个关键词,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酝酿、考察、探索、实践之中。

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襄垣教育科研的转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区域课改的全面推逬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的重要性。

为了襄垣区域课改的全面推逬,我县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等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课改领导组,对全县区域课改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为课改提供政策、人力、物力保障。

1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工作制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课改工作的全面推逬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紧紧相连。

为此,我县确立了校长是课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的制度,要求各学校根据全县总体方案成立课改领导组和工作组,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为进一步提升校长的执行力与引领力,自今年3月以来,我县教育局先后组织实验学校校长、教育管理人员200 余人次到北京昌平、贵州贵阳、湖北樊城、河南洛阳和我省的阳城三小和灵石二中再次进行了考察学习,使校长的办学理念又一次得到转变与更新。

2.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为积极探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县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学生实施了文化知识监测制度,命题制卷和考试组织由教研室统一实施。

试题内容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语文学科增加了写字能力考察,思想品德科目增加了安全知识考核。

在评价上要求教研员结合课改推逬实际情况,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几方面深入仔细做好质量分析和学生学习评价。

质量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个人自评和教师写实性评价相结合。

3 .教学、教研常规专项检查制度。

随着区域课改的推进,我县教研室牵头下发了《襄垣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案》,修订了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评价办法, 全体教研员分组参与检查的全过程。

内容主要是课改实验校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模式的贯彻与创建、课改示范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班级小组文化的建设与评价等。

教学教研专项检查活动制度的出台,实现了教学、教研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课堂实施凸显"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特征,做到了学案引领、问题导学、问题解决、问题拓展。

4.学科建设首席代表制度。

区域课改推行以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学科特色不明显、教学反馈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此,我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学科调查与学情分析活动,要求各实验校要注重学科特色教学,加强学情调查。

进一步强化了教研员的学科职能和教研员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即教研员要树立指导权威,要和教师一起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在促逬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匹籃培植,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教育生态,无论是对校长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还是对教研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此,我们从理念培植人手,狠抓观念转变,看力提高教师素质。

1.队伍建设。

我们把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专家型团队作为工作的切人点。

一是聘请《中国教师报》、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为全县课改把脉问诊,聘谴安徽铜都双语学校、我省灵石二中的专家来襄讲学。

近几年累计聘谴专家名师160余人,举行专题报告或讲学60场,受训教师近3万人次。

二戟学科补充专职教研员。

近年来,将10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抽调到教研室,其中5名曾是学校的业务校长。

三是101名省、市.县教学能手或市级以上荣晉获得者的优秀教师受聘组成了覆盖全县中小学所有学段、学科的兼职教硏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还强化了各中心校、县直学校的教研室建设,组建了一支以各中心校、县直学校教研室主任为核心成员的中心教研员队伍。

2 .课堂教学重建。

襄垣推行的”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多年实践的成果。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即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学生独学时;二查组内小展示时;三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蕴含看自主.合作、探究.反思、创造、挑战等特点。

这种模式课堂呈现的不仅是教学■而且是教育,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性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3・以"学"定”研J 新教学模式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习惯带来挑战,相应地教研室的工作理念和内容也必须尽快转变。

课改全面启动以来,一开始一些教师的不适应很快显现出来,为此我县将教研方式及时逬行了调整。

在"充电"的基础上,教研员分别组织实验校学科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内涵逬行了"再认识"。

对教研的指导转变为"研究模式、研究教师、研究学生",为课堂重建护航。

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课改需要构建了教研室、电教馆、逬修校及各中小学一体化的管理格局,建立了教研、培训、信恵技术相统一、权责明确、分工合理而又执行顺畅的管理机制。

探索五项策略,创新教研模式教研模式创新,我们以把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机制激活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彳壬务。

我们要求所有教研员坚持"深入一线,深入教师,深入课堂", 为教研员确立了课改实验校和实验班,使专兼职教研员同一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全方位、多维度推进课改。

这样,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提升;既注重规律的探索,又达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具体策策略1:校本教硏,样本拉动。

本看"树立典型,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原则,我县教育局在各校申报的原则上确立了一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城内小学作为全县课改推逬的样本实验学校,要求教研活动要以课堂模式的创建为指导进行”课程规划、课型设计、课模创建"。

具体以小组建设、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教学流程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为内容全面重建实施。

三年来,各校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教研特色。

如,-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助推课改,二小学的"导生"教学解放了教师,太行小学的阅读教学、开元小学的精细化管理,一中、二中、三中结合学校实际各成一体,在教研上均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引领看全县学校的教学方向。

策略2 :联片教研,实战带动。

为探索”五步三查”模式下具有我县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县域教学联盟区教学教研一体化工作机制,我们开展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中小学同课异构”教学教研;舌动。

来自不同实验学校的教师,分别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与研讨,全县数百名教师参与了观摩互动。

做课按照"自研一互动一展示一反馈"的教学流程确定课型,研讨程序是各校做课教师自评、参与活动学科教师代表评议、本校教研室主任或教学校长评议、县教研员建设性和指导性评议。

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实战教研活动,弥补了”视频式"研讨的不足,真实地演绎了一场"在问题中引发教学认知内在冲突,在思辨中促进教师反思与建构"的原生态教研。

策略3 :平台教研,参与互动。

"学生因表达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是新模式的教学理念。

把这种理念引申到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成长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是我们探索的又一策略。

一是我县教研室主办的《教苑报》,现已成为襄垣课改的舆论窗口和教师业务交流的平台。

二是《襄垣教育网》平台建设,具体由电教馆牵头,教研室和电教馆协同管理,及时将教育新闻、优秀课例进行了拍摄和上传,各学校开设了教研阵地,学科建设和网络教硏活动稳步推进。

策略4 :专题教研,项目驱动。

为提升教研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在教研员蹲点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每周一的专题学习和每周五的专题研讨活动。

学习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有关课改的最新内容为题材,及时更新理念。

教研员的研讨以解决在指导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

将教研小结以"课改动态"上报教育局和各实验学校,为课题的深入研彌只累了宝贵素材。

策略5 :跨界教硏,区域推动。

襄垣是《中国教师报》评为区域课改的一个样本,"中国好课堂"展示活动(山西赛区)2013年7月在襄垣县举行,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22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和我县实验校的8名教师同课异构、同台竞技。

我县二名教师荣获特等奖。

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与会专家河南省殷都区张宏敏的充分肯定。

跨区域的教学研讨和范围的扩大,为我县区域课改的推逬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年来,我县积极展开了以"五步三查"为主题的实验和研究,数千人次教师参与了学习研讨,课题”,五步三查,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有序开展。

2015 年5月,襄垣县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区域课改的一个样本,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歹。

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以小学课改实验校为引领"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改工作局面,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今后,我们会不断推逬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深信,襄垣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改变看学生的成长方式和教师的生活方式■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助力。

(作者单位:曩垣县教育局教研室)(责任编辑吴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