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周测五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D.③④
2.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海王星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3.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①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②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③增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④带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5.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运输方式为(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D.公路运输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虽然我们相信宇宙中还会有能够繁衍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
据此完成6~7题。
6.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该条件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的光照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地球的质量适中
7.地球之所以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
①生物循环作用②适宜的质量和体积③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④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中国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9.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③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11.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全球制造业成本指数是以美国为基准(100),选取了工人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等决定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的数值。
下图为2014年德国、英国、美国和中国制造业成本指数统计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接近发达国家 B.能源成本上升,能源严重短缺
C.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市场萎缩 D.原材料价格升高,且供应紧张
13.德国劳动力成本与美国不相上下,但一直处于制造业的顶端地位。
近几年德国又提出要收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部分江山,其可能的原因是( )
A.产品市场需求增加 B.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
C.机器人的广泛使用 D.能源成本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
据此,完成14~15题。
14.用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是( )
A.用地规模 B.用地类型 C.用地功能D.自然属性
15.沿海地区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的主要理由有( )
①环保标准提高②土地供应紧张③工业集聚发展④重化工业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
因此,我国也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完成16~17题。
16.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严重
17.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 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认养农业”指消费者先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再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土地”与“餐桌”的直接对接。
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种农业生产模式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B.市场C.科技D.地租
19.“认养农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降低农产品滞销风险 B.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C.保证农产品绿色安全 D.地租、劳动力等成本降低
20.“认养农业”按投入划分属于( )
A.集约化农业 B.粗放型农业 C.自给型农业D.商品化农业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韩国、朝
鲜、日本、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材料二东北亚部分区域图。
图甲
(1)图甲中A、B两工业基地发展起来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 ,B 。
(4分)
(2)B所在国家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要说明该国优先发展核能的理由。
(6分)
(3)图甲中①②③三地所在国家产业转移方向是(填数字即可),简要说明80年代初期②地所在国家接受产业转移的原因。
(8分)
22.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20分)
材料一2016年我国前7位石油进口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百分比的柱状图(图7)。
材料二中巴经济走廊及北极航道示意图(图8)。
图7 图8
(1)201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沙特阿拉伯和________。
(4分)
(2)2019年6月某日,一艘货轮从鹿特丹港出发,沿北极航道驶向我国大连港,出发当日大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甲海域的洋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中巴经济走廊开通后,对沿线地区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4)提出我国在保障“石油能源安全”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高二地理周测五答案
1-5 BCDCB 6-10BC DBA 11-15DACAC 16-20BDBDA
21.(1)丰富的煤、铁资源(资源) 便利的海上运输(或交通运输)(4分)
(2)B国是日本。
日本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日本科技力量强大,经济实力雄厚;核能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适合在日本发展。
(6分)
(3)①→③→②;改革开放的政策;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丰富(8分)22.(1)俄罗斯安哥拉(4分)
(2)昼长夜短由南向北(顺时针) (4分)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就业机会。
(6分)
(4)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石油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加大国内石油
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