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功能分析步骤
镜片
金属杆 塑料套
镜框
鱼骨图
• 鱼骨图是一个非定量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 出引起问题 (最终问题陈述所描述的问题) 潜在 的根本原因 人员 测量 机器
问题
材料
方法
环境
鱼骨图案例
反向鱼骨图
• 对于机械产品,装配与拆 卸是相反的操作。鱼骨图 (Fishbone diagram)是 描述产品装配顺序的一种 图形工具,已成功的用于 面向装配的设计。反向鱼 骨图(Reserve fishbone diagram)是鱼骨图的反向 应用,是一种产品设计过 程中规划其零部件重用、 回收时拆卸顺序的工具。
顺序相关
顺序无关
反向鱼骨图中的部件顺序相关、顺序无关
反向鱼骨图
拆卸过程如下:
① 选定现有产品 ② 按自然顺序拆卸该产品的原始 模块 ③ 在脊骨的右侧按拆卸顺序标注 各原始模块 ④ 在脊骨的左侧按被拆卸的原始 模块顺序标注各功能元件
如果一原始模块为一功能元件,将其 标注在脊骨的左侧 如果一原始模块可分解为几个功能元 件,将其分别标注在脊骨左侧同一层面 上
域、作用时间、作用方向等。
功能陈述结构
功能载体
作用
功能受体 功能Biblioteka 补充移动货物
在路上
留下
痕迹
在纸上
功能模型模板
功能陈述实例:绞肉机
功能模型实例:绞肉机
功能模型实例:绞肉机
功能陈述实例:近视眼镜
超系统
耳朵
镜腿 鼻子
支撑
支撑 支撑
镜腿
镜框 镜框
技术系统 子系统
镜框
镜片 光线
支撑
改变方向 射到
镜片
功能分析的步骤
系统功能分析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 • 建立组件模型,描述系统组成及各组件的层次。 • 建立结构模型,描述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建立功能模型,用规范化的功能描述,揭示整个 技术系统所有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 实现系统功能。
步骤一 建立组件模型
• 描述技术系统的组成和各系统组件的层次。
• 功能模型是基于关系矩阵。 • 采用规范化的功能描述方式表述组件对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 • 将各组件间的所有功能关系全部展示,形成系 统功能模型图。
功能的类型
箭头表示方向 直线表示充分(或用黑色)
虚线表示不足(或用绿色)
+号线表示过度(或用蓝色) 波浪线表示有害(或用红色)
建立组件模型的原则
咖啡壶
玻璃瓶 加热组件
金属部件 橡胶件/ 塑料件
咖啡壶 咖啡壶 残渣
咖啡壶反向鱼骨图
反向鱼骨图
• 反向鱼骨图过程中部件 之间的两种关系:部件
顺序相关与顺序无关。
• 部件的顺序相关是指拆卸的 过程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的, 前面的部件未拆时,后面的 部件不能拆。 • 部件的顺序无关是指拆卸部 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无先 后顺序,可同时拆卸。
建立组件模型的原则
• 在特定的条件下分析具体的技术系统。 • 根据技术系统组件的层次建立组件模型。 • 根据层次等级建立初始的组件模型,然后进一步分析完 善组件模型。 • 组件模型包含了超系统的某些组件,该组件需与系统组 件有相互作用关系。
• 技术系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超系统。
• 针对技术系统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可建立独立的不同
系统作用对象 超系统 超系统组件
技术系统组件
技术系统 子系统 子系统组件
实例——系统组件层级分析
符号
超系统
超系统
技术系统
镜片
镜框
鼻子 耳朵 眼睛
技术系统 子系统
镜腿
金属杆 塑料套
光线
系统组件:矩形框 超系统组件:六菱形 系统作用对象:圆角矩形
实例——建立组件模型
组件模型 折射光线
鼻子 耳朵 眼睛 光线
超系统 技术系统
桌子 空气
瓶体
瓶盖
人 可乐
标签
练习2
『练习』签字笔
步骤二 建立结构模型
• 结构模型是基于组件的模型。
• 描述组件模型中各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联系/作用 物质联系/作用 +有用的 中性的 场联系/作用
-有害性
分析、描述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指出某时间某空间内组件间的相互作用; 组件相互作用时产生哪些有用作用? 组件相互作用时产生哪些有害作用?
光线 眼睛
构建功能模型 实例:近视眼镜
射到 耳朵 鼻子 支撑 镜腿
眼睛
支撑 镜框
光线
改变…方向 支撑 镜片
挤压
挤压
支撑
系统组件:矩形框 超系统组件:六菱形 系统作用对象:圆角矩形
练习
『练习』可乐瓶 『练习』签字笔
功能元 产品 原始模块
元件1.1 元件1.2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模块4
元件2.1
元件3.1 元件3.2 元件3.3 元件4.1
反向鱼骨图
反向鱼骨图案例
肉 手 桌子
螺钉
功能元 手柄 壳体 传动杆 刀片 筛网 螺帽
绞肉机
原始模块
螺帽 螺钉
筛网 手柄
刀片 壳体 传动杆
分离系统
传动系统
肉
练习1
『练习』可乐瓶
• 生产阶段-设备、原料、生产场地等等。 • 使用阶段-功能对象(产品)、消费者、能量源、 与对象相互作用的其它系统。 • 储存和运输阶段-交通手段、包装、仓库、储存 手段等等。 • 与技术系统作用的外界环境-空气、水、灰尘、 热场、重力场等等。
组件模型的模板
实例——系统组件层级分析
『实例』近视眼镜
的组件模型。
技术系统
超系统
• 超系统:为可影响整个分析系统的要素,但设计 者不能针对该类要素改进。 • 具有以下特点:
• 超系统不能删除或重新设计。 • 超系统可能使工程系统出现问题。 • 超系统可以作为工程系统的资源,也可以作为解决问 题的工具。 • 超系统应该对系统有影响时才列入。
典型的超系统组件
结构模型模板——结构矩阵
板
结构模型模板——结构表
板
结构模型模板说明
实例——分析组件关系
实例:眼镜与鼻子和耳朵的关系是物质关系,双向的;
眼镜与眼睛的关系是场关系,单向的。
实例——结构模型
技术系统
组件模型
镜框 镜片 镜腿 耳朵
主要功能:
折射光线
眼睛
鼻子
光线
练习
『练习』可乐瓶 『练习』签字笔
步骤三 建立功能模型
回答了技术系统是由哪些组件组成的。 包括系统作用对象、技术系统组件、子系统组件,以 及和系统组件发生相互作用的超系统组件。 建议将技术系统至少分为两个组件级别 (系统级别和 子系统级别)。
超系统
系统作用对象
超系统 组件
超系统级别
技术系统
组件
系统级别
系统组件 子系统组件
系统组件 子系统组件 子系统级别
• 1.针对特定条件下的具体技术系统进行功能陈述。
• 2.只有在作用中才能体现功能,所以在功能描述中必须
有动词反映该功能。不能采用不体现作用的动词,也不 能采用否定动词。 • 3.功能存在的条件是作用改变了功能受体的参数。 • 4.功能陈述包括作用与功能受体,体现作用的动词能表 明功能载体要做什么,功能受体是物质,不能是参数。 • 5.在陈述功能时可以增添补充部分,指明功能的作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