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全册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同学们都谈了你熟悉的人,介绍的也较好,就让我们把他们写下来吧!今天我们写作的主题是“我熟悉的一个人”。
二、尝试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
(二)启发学生确定主题
1.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了他们的那么多的优点,对于这个人你很熟悉,可我们不认识,你怎样才能把人物介绍得很形象,可以让我们想象到你所写的人呢?写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捉谜藏,还有的围着操场跑步。
在我心里打篮球最有意思了,每次下课都和几个小伙伴去打球。有一次我们十几个人在打篮球比赛,球传到我手里了,对手从正面来抢我手里的球, 我假装往左边跑,然后又转身向右边跑,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投了篮,可惜球没投进。球落进了对方的手中,我又赶忙跑去追堵,不让他传球,对手也十分机灵,用了很多招数想摆脱我,可是就逃不出我这张“网”,趁他往外传球的机会,我把球“抢”了过来,我几步迈到了篮下,对手想阻止我投篮,可是他们没有我机灵,我从他们身边闪过,一个三步跨篮,投球,球进了。
3.小组交流:你印象最深的课余生活片断。
4.讨论:你觉得同学们的描述精彩吗?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二)指导学生完整的口述自己的课余爱好,全班交流评价。
(三)写作练习(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一次课外活动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还没等老师宣布下课,教室里就一片喧哗,有些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教室,有的同学拿上羽毛球拍准备到操场上打羽毛球,有的同学拿上篮球到篮球场上打篮球。
我漫步在这迷人的秋色里,仿佛置身在树叶的世界中。我小心翼翼的捡起一片树叶,只见它的茎笔直,叶脉伸看得清清楚楚,颜色又浓又润,恐怕没有一个画家能够调出这样的颜色来。我一向不喜欢红色,但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打动了我的心,我的心仿佛也燃烧起来了。
春夏之季,树叶无私地为树木提供养料,别无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深秋,树叶走完了光辉的一生,离开了自己坚守的岗位,落到了地上,却半无怨言,依然化作肥料为树提供营养。发挥自己的余热。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4.小组按要求口述交流各自心目中的秋天景象,互相补充完整。
(要求:有序 重点突出)
(三)写作练习(教师巡查,并指导写作)
附范文:(出示时间灵活安排)
秋天的树叶
有人喜欢秋天的累累硕果,有人喜欢秋天傲霜斗寒的秋菊,而我却喜欢秋天里那千奇百怪的树叶。
树叶的颜色非常神奇,有黄色的,有绿色的,边缘还带有黄色,像是染上了漂亮的花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红色的枫叶了,它红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天空。一阵微风吹过,片片树叶高兴的唱起歌来。这时一片片红叶飘落下来,远远望去,飘飘洒洒,如群蝶飞舞,似仙女散花;像黄莺展翅飞翔,似舞蹈演员优美旋转的舞姿。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一层华贵的绒地毯。
李老师不仅会教书,更会育人。有一次,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人怎么刻苦学习的事。有一年,他家很穷很穷,他爸爸病了,去看医生,治好这个病要交很多钱,可这笔钱去哪里搞去呢?那个人才念初一,初一念完了,他的成绩是第一名,于是,学校就不收他的学费,但是住院费不能不给,他于是就跟他的妈妈卖大白菜。一卖就是到黄昏,肚子饿的“咕嘟咕嘟”响,于是他妈妈买了两块烧饼来充饥,他几口吞下了两块烧饼,才想起来妈妈也一天没吃东西了,眼泪“滴哒滴哒”地往下淌。他开始认真读书,虽然他的成绩很优秀,但是英语不会说,于是英语老师说:“只要嘴里含一小石子就会读上来。”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读,结果把舌头磨流血了,鲜红的血流在地上,但他还是那么专心。在北京举行一次数学大赛,他去了,要穿上好衣服,他向同学们借衣服,好心的同学们不是借给他,而是送给他。同学们把自己零花钱给了他当路费。他在数学大赛那天得了第一名,获得了金牌和奖杯,把奖杯换成钱来冶父亲那严重的病,把金牌挂在妈妈的脖子上。
三、课前准备:
回忆前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丰富、很有趣,再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积累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就能回忆起许许多多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在校园里打球、踢毽子、看书、画画;在校外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中探清、听音乐、养小动物等等,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小组内交流修改习作。
2.推荐本组优秀习作。
二、第二步: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全班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1.大屏幕展示佳作,师生共评改。
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
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课余生活。(板书:我们的课余生活)
二、尝试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
(一)启发学生确定主题
1.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些事情中,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件事是你课余最喜欢做的、自己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你就写哪件。
2.教师适当的创始情境,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记叙。(不管是写活动还是写事情,都要写清楚活动或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把活动或事情的经过当作重点来写,写具体。)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逼真地写出秋天的景象。
3.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到的讲给自己的同学听听。
4.学生自由的想象,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引导。
(1)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2)秋天的树又是怎样的?
(3)秋天的花又有哪些?
(4)秋天的枝头是怎样的?
(5)秋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
1.小组内交流修改习作。
2.推荐本组优秀习作。
二、第二步: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全班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1.大屏幕展示佳作,师生共评改。
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
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
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
下载:
第二课时 修改评议
章法有度,情趣兼具
一、第一步: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一)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步骤: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3.修改罗索不条理的段落。
(二)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5.你认为那些事例比较好,能表现人物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教师指导语言表达.
(三)写作练习(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我熟悉的一个人
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可是一个大学生。李老师的身高大约有1.8米,比我高0.4米。李老师的头发不长不短,皮肤不黑不白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你说一小句话,他可以把你这句话拉长,变为一篇充满活力的作文。李老师他喜欢穿黑色的休闲服一条黑色的绒裤子,一双黑色的皮鞋。
作文备课
学校:
班级:
姓名:
通用备课区
二次备课区
第一单元
一、习作目的:
1.启发学生观察、回忆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记叙,特别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序地、主次分明的说和写,尤其要注意把做这些活动的时候,有什么乐趣、遇到过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喜欢、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等写清楚。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对于秋天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哪?
2.讲述:秋天的美好景色以及自己在秋天中的美好回忆。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想一想、写一写秋天的美好景色。(板书:秋景)
二、尝试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
(一)引导学生去观察秋天
1.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秋天。让孩子们自己去看一看,去闻一闻。去听一听,寻找秋天的秘密。
4.教师推荐有关的作品,生课下阅读。
通用备课区
二次备课区
第三单元
一、习作目的
1.启发学生自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突出重点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善于观察、动脑的能力。
二、习作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
2.教师指导:写人注意,写外貌,衣着,神态,动作,语言等,(教师可以回扣课文内容分析)
3.我们对人物有了大体的印象,但这个人物的性格如何呢?我们需要通过一件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但是选择是事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怎样写才合适呢?学生交流
4.指导学生:事情的叙述要有原因,经过和结果.经过叙述时要详细,清楚,事情描写要完整.
李老师,我也会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您的栽培
第二课时 修改评议
章法有度,情趣兼具
一、第一步: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一)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步骤: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3.修改罗索不条理的段落。
(二)引导学生先回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