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刊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57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刘娇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本文从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古城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古镇旅游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游客多集中在周庄、乌镇、丽江等知名度较大的古镇,大量游客的涌入影响了古镇原有的宁静气息,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这些古镇陷入了"圈地运动"。
除上述知名古镇以外,多数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些新兴的古镇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镇内的商铺或餐馆只是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稍加处理就开始接客,旅游经营者对于古镇旅游的本质普遍不太了解,
并没有形成古镇旅游应有的文化氛围,而某些古镇管理者急功近利
的开发行为也对古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外,古镇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普遍性较强,由于开发深度不够,古镇旅游在发展中易出现旅游产品雷同,对于匆匆游玩的大众游客而言,很难体验到差异性,因而回游率不高。
二、古城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而是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落地。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民风民俗淳朴,乡土人文气息浓厚、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且因历
史、自然、地理、民俗、秉性等不同,各地古镇又呈现出区域化、多样化
的人文特色,这些条件构成了古镇旅游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民居数量和分布地越来越少,这种稀缺性资源与现代化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差异,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一资源类型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显现出来。
因此,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
具体来说,古镇之所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有着几
个方面的因素。
1、古城镇古老的建筑。
古镇建筑保存较好,并且特色鲜明,这是进行古镇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
古建筑最直观的价值在它的可观赏
性与独特性。
2、古镇古朴的环境。
古镇作为旅游吸引物,却并不只是依靠几处
古老的建筑,还有构成古镇框架的传统建筑格局,以及与之相融合的自然环境,即还必须要有较为协调一致的总体建筑风格与整体环境,
要求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浑然天成,形成古朴的环境。
3、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古镇大多历史悠久,人文
内涵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历经千年人文濡染,许多古镇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且人文荟萃,留下了神奇
的传说和文化古风。
4、与古镇相适应的居民恬淡的生活状态,民俗民风。
古镇的存
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包括古建筑物、古朴的环境以及众多文物遗存这些凝固的、静止的事物,而且
还包括世代生活在这些老房子里的古镇人传统的生存状态,即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
古镇最具特色与最具生命力
的特征正在于人与古镇的相生兼容,这是古镇固有风貌和生活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我国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对策
1、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拥有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各级政府、古镇居民及相关从业企事业单位,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牢固树立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并以此作为发展古城镇旅游的核心指导思想,指导古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让公众认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及利害关系。
宣传重点应该放在保护上,不仅要在客源
地进行宣传,也要对古镇本身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居民与游客深刻认识到保护古城镇资源对于自身利益与后代利益的重要性,
从而使居民与游客自觉地参与保护古城镇工作。
2、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古城镇旅游开发的前提。
规划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规划,
应包含古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市镇建设、土地管理、教育文化、
古镇遗产的保存修复、古镇旅游等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要处理好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
有些古城镇在规划中不注意对整个历史风貌的维持,如周边广
告、
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与历史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规划和管理中都应注意。
3、遵循保护优先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
顾全大局,以长远、全局利益为重,而不能只顾眼前与地方利益。
要树立"古城镇旅游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古
城镇保护"的古城镇旅游开发理念。
由于历史原因,
导致我国古城镇很多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消失。
对于那些受损或消失的部分,在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现存较好的文化遗产,
一定要十分珍惜,要尽最大努力保全它们,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争议先搁置。
4、遵循合理开发原则合理开发,就是一方面要做到有约束、有限制的开发,尽量少开发,
多利用,尊重历史的原貌,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杜绝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
重复建
设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不能采用,
侧重软开发,即文化价值方面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古城镇的环境容量、
资源承载力,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严防由于游客的超载带来古城镇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破坏。
参考文献:[1]余龙飞,肖亚波.汉中三大古镇漫谈[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309.
[2]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3]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对陕南旅游形象的初步探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6.
[4]石全平,闫新慰,谢文平,等.浅谈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7.[5]石全平,赵琨,吴琳,等.对当前地方政府"旅游热"的理性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1.
[6]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7]王沛,刘军波,许军让,等.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1.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10]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11]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12]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汉中民俗与审美[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338.
[1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14]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作者简介:刘娇(1990-),女,重庆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0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