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设备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设备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泵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离心泵第二节:计量泵第三节:螺杆泵第四节:滑片泵第五节:屏蔽泵第二章:汽轮机第三章:螺杆压缩机第四章:搅拌器第五章:换热器第一章泵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离心泵1.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扬程、功率、汽蚀余量和效率等。

(1)流量:泵的流量有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之分,体积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所抽送的液体体积,即是从泵的压出口截面所排出的液体体积。

体积流量用Q表示,其单位为m3/s、 m3 /min、m3/h或L/s。

有时也用质量流量表示,质量流量则是泵在单位时间内所抽送的液体质量,质量流量q表示,单位为kg/s、kg/min、和t/h。

(2)扬程:泵的扬程H——单位重量液体流过泵后的总能量的增值。

或者作功元件对泵排出的单位重量液体所作的有效功(单位为m—液柱)。

(3)功率:泵的功率是指泵的输入功率,以P表示,即是原动机传递给泵轴的功率,又叫轴功率。

有时叫制动功率BHP,是一台泵完成待定量的工作所需要的功率。

泵出输入功率外,还有输出功率,即是液体流过时由泵传递给它的有用功率,又叫水力功率HHP,输出功率有时叫做水功率,是泵输送液体所需要的功率,不包括损失。

也就是质量流量ρQ与单位质量的流体通过泵时能量的增值gH 的乘积,以Pu表示:Pu= ρQH/1000(KW)(4) 效率:泵效率(总效率)η是衡量泵工作是否经济的指标,定义为:η= Pu/P, 即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除了以上所述,离心泵还有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就是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H s〕或允许汽蚀余量〔NPSH〕,单位均以米——液柱表示。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用实验测定。

将实验结果标绘于坐标纸上,得出一组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图1-3-2为某型号离心泵在转速为2900r/min时的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汽蚀2.1.汽蚀机理及其危害在叶片入口附近的非工作面上存在着某些局部低压区,当处于低压区的液流压力降低到对应液体温度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便开始汽化而形成气泡。

气泡随液流在流道中流动到压力较高之处时又瞬时溃灭。

在气泡溃灭的瞬间,气泡周围的液体迅速冲入气泡溃灭形成的空穴,并伴有局部的高温、高压水击现象,这就是产生汽蚀的机理。

水击是汽蚀现象的特征。

由于水击作反复敲击,致使金属表面受到疲劳破坏。

而且,在连续的压力波作用下,液体能渗入和流出金属的孔隙,使金属质点脱离母体而被液体带走,金属表面出现一个个空穴,产生严重的点蚀。

泵的零件在这样大的周期性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引起泵的振动。

所以汽蚀对泵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a)泵的性能突然下降。

泵发生汽蚀时,叶轮与液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受到干扰,流道不但受到气泡的堵塞,而且流动损失增大,严重时,泵中液流中断,泵不能工作。

b)泵产生振动和噪音。

c)泵的过流部件表面受到机械性质的破坏以外,如果液体汽化时放出的气体有腐蚀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化学性质的破坏(但前者的破坏是主要的)。

严重时,叶轮的表面(尤其在叶片入口附近)呈蜂窝状或海绵状。

2.2形成汽蚀的条件泵发生汽蚀是由于液道入口附近某些局部低压区处的压力降低到液体饱和蒸汽压,导致部分液体汽化所致。

所以,凡能使局部压力降低到液体汽化压力的因素都可能是诱发汽蚀的原因。

产生汽蚀的条件应从吸入装置的特性,泵本身的结构以及所输送的液体性质三方面加以考虑。

2.3防止汽蚀的措施通常,防止泵产生汽蚀的措施有三种:a)结构措施:采用双吸叶轮,以减小经过叶轮的流速,从而减小泵的汽蚀余量;在大型高扬程泵前装设增压前置泵,以提高进液压力;叶轮特殊设计,以改善叶片入口处的液流状况;在离心叶轮前面增设诱导轮,以提高进入叶轮的液流压力。

b)安装和运行措施:使泵的灌注高度大于最小灌注高度。

c)其他措施:采用耐汽蚀破坏的材料制造泵的过流部分元件;降低泵的转速。

3.离心泵操作注意事项3.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a)检查泵体与电机地脚螺栓及其他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b)冷却、传热、保温、保冷、冲洗、过滤、润滑、液封等系统及工艺管道应连接正确,已无渗漏现象。

管道应冲洗干净,保持畅通。

c)将压力表、电流表、安全阀等安装齐备,各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

d)各润滑部位应加入符合技术要求规定的润滑油(脂),润滑油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应多观察油位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有乳化变质现象,。

e)泵入口有过滤网的,过滤网有效面积应不小于泵入口截面积的两倍。

f)空转电机,检查旋转方向,确认无误后装上联轴器。

g)检查进、出口阀开关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盲板为拆除。

h)52及53A冲洗系统压力、温度、液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i)冬季备泵防冻措施落实,保温伴热情况,旁路回流是否正常。

3.2启动/停泵时的注意事项3.2.1启动程序a)开车前盘车两周,注意泵内有无异常声音,转动是否轻便。

盘车后随即装好联轴器防护罩。

b)离心泵应先开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后再启动,待泵出口压力稳定后,缓慢打开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在关闭出口阀门的条件下,泵连续运转时间不应过长。

在高温条件下试车,应在试运转前进行泵体预热,泵体表面与有工作介质的进口工艺管线的温差应不大于40℃。

泵体预热时,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得大于50℃。

预热时,每隔l分钟盘车半圈,温度超过150℃时,每隔5min盘车半圈,检查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的轴向膨胀间隙,开启入口阀和放空阀门,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好放空阀门。

然后按一般程序试车。

g)在低温介质中试运转的低温泵,要先做到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泵内腔进行除湿处理。

对泵体预冷的冷却速度每小时不得大于30℃,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预冷到规定的运转温度后,再将放空阀门关闭。

然后按一般程序试车。

3.2.2停泵注意事项a)离心泵停车时应先逐渐关闭排出管路阀门,切断电源。

若为备泵则进口阀处于开启状态,若检修或长期停用,待泵冷却后,再关闭各冷却系统及密封的管路,将泵内液体和冷却水排尽并清洗干净,防止冻裂和粘连及污染。

b)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车处理:1)泵内发出异常声响和振动突然加剧;2)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标准;3)泵流量突然下降:4)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降第二节计量泵(隔膜泵、柱塞泵)1、工作原理:通过隔膜或柱塞的往复运动及出入口单向阀及行程调节的配合,能够给与流体稳定精确的增压和计量。

2、计量泵操作注意事项:2.1、开车前:a)所有安保措施已连接好,例如阻尼器、安全阀,压力表等b)入口过滤器已清理干净c)润滑油和液压油已加入合适的油位d)缓慢开启泵的出入口阀,冲程处在0点位置e)排除液体腔的空气及液压油腔的空气,盘车并通过调整冲程确保全部排净。

2.2停车:a)将行程调整到0点,切断电源b)关闭出入口管线c)排净泵流体腔内介质d)用冲洗溶剂对系统冲洗。

3常见故障:a)泵不打量,原因(隔膜破损、单向阀密封不严、补偿阀故障、传动机构问题、行程调节机构问题、变频器问题、流体腔有残余气体未排净、液压油乳化变质问题。

)b)振动较大,原因(出口管线有堵塞、阻尼器胶囊破损,安全阀故障、传动机构及润滑油失效、轴承破坏。

)第三节螺杆泵螺杆泵1、螺杆2、轴承3、密封4、壳体5、同步齿轮6、内置安全阀螺杆泵操作关注点:一、启动前准备:1、检查联轴器保护罩,地脚等是否紧固,有无松动现象。

2、齿轮箱要有充足的润滑油,油位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油质是否完好。

3、机械密封冲洗系统畅通。

4、检查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外观电机接线及接地是否正常。

5、用手盘动联轴器,检查泵内有无异物碰撞杂声或卡死现象,并给予消除。

二、泵的启动与运行:1、将料液注满泵腔,严禁干摩擦。

2、打开螺杆泵的进出阀门后(要求阀门全开,以防过载或吸空),开启电机。

3、如果有旁通阀,应在吸排阀和旁通阀全开的情况下起动,让泵起动时的负荷最低,直到原动机达到额定转速时,再将旁通阀逐渐关闭。

4、运行中检查轴封密封是否完好,允许有呈滴状渗漏,对轴封应该允许有微量的泄漏,如泄漏量不超过 20-30秒/滴,则认为正常。

检查泵出料量是否正常、以及振动或噪音,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并排除。

三、停泵:停车前需先停止电机运行,后关闭吸入管阀门,再关闭排出口阀门(防止干转,以免擦伤工作表面)。

四、运行中注意事项:1、启动前一般应全开入口阀、出口阀,打开出口阀后,应尽快将泵启动。

严禁在没有打开出口阀的情况下开泵2、如果工艺所需流量小,可稍开或不开出口阀,同时全开进出口的连通阀,然后启动机泵正常后,根据工艺需要,缓慢开出口,同时缓慢关小连通阀至正常工况。

3、严禁在没有灌泵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转。

4、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停泵:严重泄漏、异常振动、异味、火花、烟气、撞击、电流持续超高5、螺杆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C,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C。

6、密封泄漏不超过下列要求:重质油不超过5滴/min,轻质油不超过10滴/min。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常见问题现象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1泵启动后上量不足:a)泵体或吸入管线漏气,消漏,排净机泵内的气体,重新灌泵。

b)入口管线、过滤器堵塞,管线或拆开检查入口过滤器.c)阀门开度小;开大出口阀、疏通入口。

d)螺杆间隙过大;更换螺杆。

e)单向阀不严;检修或更换单向阀2 运转不平稳或输出压力太低a)联轴器对中不好、b)泵壳内进入异物、打开泵体检查清理,c)吸入阻力大,d)轴承磨损或损坏,d)同步齿轮磨损或错位,e)地脚螺栓松动3 出口压力突然升高压力表坏或出口管线堵塞或出口阀故障4 轴封渗漏机械密封安装不良或损坏重新组装或更换轴颈磨损,修复六、日常维护保养1、例行常规检查1.1、检查轴封及各接合密封面是否有泄漏;1.2、检查冷却系统是否畅通,压力、温度是否在合理范围1.3、检查运转的平稳性,是否有振动;1.4、检查机座螺栓是否松动;1.5、长时间停车应排净系统中的物料,气温较低时检查防冻防凝情况。

2、定期检查2.1、每周检查轴承箱润滑油或润滑脂油位情况;2.2、每月检查振动情况,并判断轴承磨损情况。

3、定期换油3.1、根据换油周期进行定期换油,3.2、换油时目测箱体内部是否有沉积物或残留物,并决定是否清洗,若不需可直接加入新油。

4、螺杆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

防止冻裂。

5、机械密封注意事项:5.1机械密封系无泄漏密封,如发现泄漏应及时检查解决。

5.2禁止无介质干转,双端面外装式机械密封泵禁止在无冷却液冲洗情况下运转,以防止密封摩擦副损坏。

5.3泵输送腐蚀性介质时,在泵较长期停止运转前,应充分清洗。

先应打开密封箱壳上的螺塞,从这个孔中注入冲洗液,防止介质沉积,使弹簧失去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