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春天

8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春天

8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春天
据说有一种狐狸,生于北方极寒之地,成年之后,为了觅食,他们远离故乡。

但无论走多远的路,临死之时,他们的脑袋都是向北的。

——为什么不管人还是动物,心中都向往着故乡呢?难道以前总是比现在好吗?我最怀念的故乡
是什么时候的呢?当然是春天。

那时候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吧,就是那个模样。

那个模样的春天还会再有吗?永远不会再有了。

那时候还没有幼儿园,学费只要7元钱。

上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拿到小学语文课本,墨香淡淡的翻开,就是这幅图。

我们穿的确良衬衣,扎小辫,蓝色工装是工人阶级统一的服装。

我6岁,有了两个很好的朋友,一个叫会勤,一个叫艳玲,我们是一个村儿的,我们村儿叫王寨,村儿里的人全部姓王。

——为什么我觉得带着墨香的书比激光打印的好呢?那时候的天很蓝,空气是透明的,地上全是土,地里还种着庄稼,家里还养着鸡鸭。

那时候的生活,就像课本里写的一样,一到春天,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ps,我们的生活跟图画上一模一样。

——现在,为什么我们的空气不再透明,地里种着房子,泥土变成水泥,而我们的模样,跟照片里一点都不一样?那时候没有巧克力,没有饼干。

我们最爱的零食是刚刚结出来的棉花桃,吃一口,甜到
心里。

次喜欢的零食是红红的苦瓜肚子里的瓜子,舔一舔,甜到肺里。

那时候,我们大部分的蔬菜都是绿色的,勾勾秧,南瓜尖,红薯尖,枸杞苗,香椿叶,萝卜干,油菜苗……地里摘一把,回家炒一炒,或者拌一拌,只要撒一点点香油就好了,吃起来余香满口,好像把整个春天都吞进里肚子里。

那时候,我们在春天里最爱做的事是抓兔子。

其次是捉鱼。

那时候,春天的雨水那么足,池塘里一涨水,艳玲叫我们去抓鱼。

她说:“池塘里一涨水,鱼就跟着水跑出来了,我们在边上一拦,就能抓到鱼。

”我们拿着家里的箩筐把水拦着,果然能捉到不少鱼。

那时候,2年级就要“上早学”了,会勤来我家跟我睡一张床,我们叽叽咕咕,每天都能谈到深夜。

——为什么我吃遍了大街小巷,都不再有当初那锅鱼汤的模样?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还能种上好多种树,有一个堂屋,堂屋的大梁,是燕子做窝的好地方。

我家的燕子来了两年,后来有一天会勤告诉我:“你家的燕子窝好像被喜鹊占了。

”我爸爸一看果然是喜鹊,就把燕子窝捅了。

后来呢?燕子每年都会回来在我家的院子上停一会,看看没有房子就飞走了,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不知道他们心里,是不是多么失望。

小学四年级。

艳玲的身体很差,我们一起上体育课,要跑400米,她跑不动。

会勤就假装也跑不动,跟着艳玲慢慢蹭到终点,体育老师罚两个人学青蛙跳,男生们跟着笑。

河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蝌蚪在游,地里
的麦苗一浪一浪的在风里摇摆,泥土翻开的味道清新得像墨,风里传来迟志强的歌声,穿过透明的空气,在田野里飘荡。

春天走了,春天又来了,五年级的时候,我离开故乡,转学到了湖北一个城市。

这里的条件好多了,校舍跟书里一模一样,都是楼房,还带着操场。

唯一相同的是,所有的游戏跟以前一样都是免费的。

丢沙包,跳方格,拿着两根草比长短……——就算没有变形金刚也一样快乐得有模有样,为什么呢?五年级,课本里的插图终于变得越来越少,开始有大片的文章出现——可是第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竟然是蚕,那么像毛毛虫。

我没少被它吓唬过。

有人跟我一样不喜欢蚕吗?第一首读到的春天的诗是《咏柳》。

那时候的春天里,我已经很少见到柳树了。

那时候,一点都体会不到诗歌的美好。

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然后再一句一句的翻译,我就工工整整地写在笔记本上。

那时候,我第一次学到成语,叫做“接踵摩肩”。

六年级了,最后一册的目录上,画的是这幅画。

那时候,我住在汉江河边,河里的鱼虾太多太多。

父亲编织了一条鱼网,没事就带着母亲去汉江河里捞小河虾,油炸一炸,出来放一点点盐就好了。

我想象着父亲出去打鱼虾的样子,是不是也坐在别人的船头,抽起烟,江水把小船打得摇摇晃晃,他悠闲得就像这就是地老天荒。

那时候,我刚刚学会写信,给艳玲和会勤写了封信,他们已经退学了,艳玲在家务农,已经
说了人家,会勤去了广州打工。

我们的日子终究不再相同,各自有了前进的方向。

人生就是这样的吧,就像一台列车,有人上,有人下,多数是过客,不知道陪我们到终点的,会是谁?整个小学最后一学期关于春天的学习,就是春风。

说北京的天在春风里“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似乎与现在相同。

可是,80年代的春天,不管是书本里,还是现实生活里,都与现在大大不同了。

像生活在ps的图画里的春天不会再有了。

像假的一样的真的友谊也很难再有了。

——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没钱也可以活得很快乐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现在的孩子也很难再有。

清明最后一天,为永不再来的80年代的春天上一炷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