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
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法律责任的特点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以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需承担不利后果。
通常有两种,补偿与制裁。
具有内在逻辑性,破坏性责任关系是前因,追究责任或承受制裁是后果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和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法律责任的分类民事责任(违约、侵权、特殊侵权、公平)、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责任方式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个人收集整理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vs.行为(是否于当事人主观意志有关)确认性法律事实vs.排除性法律事实(按照事实的存在方式作的分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一法律事实vs.事实构成(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是单数还是复数所作的分类)犯罪的分类一、理论分类1.重罪与轻罪。
以法定刑为标准作的划分。
我国刑法没有这种划分,张明楷教授也是认为,可以考虑将法定刑最低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称为重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自然犯与法定犯。
(1)自然犯:在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同时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
如故意杀人罪。
(不管哪个国家刑法,这些行为都会被规定为犯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法定犯:侵害或者威胁法益但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
如非法出租枪支。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因为即使是法定犯,经过长时期的立法规定,人们内心也形成了遵守的确信,会形成一种道德确信,成立自然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隔隙犯与非隔隙犯(1)隔隙犯: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这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
可分为隔时犯与隔地犯两种。
(2)非隔隙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所间隔的犯罪。
划分的意义:例如,对于隔隙犯,如果犯罪行为完成后,在犯罪结果出现之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4.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
(1)即成犯。
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旦终了,法益便同时消灭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状态犯。
犯罪行为终了后,危害结果继续存在。
——盗窃罪(3)继续犯: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同时持续的存在。
——非法拘禁罪二、法定分类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1)身份犯:是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真正身份犯,贪污罪;不真正身份犯,非法拘禁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非身份犯:不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注意:不真正身份犯,是旨刑法将特殊身份作为刑罚加重或者减轻事由的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1)亲告罪。
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侮辱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②诽谤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③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257条,致被害人死亡的除外);④虐待罪(260条,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⑤侵占罪(第270条)。
注意:不等同于自诉案件。
(2)非亲告罪。
(不允许和解)刑法规定亲告罪的原因:这种犯罪比较轻微;这种犯罪往往发生在亲属、邻居、同事之间;这种犯罪涉及被害人的名誉,任意提起诉讼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名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1)基本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2)加重犯: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准规定了加重情节与较重法定刑的犯罪。
可分为结果加重犯与其他情节加重犯。
注意: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为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减轻犯: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准规定了减轻情节与较轻法定刑的犯罪。
如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中,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刑法罪名的法定分类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1)身份犯:是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真正身份犯,贪污罪;不真正身份犯,非法拘禁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非身份犯:不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注意:不真正身份犯,是旨刑法将特殊身份作为刑罚加重或者减轻事由的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刑法罪名的理论分类1.重罪与轻罪。
以法定刑为标准作的划分。
我国刑法没有这种划分,张明楷教授也是认为,可以考虑将法定刑最低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称为重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自然犯与法定犯。
(1)自然犯:在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同时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
如故意杀人罪。
(不管哪个国家刑法,这些行为都会被规定为犯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法定犯:侵害或者威胁法益但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
如非法出租枪支。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因为即使是法定犯,经过长时期的立法规定,人们内心也形成了遵守的确信,会形成一种道德确信,成立自然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隔隙犯与非隔隙犯(1)隔隙犯: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这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
可分为隔时犯与隔地犯两种。
(2)非隔隙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所间隔的犯罪。
划分的意义:例如,对于隔隙犯,如果犯罪行为完成后,在犯罪结果出现之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4.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
(1)即成犯。
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旦终了,法益便同时消灭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状态犯。
犯罪行为终了后,危害结果继续存在。
——盗窃罪犯罪主体是什么?一、概念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单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身份犯特殊主体:以特殊身份为必要的行为主体。
1.身份的特征:(1)是在实施犯罪之时就已经形成的,而非在犯罪活动或者犯罪组织中形成的特殊地位。
如首要分子。
(2)特殊身份是行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资格、地位或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因此,特定犯罪目的与动机等心理状态,不宜归入特殊身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特殊身份总是与一定的犯罪行为密切联系的,与犯罪行为没有联系的资格等情况,不是特殊身份。
例如,在叛逃罪中,国籍以及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有密切联系,属于特殊身份,但在故意杀人罪中,国籍以及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没有密切联系,因而不是特殊身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终身具有的身份,也可能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身份,这取决于身份的类型与刑法的规定。
如国家工作人员是临时的身份,但男性则是终身的身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由于出生等事实关系所形成的身份,如男女、亲属关系;也可能是由于法律规定所形成的身份,如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还可能是同时由于事实关系与法律规定所形成的身份,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一方面有基于亲属关系所形成的自然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基于法律规定的法定身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身份的类别:(1)以特定职务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国家工作人员(2)以特定职业为内容。
——航空人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3)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4)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5)以拥有特定物品为内容。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配置枪支的人员(6)以患有特定疾病为内容。
——严重性病患者(7)以居住地和特定组织成员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刑法294条)(8)以不具有特定资格为内容。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3.身份犯的种类:(1)真正身份犯:以特殊身份作为犯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不具有特殊身份就不成立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身份只是针对犯罪的实行犯而言的,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2)不真正身份犯:特定身份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刑。
关于具有不同的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犯罪的处理:司法解释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主犯的性质定罪。
(如果不能区分主从犯的,定贪污罪)如何理解这一规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a.这一规定的前提是利用各自职务便利。
如果虽然是两个不同主体,但仅利用了一方职务上的便利,如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的,则均成立贪污罪;如果是利用了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则均成立职务侵占罪。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b. 均利用了各自身份的,看谁是主犯。
如果难以区分主从犯,应当:按职务高低确定主从犯;职务相同的,看行为人的职权与财物的占有关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c.如果不能区分主从犯的,以身份高的为主犯,均定贪污罪。
(3)继续犯: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同时持续的存在。
——非法拘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