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某县新上任县长有下乡调研的习惯,但近两周因连续开了几场会以及有重要接待任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下去调研了。
某个周日同办公室主任及林业局长一同下乡调研林业发展情况。
调研中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后,把乡镇书记一同叫上车到村里去看等等。
其中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时间的描述。
如出发时间是8点,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在村里看完是12点等。
二是关于沿途有很多标语的描述,如大部分是关于造林的口号,还有欢迎领导的标语等。
三是关于群众迎送的描述。
如目的地有许多群众前来欢迎,其中还有小学生,调研结束时群众自发前来欢送等。
问题一:对于该县委书记下乡调研你是怎么认为的。
问题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深入基层。
答案:领导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深入百姓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像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一样,走设计路线,看亮点样板,只听下级汇报,不与群众交谈,又怎么能看到农村实际变化,了解群众真心诉求呢?个人以为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都应该像我们的温总理一样,穿着休闲服,走着泥泞路,到农户田头,到灾区一线,到工作中的薄弱点、落后点,用充满感情和乡土气息的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施教于民、取信于民。
各级领导干部带着诚意、带着决心下基层,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状况,面对面沟通感情,心连心架起桥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为百姓费了心、出了力、造了福、谋了利,百姓自然会与干部的关系密切,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案例分析题2 县委和县政府的干部任免通知为什么要撤销?1997年6月,某县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免去一位同志的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和任命另一位同志担任该职务的通知。
在县人大常委会还没有讨论这两位同志的任免事项时,县政府就发出了任命拟免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为县农委委员的通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也找拟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谈话,让他离职就任。
对于这种不按法定程序任命干部的做法,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委提出了意见。
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随后,县委与县政府分别撤销了原来发出的通知。
问: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哪些有关规定?【参考答案】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
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任免,应由县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手续。
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上述宪法规定,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任免,应予撤销。
案例分析题3 动迁部门对张某的处置是否正确?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
李某将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的两间违章搭建房子,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张某。
张某付清了全部房屋价款后,即搬入该房屋内居住。
1年后该房屋所在地区的土地被征用,动迁部门仅对其酌情给付了1000元。
请问:(1)张某能否从李某那里要回房款7000元?(2)动迁部门对张某的处置是否正确?【答案要点】(1)李某明知出卖的房屋是违章建筑,未取得合法的房屋产权,反而将违章建筑卖给张某,使张某遭受重大损失,这一买卖合同的标的本身是不合法的,因此这一合同是无效合同。
按照处理无效合同的法律规定,张某有权要求李某返还购房款。
(2)根据法律规定,违章建筑不属于拆迁补偿的范围,其使用人不应得到补偿。
可见,动迁部门的处理是正确的,酌情付给张某1000元已是对张某极大限度的照顾了。
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陈泓近年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作为执政第一线的农村基层领导者应如何快速高效的采取对策处置好突发事件呢?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乡镇工作实践,就此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要坚持及时到位的原则。
群体事件一旦发生,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立即作出反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制止事态发展。
要坚决杜绝“拖”字,有时很多事件就是小事不及时解决“拖”出来的。
面对突发事件,决策领导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迅速采取措施,拟订解决问题方案,稳定群众情绪,争取群众支持。
二是要坚持疏导为先的原则。
农村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突发性群体事件大都是由少数人组织操纵的,大多数群众是碍于亲情、友情和受蒙蔽而参入的。
因此,加强沟通疏导,澄清事实真相,讲清政策道理,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是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在安抚疏导过程中,千万不要搞单枪匹马,要善于团结和依靠农村党员、知名人士、离退休老干部等各种正面力量的影响来助力化解。
要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对群众最贴近,对实情最了解,对群众有广泛的影响来借力化解。
要始终注重正面宣传与正确引导,广泛深入到群众中间,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谈心等形式,与群众亲密接触、坦诚沟通、耐心疏导,争取大都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要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场面一般都比较混乱,当事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
这时,现场指挥人员,一定要冷静对待,慎言慎行。
坚持“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安抚为重、切勿激化,取争多数、孤立个别,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冷静处理、慎用警力”的原则,以安抚为主,稳定为先。
切不可说过激的话,宣布不成熟的解决方案,采取不恰当的行动,使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与恶化升级。
四是坚持要点突破的原则。
“打蛇打七寸”。
对群体性事件参入者,我们要分类对待、对症下药。
首先要做好事发关键人物的思想工作和稳控工作。
对个别蓄意带头闹事、破坏分子要坚决予以从严打击,决不手软。
其次对大部分参与群众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总的原则是“争取多数与孤立个别相结合,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相结合,慎用警力与应急威慑相结合”。
五坚持要公正公开的原则。
对事件处理,一定要按法律、政策依法依规秉公处理,确保“一碗水要端平”。
每一次事故或案件发生后,事中要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布通报案情或事故真相,消除谣言、安定民心。
事后要及时公布通报调处查处结果,“让闹事者”心服口服,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真相和党委政府的态度。
(作者系竹山县楼台乡党委书记)李某为某镇镇长,某天早上上班办公室主任交给他环卫所长交上来的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A处一空地,环卫所申请要建环卫设施,社区申请要建商用场所,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说不能建任何设施,否则会影响交通,申请报告经多次传阅也没有任何答复。
另一份报告是该镇某学校在改建,将垃圾临时堆放在校门口,后政府机关及其他部门也把垃圾堆放在此处,造成校门口垃圾成山。
后由环卫所出钱清理了垃圾,清理费环卫所找到倾倒垃圾的部门要求平摊,但这些部门都在推诿,环卫所长请求镇长对这些部门进行行政干预。
镇长看完这两份报告后作了如下批示:一是要求办公室主任电话通知对于A处用地申请的主要负责人下午到A处,镇长到现场进行办公;二是“政府没有必要进行行政干预,这种事情不需要镇长来办,扣罚环卫所长当月工资作为清理费”。
问一:李镇长的做法存在什么问题?问二:如果你作为该镇主要负责人,应如何改进?答案:1、李镇长在日常工作和处理两份报告上,宗旨意识、法纪意识等意识不强,没有以科学发观指导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需引起我们重视:一、四种意识不牢固。
宗旨意识不牢固,学校门口居然垃圾如山;民主意识不牢固,直接扣罚环卫所长的工资作为清理费,拍脑袋决定,存在官僚作风;科学决策意识不牢固,在对A处用地申请进行现场办公前,没有进行调研、征求民意和专家论证等;法纪意识不牢固,不依法行政,扣罚环卫所长工资作为清理费等。
二、三种行为需反醒。
失职行为需反醒,A处用地申请报告经多次传阅没有任何答复,学校门口垃圾成山,他作为镇长是有责任的;拍脑袋决定行为需反醒,对A处用地现场办公以及扣罚环卫所长工资行为,没有科学论证和依法行政;官僚行为需反醒,在处理这两份报告上,民主、法纪意识不强,存在官僚主义行为。
三、两个制度不完善。
申请批复制度不完善,A处用地申请报告经多次传阅无任何答复,说明政府在及时批复方面的制度不力,存在申请旅行现象,作为镇长是有责任的;科学决策制度不健全,在处理这两份报告上,拍脑袋决定,没有科学、依法决定,说明科学决策制度不健全。
四、一个观念不落实。
科学发展观没有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为,从而导致自己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等出现了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官僚、工作方法单一等。
镇长是基层政权的行政负责人,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为,牢固树立为民意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如果我作为该镇主要负责人,对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根源,采取切实措施,处理好两份报告,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全镇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灵活处理两份报告。
A处用地申请,要带领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深入A地调研,理清三种方案的利弊,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并听取民意,最后报镇三套班会议研究决定;校门垃圾清理费,要安排工作人员,摸清垃圾清理费分担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然后协调各单位进行分摊。
二、端正思想认识,加强政府作风建设。
自己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增强宗旨意识、民主意识、科学决策意识及依法行政意识等,努力提高自己为民服务意识和本领;要加强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勤政为民、高效廉洁、担当负责的队伍,真心实意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决不能再出现随地倾倒垃圾、文件旅行的现象。
三、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监督力度。
要建立健全汇报批复、科学决策、作风建设、行政问责等制度,用制度规范镇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决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法纪意识,严禁再次出现随地倾倒垃圾、文件旅行、个人专断行为;要完善政府的内外部监督,内部要加强镇纪检、组织等部门的监督,外部要加强代表委员、群众、媒体的监督。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作为一镇之长,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工作观、事业观,全面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坚决杜绝再次出现垃圾乱倒、文件旅行、拍脑袋决定行为。
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群众,代表党的形象,作为该镇主要负责人,不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带好队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