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气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历史流
1.早《在圣公济元总前录》三指世出纪瘿,病我以山国区已发有病关较于多,瘿从病病的因记的载角度。进行
了《分本类草,纲石目瘿》、明泥确瘿指、出劳黄瘿药、子忧有瘿“、凉气血瘿降;火, 消瘿
2药.晋物《 瘿《“隋及行三、外唐脏痰因筋科《战时器顺极瘿正吕解国气期一、治宗氏毒时病血·指”疗瘿春”、期证瘿出瘤已秋的“《方、论活病有功·论 气庄季》血效因相瘿》子春认散;主;根当·纪为坚德据要认》采充”局,是用识“符该部的情。书轻》证主志所候水即要载内的所有治的不伤,“法海同多及瘿是藻,秃”水“玉分行与的土壶为散瘿病汤因石气人名等瘿素血”。、,”。肉、对含碘 3.宋方金, 元至《今时晋三仍期《国为肘对志临后病·床方魏因所》书习病首》用机先“。用认发昆识愤布较生、完海瘿善藻”治,及疗“积瘿十累病人了。割丰瘿富九的人治死疗”经 验。 《诸病源候论》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 4.明清时期突出了不可气久滞居、,血常瘀食令、人痰作浊瘿在病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辨气虚所在
心气虚:心悸自汗,气促水肿,脉结代 脾气虚:纳呆,乏力,腹胀脘闷,水肿,便溏,舌淡,脉
虚无力 肾气虚:耳鸣齿摇,腰膝无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临床应用:
①肝火灼津:石斛、玉竹、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②热郁生风:石决明、珍珠母、钩藤等平肝熄风 ; ③热扰心神者,可予重用生地,加酸枣仁、夜交藤、丹参 。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心肝阴虚
主症 次症 舌脉
心悸汗出,多食易饥,消瘦, 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手颤, 眼突颈胀
或饥不欲食,口干;或头晕 乏力,目干而赤,胸胁胀满; 或女子月经衍期,量少,闭 经。
阴伤——养阴生津:生地、元参、麦冬、天冬、沙参、白芍、 五味子、石斛等;
气虚——益气健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黄精等;
气阴两虚: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玉竹、女贞 子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瘿气早期出现眼突者, 证属肝火痰气凝结, 应治以化痰散 结, 清肝明目, 药用夏枯草、生牡蛎、菊花、青葙子、蒲 公英、石决明。 后期出现眼突者, 为脉络涩滞, 瘀血内阻所致, 应治以活血 散瘀, 益气养阴, 药用丹参、赤芍、泽兰、生牡蛎、山慈 菇、黄芪、枸杞子、谷精草等。
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味 临床应用:
①气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者,加归脾汤;肾阴虚者,加六味地黄丸。 ②足跗水肿者,可在益气养阴基础上酌情选用渗湿利水药物,如泽泻、 茯苓、猪苓、车前子等。 ③兼夹瘀血者,酌加丹参、三七、桃红四物汤。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预后调摄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 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西医范围
西医学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出现类似临 床表现的,可以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临床综合症,其中以Graves病最为常见。主要临床 表现是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胫前 粘液性水肿。
实火 胃火 多食善饥,渴喜冷饮
心火
心悸,失眠,多汗,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 红、脉数
虚火
心阴不足 心悸怔仲,健忘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
脉细数
肝肾阴虚 头晕头痛,耳鸣胁痛,烦躁易怒,手指震颤,舌红
少苔而干、脉弦细数
胃阴虚 口干咽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燥,心烦潮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不同点
瘿病 消渴病
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 阴虚火旺 为主要特征, 并伴有烦热心悸, 急躁 有多食易饮, 易怒,眼突, 脉数等症。 消瘦、疲倦 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
等表现 现, 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 尿中常 有甜味, 而颈部无瘿肿。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鉴别诊断
瘿囊与瘿瘤
肝火旺盛
主症 兼症 舌脉
烦躁易怒,恶热汗多,消谷善饥, 面部烘热,手指震颤,眼突颈大。
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或渴欲冷饮, 大便秘结;或心悸胸闷;或失眠、 女子月经量少及衍期等。
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肝火旺盛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泻肝栀芩柴 木通泽泻车前来 当归生地合甘草 肝经湿热力能排
1.症候:具有汗多心悸,多食易饥,消瘦,急躁易怒,眼球外 突及甲状腺肿大等典型症状; 2.体征:肢体震颤,心率加快,脉数等; 3.多发于女性,常有情志不舒等病史; 4.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 甲状腺影像学检查。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鉴别诊断
瘿病与消渴
病症 相同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临证备要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火盛——清热泄火 :丹皮、栀子、生石膏、黄连、黄苓、青 黛、夏枯草、元参等 ;
痰凝——化痰散结:海藻、昆布(慎)、浙贝母、海蛤壳、陈皮、 半夏、获苓、制南星、瓜萎、生牡蛎等 ;
血瘀——活血软坚:当归、赤芍、川芎、桃仁、三棱、莪术、 丹参、炮山甲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辨证论治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辨证论治
辨实火虚火 辨痰结瘀血
辨证要点
辨气虚所在 辨病情轻重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治疗原则
基本治则:养阴清热 解郁化痰
1
初期
气郁痰结化热 病位以肝为主 化痰解郁清火 以实为主
2
病情进展
阴虚肝郁痰结 肝、肾、心胃 兼清虚热 虚实夹杂
舌脉
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 脉象弦或弦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痰气热结
治法:解郁化痰,清热散结
逍遥归姜胡 术药苓荷草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
临床应用:
玄参、牡蛎、贝母
①肢震指颤者:石决明、钩藤、白蒺藜、夏
枯草 ;
②烦热心悸:生地、丹参、夜交藤; ③月经不调:郁金、益母草、玫瑰花、香附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气阴两虚
主症:心悸怔忡,汗出气短,手足心热,手指振颤,颈大眼突,
饥不欲食,消瘦。
兼症:神疲乏力,失眠,虚烦潮热;或渴不欲饮,腹胀脘闷,
大便溏薄;或头晕耳鸣,腰痠齿摇;或足跗水肿。
舌脉:舌质红,或红绛,或淡红,苔少。细而无力,或细数
无力,或缓而无力,或结代促。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3
后期
气阴两虚 心、脾、肾 养阴生津益气 以虚为主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分证论治
按疾病发展的进程: 痰气热结 肝火旺盛 心肝阴虚 气阴两虚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痰气热结
主症
烦热,手指震颤,颈前肿胀,两目 外突,急躁易怒
次症
胸闷胁痛,攻窜两肋,精神抑郁, 双乳胀痛,女子月经不调;或心悸 多食易饥,恶热汗出
病症
症状表现
病机
瘿气
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 肿块对称, 光 滑, 柔软,兼有汗多心悸、易饥消 瘦等症
素体阴虚、肝郁化火、 气滞痰结
瘿囊 瘿瘤
瘿囊颈前肿块较大, 两侧比较对称, 肿块光滑, 柔软,一般无瘿气症候
主要病机为气郁痰阻, 若日久兼瘀血内停者, 局部可出现结节。
颈前肿块偏于一侧, 或一侧较大, 或 两侧均大, 瘿肿大小如桃核, 质较硬。 主要病机为气滞、痰 病情严重者, 肿块迅速增大, 质地坚 结、血瘀。 硬, 表面高低不平。
肝体不用
筋脉失养 肝失疏泄
肢体颤动 气不布津
阴亏火旺
灼津成痰
母病及子
心阴虚
为什么女性容易患瘿气?
痰气互 津聚成痰 结于颈
前、目 窍
2.情志失调 忿郁恼怒 忧愁思虑
3.饮食失调
气郁化火
消灼胃液
气机郁滞 津液不布 痰凝
脾胃受损 气血生化乏源
痰浊内生 气阴亏虚
多食
气血运行受阻 瘀血阻络 倦怠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黄药子具有消瘿散结、凉血降火之功效 , 治疗痰 结血瘀证和肝火旺盛证时可配合应用。但黄药子有小 毒 , 长期服用对肝脏损害较大, 必须慎用, 用量一般不 宜超过 10 克。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谢 谢!
辨实火虚火
肝火 口苦咽干,胁胀乳痛,善太息,痛经,舌红、脉弦
瘿气
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李国菁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后调摄 (六)病案分析 (七)临证备要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概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概述
1
定义
2
历史源流
3
西医范围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定义
是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所致,以 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手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 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的病证。
舌质红,舌体小,或舌体颤动, 苔少,脉弦细数。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内科教研室
心肝阴虚
治法:益阴养血,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天王补心柏枣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临床应用:
①肝阴虚明显者:合一贯煎、二至丸以加强柔肝养阴之力; ②肢颤:熄风之品; ③胃阴不足:玉竹、石斛等。
转归预后
慢性病难以速愈,或迁延不愈 重症者,津液暴脱——预后差
预防调摄
1.调理情志; 2.按时服药; 3.营养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