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职务侵占罪XXXXppt

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职务侵占罪XXXXppt

(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 岗位有关的权限;
(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 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 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 等。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 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
犯罪客体是为我国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一定的社 会关系。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 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 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 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如商 店、工厂、饭店、宾馆及各种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经济组 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 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润迅公司职业道德培训第一期
“沃是道德标兵”
增强公司员工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不断提高员工的法律知识水平,通过培训 使大家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从而不 做犯罪违法乱纪之事。
公司倡导守法、廉洁、诚实、敬业的职业道德。 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都必须以维护公司利益,对社 会负责为目的。任何私人理由都不应成为其职务行为 的动机。 因违反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给公司或用户造成 经济损失者,公司将依法追索经济赔偿;情节严重的, 公司怀疑其涉嫌犯罪的,将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 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 款。
侵占数额不足五千元的,虽不构成犯罪,但仍应参照治安管理处 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给予罚款或行政拘留。
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形式
第62条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数额1.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 点标准。
职务侵占数额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 规定》
七十五、职务侵占案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 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应予追诉。
2、利用操作系统漏洞,非法占有公司财物 员工偶然发现公司操作系统存在漏洞,便利用该漏洞非法占
有公司的财产。
赵某在某通讯公司上班时,发现公司的电脑业务系统存在漏洞,可以利 用该漏洞免费充值话费,于是便利用该漏洞给自己和亲属、朋友等免费充 值话费。
3、将交付管理、经手、使用的财物据为己有。 该类情形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管理、经手、使用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12·25 法发[1995]23号)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 下简称《决定》)第十条的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 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侵占罪。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 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 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 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 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
管理权以及保管、经手本企业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监守自盗。当然有些企业因设有保安员, 出入均要登记,保安员也是比较容易发生此情况。
杨某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先后多次利用自己系某通讯公司二级库 管员的职务之便,采取单独进入公司金库,用剪刀、钥匙等作案工具将装 有充值卡的外包装从底部划开的方式,盗出公司充值卡后再用宣传资料、 单据等纸张填充,进行伪装,以逃避公司的稽核检查。杨某盗走公司库存 的充值卡后,将一部分充值卡进行销售,另将一部分充值卡在网上进行充 值,并将所得480000元用于购买彩票。
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
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 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 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 响犯罪的构成。
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 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 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 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 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
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 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 的规定处罚。
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 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 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 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期徒刑,法定刑较轻, 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无期徒刑,量刑幅度较 宽。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 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 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是指行为人以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 手段非法占有本公司、企业财物的行为。
实施《决定》第十条规定的行为,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2、上海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 局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 (2000年10月25 日沪检发(2000)122号 )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 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 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 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
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 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 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 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 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 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 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 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 群众性组织的人员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 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犯罪行为人往往是利用其在业务上主管、管理或经手财物, 对自己所管理的环节比较熟悉,掌握工作环节中存在的漏洞、 缺陷的便利,或隐匿财物、变卖私吞、自批自用,或以无报 有、以少报多、以报换报废为由转手倒卖或内外勾结盗窃, 侵吞本单位财物,或利用手中权力行贿受贿,串货、加价销 售产品并占有差额等等。
1、企业内部员工互相勾结、监守自盗 这种情形最容易发生在仓管员、搬运工、修理工等一些具有
本企业财物直接据为已有。这种方式行为人一般基于一定的合 法事由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本单位的财物具有事实上的控制权、 支配权,主要发生在业务主管、经理。
刘某于2013年10月15日至2014年3月26日期间,利用其在某通讯公司营 业厅担任营业员的职务之便,将公司营业款1580元,9部酷派8122型手机的 销售款3591元,3张话费充值卡300元,81名机主交付给该营业厅的4050元 现金据为己有。
主体要件不同 犯罪对象不同 犯罪手段不同 法定刑不同
主体要件不同 犯罪对象不同 犯罪的行为不同
主体要件不同 犯罪对象不同 犯罪手段不同
结语
概念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 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 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 额较大的行为。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 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即 变持有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财产等谎称为 自有,标价出售;
的行为。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
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
2010年5月7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