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正常发展,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黑龙江省法律援助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经费,是指专门用于各级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事业,依法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以及依法接受的捐赠款等经费。

第三条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法律援助经费来源
第四条法律援助经费来源包括:
(一)政府财政预算拨款;
(二)社会捐助;
(三)其他合法来源。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法律援助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以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章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
第六条法律援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开支:
(一)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事项;
(二)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培训、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对外学习交流等;
(三)表彰、奖励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四)法律援助卷宗档案管理;
(五)印制法律援助业务文书;
(六)法律援助的其他必要支出。

第七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的支出范围。

法律援助机构专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费用;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安排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和社会组织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补贴费用;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劳动仲裁费和鉴定费;法律援助机构安排社会律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来访接待、咨询的补贴费用。

第八条法律援助机构专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的直接费用据实核销。

不适用第九条。

第九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事项补助标准:
(一)在本市、区、本县(市)办理案件的,刑事案件每件350-7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案件450-900元。

(二)在本省辖市内跨县(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刑事案件每件450-9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550-1100元。

(三)跨省辖市办理案件的,刑事案件每件600-12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700-1500元。

(四)跨省办理案件的,刑事案件每件800-20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1500-2000元。

(五)律师超过核定义务量承办案件的费用补贴,按照每件办案定额补贴标准再增加人民币200-500元。

(六)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劳动仲裁费和鉴定费单独核销。

(七)属群体上访、跨年度的重大疑难案件,或者因案情复杂、路途遥远及其他客观原因,致使差旅费支出数额较大的,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可适当增加补助费或者据实报销。

第十条社会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值班,每天补助30—80元;法律援助人员接待信访,每月补助200元。

第十一条法律援助人员在援助案件办结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卷宗,法律援助机构审查合格后,按照补贴标准和发放程序从法律援助经费中支付办案补贴。

第十二条结案卷宗应当具备符合法律援助机构要求的完整内容。

第十三条办案补贴的发放程序:
援助案件承办人将结案卷宗交法律援助机构,收卷人审查合格后,填写《****年度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审批单》,报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批准,由财务部门负责复核、发放。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由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审查、统一受理、统一指派、统一监督,未经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批准、指派,法律援助机构不承担办案补贴费用。

第十五条法律援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发放办案补贴:
(一)提交的结案卷宗不符合相关规定,经补正后仍不能符合规定的;
(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三)故意损害受援人利益的;
(四)因过失给受援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
(五)向受援人及亲属索要财物的;
(六)因违法办案被受援人投诉,经审查属实的;
(七)其他违反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黑龙江省法律援助办法》行为的。

第四章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法律援助机构每年度根据国家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由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纳入本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第十七条法律援助经费由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

对违反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处分。

第十八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省财政厅、省司法厅将定期对省辖市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司法厅和黑龙江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