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2: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与原始编录规程解读 地质勘查技术 高级研修班

课件2: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与原始编录规程解读 地质勘查技术 高级研修班

—332(122b)+333资源储量;勘探—331(111b 、121b)+332(122b)+333资源储量。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4、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主要有几何图形法(传统
地质法)、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 • 几何图形法又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二)“固体矿产勘查”流程 • 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 1、预查是通过对矿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
初步野外观测及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 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 大地区,为发展地区矿业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 2、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 探、化探和取样工作以及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 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 ,为发展地区矿业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3、各勘查阶段控制研究程度要求 • (1)预查只能概略了解工作区浅表成矿条件、矿
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特征,圈定进一步普查区。 • (2)普查应大致查明工作区成矿条件、矿体分布
、产状、规模、矿石品位等特征,类比研究矿石 加工技术性能,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为是否 进一步详查提供依据。 • (3)详查的控制研究程度应达到基本查明的要求 。 • (4)勘探的控制研究程度应达到详细查明的要求 ,对详查阶段提出应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已做专 门研究。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 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 型(三类九型),提出矿山开采中可能存在的水 文、工程、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4、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通过类比试验、可选 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半工业试验等获得矿石物理技术加工性能及工 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六)关于资源储量估算 • 1、资源储量是我们勘查的最重要目标,资源储量
估算是固体矿产勘查最核心的工作。 • 2、正确理解执行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三轴,
三三四分类方案。 • 3、各勘查阶段对应的主要资源储量类型: • 预查—334资源量;普查—333+334资源量;详查
• 5、综合评价:对与主矿种共伴生的矿产综合回收 利用作出综合评价(已发布专门规范)。
• 6、其他,如放射性检查等。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四)“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方法手段 • 1、方法手段有:地形及工程测量、地质填
图、物探、化探、水工环地质调查、槽( 井)坑钻探工程、取样分析测试、综合整 理、计算机技术等。 • 2、不同勘查阶段、不同特征矿床勘查时对 方法手段的运用应有选择性,应结合实际 针对性采用。
• 以上四阶段是递进与深化、淘汰与缩小范围的关 系,其中普查、详查最重要,普查较灵活、详查 及勘探工作要求较规范。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三)“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内容 • 概括为:地、矿、采、选、综五个主要方面。 • 1、勘查区地质:搜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
、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区域地质和矿区地 质资料。 • 2、矿体地质:研究、控制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 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关系及氧化带范围等,研究 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等,研究成矿后构造、脉 岩对矿体的破坏情况,找出矿体连接对比标志; • 研究矿石物质组成,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结构 、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 质量特征,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 含量变化分布,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等。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3、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 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 出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 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 书提供资料,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 4、勘探是对经详查提供的勘探区加密工程及可行 性研究,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 、等高线法等。 • 方法选择应结合矿床勘查工程布置、矿体特征等 实际进行确定。提倡采用新方法,但新方法与我 国勘查、开采现状如何接轨尚待改善。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5、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 • (1)按矿体,分矿石类型、品级及工业用
途,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块段分别估算资 源储量; • (2)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共生矿产,达到 参考指标要求且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 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 (3)参与估算的质量点应符合规定的质量 要求;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及 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解读
曹钟清 2015年8月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及原始地质编录 规程解读
•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解读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是国标,是分矿种规范的统领。 (一)对“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认识与理解 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 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 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 (社会)效益。 • 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同时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五)“固体矿产勘查”控制研究程度 • 1、勘查类型确定与划分:勘查类型依据矿
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 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构 造复杂程度等地质因素确定,一般划分为 简单(Ⅰ类型) 、中等(Ⅱ类型)、复杂 (Ⅲ类型)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型。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解读
• 2、工程间距确定原则: • (1)整体性原则:依据勘查类型,首先要看矿体
的整体规模和分布确定工程间距; • (2)针对主矿体原则; • (3)以求332网距为基础的原则; • (4)普查启用原则(以基本网距放稀2—3倍为
宜); • (5)灵活、滚动原则(地表密、深部稀,走向或
倾向适当放稀或加密,滚动调整工程间距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