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知识竞赛试题竞赛须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2周年之际,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普法办公室举办此次宪法知识竞赛,目的在于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
1.本次知识竞赛的命题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竞赛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前50题为单选题、后50题为多选题。
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并按顺序将答题卡上相应的“○”涂成“●”。
答案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答题卡可以复印。
3.参赛者须按规定在答题卡上方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要求字迹清晰,填写项目完整,否则视为无效。
4.答卷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2日(以寄发地邮戳为准)。
答题卡填好后,请沿虚线剪下,装入标准信封,注明宪法知识竞赛字样,寄至:济南市经十路15743号山东省普法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250014。
5.本次竞赛设一等奖5名,各奖励800元;二等奖10名,各奖励500元;三等奖15名,各奖励300元。
获奖者从答案全部正确的参赛者中抽取,抽奖过程由公证机关公证。
试题答案及竞赛结果将于12月20日在《山东法治网·齐鲁普法网》上公布。
奖金由主办单位寄达。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D)年通过的。
A、1954B、1975C、1978D、1982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B)。
A、组织国家机构B、保障公民基本权利C、维护社会秩序D、控制国家权力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D),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B、生存环境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4、我国宪法规定,(C)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A)相适应。
A、社会发展B、社会资源的增长C、生态环境D、社会发展计划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C、按需分配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7、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下列哪一个国家机关?(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8、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主权B、领土C、主权和领空D、主权和领土完整9、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B、党章C、章程D、法规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
A、公民B、人民C、人民代表大会D、工农联盟11、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A)。
A、重要组成部分B、必要补充C、重要基础D、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部分12、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A)。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私营经济D、个体经济13、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D)集体经济的发展。
A、保障B、监督、管理和指导C、保护D、鼓励、指导和帮助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C)的原则。
A、单一制B、议行合一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15、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A),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A、区域自治B、民族自治C、基层群众自治D、特殊的经济制度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D)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1988B、1993C、1999D、200417、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8、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C)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
A、四分之一,三分之二B、三分之一,三分之二C、五分之一,三分之二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19、宪法以(B)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序言B、法律C、文件D、决议20、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A)的原则。
A、主动性、积极性B、主动性、能动性C、积极性、创造性D、能动性、创造性21、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
A、监察机关B、法律监督机关C、法律检察机关D、纪律检察机关22、我国从(B)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23、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D)次修改。
A、一B、二C、三D、四24、根据《宪法》规定,哪一主体有权决定省辖市进入紧急状态?(B)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省人民政府25、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26、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A)选举和罢免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国务院27、(A)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B、国务院C、国防部D、国家主席28、国家(D)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保障、鼓励和支持B、鼓励、引导和帮助C、引导、支持和保障D、鼓励、支持和引导29、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B)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B、使用权C、占有权D、收益权30、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C),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A、初级义务教育B、中级义务教育C、初等义务教育D、初等教育3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A)。
A、普通话B、北京话C、广东话D、山东话32、一切国家机关实行(B)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A、创新B、精简C、考试D、轮岗33、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A)以法律规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央人民政府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3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B)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A、经济B、政治C、军事D、宗教35、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
A、人民B、居民C、公民D、国民36、任何公民,非经(A)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37、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监察机关B、司法机关C、检察机关D、其他执法机关38、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A)选出的代表组成。
A、军队B、少数民族地区C、各社会团体D、各行业协会4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B)。
A、教育和预测作用B、引领和规范作用C、指引和教育作用D、引领和强制作用4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A),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制度B、直接联系群众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责任追究制度4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C)。
A、计划经济B、竞争经济C、法治经济D、泡沫经济4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民主政权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哪一个?(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4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D)。
A、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D、党的领导4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D)。
A、司法公正B、司法独立C、建立法治政府D、依宪治国4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C)。
A、民主B、自由C、公正D、人权4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A)。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B、科学立法C、依宪执政D、司法公正4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此要实现(B)。
A、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C、民主立法、严格执法、透明司法、全民守法D、科学立法、透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