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描述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描述


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其它准备工作同 大量不保留灌肠。 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 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 10-15cm,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 灌毕,注入温开水5-10ml,后将肛管末端 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反折肛管, 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 ③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排便。
正确选用溶液、温度、浓度和量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利于液体流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和速度 防止气体进入直肠 避免空气进入和液体流出
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利于软化粪 便
灌肠后解便一次记为1/E,灌肠 后无排便记为0/E
操 1、核对解释 作 2、安置卧位 步 骤
3、铺巾、放弯盘
4、挂筒
40-60cm
5、润滑肛管
6、排气、夹管
7、插管
插入7-10cm 8、注入灌肠液
9、观察
10、拔管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7-10cm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 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心血管疾病 并发症:腹痛、腹胀、出血、肠穿孔、便秘、 腹泻、电解质紊乱等
保留灌肠
• 目的 • 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肠粘膜吸 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 用物 • 常用药液:10%水化 氯醛、0.5-1%新霉素 • 量: ﹤200ML • 温度:39-41℃
【操作步骤】
• 核对、解释 • 准备体位、垫小垫枕,臀下垫橡胶单与治疗巾, 臀部抬高 10cm • 戴手套、润滑肛管、排气后插管、插入肛门 15– 20cm • 缓慢注入药液 • 拔管 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 10ml,抬 高肛管尾端,使管内溶液全部注完,擦净肛门, 取下手套,嘱其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 • 操作后处理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并 做好记录
-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测 量体温并记录。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 常排便习惯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 的生活习惯以维持正常排 便。 –指导患者灌肠时的配合方 法。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500-1000ml /成人 200--500ml/小儿 一般 39-41℃ 降温 28-32℃ 中暑 4℃
温度
操 作 步 骤
备齐用物 解释查对 左侧卧,屈膝、移臀,垫巾, 置弯盘 挂筒,液面高于肛门40-60CM 连肛管润滑排气夹管 分开肛门插入(7-10CM) 固定,开夹 观察液面下降和患者情况 夹管拔管擦净肛门 保留5-10MIN,降温30MIN 观察性状必要时送检清理 用物 洗手记录
结束标准—排出液无粪质
液面距肛门小于40厘米
口服高渗溶液清洁肠道
甘露醇法 1.术前3d进半流质饮食 2.术前1d进流质饮食 3.术前1d2pm~4pm 4.口服甘露醇溶液1500ml (20%甘露醇500ml+5% 葡萄糖1000ml混匀) 硫酸镁法 1.术前3d进半流质饮食 2.每晚口服50%硫酸镁10~ 30ml 3.术前1d进流质饮食, 4.术前1d2pm~4pm 口服25%硫酸镁200ml (50%硫酸镁100ml+ 5%葡萄糖盐水100ml) 5.然后再口服温开水 1000ml
大肠的生理功能
• -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 • -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 -利用肠内细菌制造维生素。
大肠的运动
• • • • • • -袋状往返运动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蠕动 -集团蠕动 (1)胃-结肠反射 (2)十二指肠-结肠反射
二 、 排便的评估
• 评估内容 • -排便次数:成人每天排便 1 ~ 3 次,婴幼 儿每天排便3~5次。每天排便超过3次(成 人)或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如腹 泻、便秘 • -排便量:成人每天排便量约100g~300g •
• 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 • 健康教育 • 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 • 合理安排膳食 • 鼓励患者适当运动
灌肠法
定义
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
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
给药物或营养,以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
方法。
灌肠种类
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反复
便秘
u 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 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u 常见原因: -未建立排便习惯; -饮食、饮水、运动不当; -情绪低落;疾病、怀孕、用药
症状体征
• -头痛、腹痛、腹胀、食欲不佳、消化不 良、舌苔变厚,粪便干硬。触诊腹部较硬, 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
味重,素食者味轻。 u 严重腹泻患者的粪便呈碱性反应气味极恶 臭。 u 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的粪便呈腐 败臭。 u 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粪便呈腥臭味。 u消化不良、乳糖类未充分消化或吸收脂肪酸 产生气体,粪便呈酸性反应,气味为酸败臭。
异常排便的评估
• • • • • 便秘 粪便嵌塞 腹泻 排便失禁 肠胀气
大量不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灌肠禁忌症: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 心血管疾病。 -为肝昏迷患者或蛋白过敏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 溶液的量。
-老年患者应采取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灌 肠法。 -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 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肠胀气。
-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 作准备。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 中毒。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用 物
灌肠液

0.1%-0.2%肥皂水 生理盐水
大量不保留灌肠
【故障处理】 - 若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于管道前端孔道被阻塞,可 移动肛管或挤捏肛管,使堵塞管孔的粪便脱落。 - 若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 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 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 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粪便的性状-内容物
u 正常粪便内容物主要为食物残渣、 脱落的大量肠上皮细胞、细菌以及机体代 谢后的废物 u 消化道感染或出血,粪便中可见混 入或粪便表面附有血液、脓液或肉眼可见 的粘液。 u 肠道寄生虫感染,粪便中可查见蛔虫、 蛲虫、绦虫节片等。 •
粪便的性状-气味
u 正常时粪便气味因膳食种类而异,肉食者
粪便的性状-形状与软硬度
• -粪便的性状 • 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可为稀便或水样便 • 正常粪便为成形软便 • 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粪便常呈扁条 形或带状 • 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
粪便的性状-颜色
正常颜色为成人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粪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 异常颜色: • 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 • 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 • 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 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 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 • 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灌肠法
一、相关的解剖与生理
大肠的解剖:人体参与排便运动的主要器 官,全长1.5m,起自回肠末端止于肛门。 • -盲肠:大肠与小肠的衔接部分,其内有 回盲瓣,起括约肌的作用。 • -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 状结肠,围绕在小肠周围。
• -直肠:全长约 16cm 。有两个弯曲: 骶曲和会阴曲。会阴曲是直肠绕过尾 骨尖形成凸向前方的弯曲,骶曲是直 肠在骶尾骨前面下降形成凸向后方的 弯曲。 • -肛管:上续直肠下止于肛门 , 长约 4cm。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有协助 排便作用;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 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
粪便嵌塞
u 粪便持久滞留堆积 u 症状和体征: 在 直 肠 内 , 坚 硬 不 能 -持续便意、腹胀、无 排出。常发生于慢性 法排出粪便、少量液 便秘者。 化粪便流出、直肠肛 门疼痛 u 原因: 便秘未能及时解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腹泻
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 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u 原因: • 饮食不当或使用泻剂不当 • 情绪紧张焦虑 •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胃肠道疾患 • 某些内分泌疾病
u •
影响排便因素的评估
• -生理因素:年龄、个人排泄习惯 • -心理因素:精神抑郁、情绪紧张、焦虑 等 • -社会文化因素 • -饮食与活动:食物与液体摄入、活动等 • -与疾病有关的因素:疾病、药物、治疗 检查等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 • • • •
便秘患者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 -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 -腹部环形按摩 -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 -使用简易通便剂
小量不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 -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 7 ~ 10cm ,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防 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
清洁灌肠或结肠灌肠
目的
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 粪便,为直肠、结肠X线术前肠 道准备。
方法 第一次— 肥皂水 0.9%NS 以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