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3浙江高考理综解析与参考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分析——理综物理一、试卷综1、总体评价一、注重基础,教考和谐,引领课改试题注重对基础的考核,同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力、电占物理总分的85%,试题让学生感受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引导教师有理由、有能力、有胆量摒弃题海,明确教考一致,凸显素养,引领课改,使学生深信如果不是在“看、做、想、研”的基础上做题,做再多的题也不能考出理想成绩。
二、题型上,较往年更加注重知识应用能力,注重物理思维方法。
试题是与STSE相联系,且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如第15、16、19、24、25等题,这些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基础上的命题思想,用不同的情景、问题、知识、方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联系科技或生活实际情景的设计,减少复杂运算,让学生去分析问题的本质。
解题注重建模和灵活运用基本规律、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卷努力把握适中的难度,计算题各小问妙搭阶梯,使考生容易入手,但又须经分析后才能逐问正确作答,力求有较好的区分度。
如24题电子在辐向电场中做圆周运动。
计算题共有4小问要分析并陈述理由,强调学生要有基本的科学表述能力。
三、重视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
试题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对实验与实践能力的考核。
第21、22题通过照片提供了真实的实验情景,要求考生认真规范做实验、耐心仔细读数、重视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试题还引导学生重视实践。
如25题最后一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还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如“船尾喷出水的能量是谁提供的?”力求引导学生加强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论证,提升创新能力。
2、试题结构试题结构一览表3、知识点分布(各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力学:37 %电磁学:47%光学、天体、波:15%物理实验:16.7%二、知识点题型逐题分析14.电磁波:电磁波和声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波长、频率、波速。
15.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大小的因素。
16.光:光的反射、干涉、折射。
17.力学综合:功;受力分析;摩擦力;运动。
18.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计算;同步卫星。
19.力学综合:牛顿定律;受力分析;运动。
20.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力。
21.力学实验:打点计时器;刻度尺读数;平均速度计算;误差分析。
22.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器材选择;实验数据处理。
23.力学计算题: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受力分析。
24.电场:圆周运动;电势、场强、电势能,功和能。
25.电磁综合:安培力,电功率,建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分析——理综化学一、试卷综述1、总体评价(1)题型结构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难度控制恰当,适当地减少阅读量、降低陌生度;(2)客观题部分减少了纯粹记忆性、陈述性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及相关实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增加了化学问题解决的理性和逻辑色彩;(3)主观题部分则着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本原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化学问题,试题情景涉及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体现现代实验技术并设置开放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4)试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取材科学、立意平实、强化基础、突出主干,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考查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以及在化学工艺、化学合成等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整体把握和设计能力,贴近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对于减负和优化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试题结构试题结构一览表3、知识点分布(各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40%有机化学基础:23%化学实验:30%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7%三、知识点题型逐题分析7.化学常识:①化学材料;②中和滴定,实验器材(PH计);③元素周期律的应用;④有机加聚反应,绿色化学。
8.化学实验:①选修《实验化学》:海带提取碘的流程,实验室制乙烯;②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9.元素周期表(律)与物质结构:①元素周期表结构;②元素周期律;③物质结构:原子晶体;④同素异形体。
10. 有机化学:①烷烃的系统命名法;②有机物燃烧规律;③同系物,氧化反应;④缩聚反应的单体判断。
11.电化学:①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解池总反应;②离子交换膜。
12.离子平衡:①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强酸与弱酸的比较;②盐类的水解;③中和反应,中和滴定;④离子浓度比较。
13.离子的检测:①离子的检测:葡萄糖酸根、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与亚铁离子;②实验流程分析。
26. 无机推断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①无机物推断;②电子式的书写;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④氧化还原原理;⑤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27.化学反应原理:①反应热的计算;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③平衡移动理论应用;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⑤读图与画图;⑥物质性质的认识。
28.化学实验:①化工流程图;②基本仪器:滴定实验仪器;③基本操作:抽滤;④实验步骤:制备步骤;⑤实验分析:试剂的作用,滴定误差分析;⑥化学计算:配制溶液的有关计算。
29.有机合成与推断:①有机推断;②有机物的性质;③有机物的结构;④有机反应的条件;⑤同分异构体:结合分子式和物质性质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⑥有机反应方程式;⑦有机合成流程设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分析——理综生物试题一、试卷综述1、总体评价(1)生物试题全卷无偏题、怪题、难题。
(2)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基本过程和生物技术、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3)生物实验探究题分值增加。
(4)试题注重考察教材知识的运用,广泛联系实际,突出了生物学科特色。
2、试题结构试题结构一览表3、知识点分布(各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例)生物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37%生物理论的实践与应用:23%生物实验探究:40%二、知识点题型逐题分析1.细胞分裂: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有丝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和染色体的变化特征;③秋水仙素的作用;2.离子的主动运输:①《必修一》;②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分;③生物体的保钠排钾作用3.基因表达过程:①转录过程所需要的生物酶及作用;②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4.出生率:①出生率的计算方法;②对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比较和理解;③出生率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5.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①赤霉素的作用;②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综合作用③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分析;6.体外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①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意识②胰蛋白酶的作用。
30.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植物细胞所处溶液浓度的关系:①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②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③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渗透作用④植物的蒸腾作用31.关于甲状腺功能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对照实验 ;②实验目的提取和实验结果预测;③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④实验设计的完善, 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注射甲状腺激素。
32.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及应用:① 诱变育种②单倍体育种③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④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⑤纯合子的鉴定--自交法⑥遗传图解⑦转基因技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物理试题14.B解析:电磁波和声波均能传递信息;手机在通话时,手机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调制由电磁波形式传递出去,接收者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进行解调,再将电信号转化成声音;超声波属于声波,传播速度明显低于光速;红外线波长比X 射线波长长。
15.D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刷卡速度减半后,磁通量变化率减小,感应电动势变化的频率也减小,应选D 。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定律的理解能力。
16.C解析:因大气层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小,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而其他色光的临界角较小,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红光比较难发生全反射,红光经大气层折射到月球,再经月球反射回地球,因此月球呈现暗红色。
此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17.D解析:由图可得,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 ,物体从第4秒开始运动,在第4秒-第5秒内发生位移,因此做功不为零;4秒末物块所受合力为0,N;4秒以后,物块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得动摩擦因数为0.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为2.0m/s 2。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情景的分析。
18.BC解析: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2rGMm,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也2rGMm,因此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 223r Gm ;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为0.19.AD解析: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空气阻力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 =浮,代入数据得=4830F N 浮,气球受浮力,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恒定,气球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可知阻力发生变化;由于不清楚空气阻力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不清楚何时气球做匀速运动;由于气球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减小,因此,10s 时,气球的速度应该还没有达到5m/s ;气球匀速时,受力平衡,根据-=0F mg f -阻浮可得=230f N 阻,此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20.BCD解析:根据212qU mv =,认为两种粒子的质量近似相等,可得,粒子进入磁场时,动能之比为1:3,1212::1:3v v q q ==,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2v a R =,轨道半径mvR Bq=,可得半径之比为3:1;加速度之比为: 1:33;由几何关系知,P 3+在磁场转过60o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速度不变,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
21.(10分)(1)2.10cm 或2.40cm (±0.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2)1.13m/s 或1.25m/s (±0.05m/s,有效数字位数不作要求) 小于 (3)C22.(10分) (1)A(2)作图正确,r=(0.75±0.10)Ω (3)0.22Ω23.(16分)(1)设猴子从A 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为min v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112h gt =① 1min x v t = ②联立①、②式,得min 8/v m s = ③(2)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速度为c v ,有221()()2c M m gh M m v +=+ ④/9/c v s m s =≈ ⑤(3)设拉力为T F ,青藤的长度为L ,对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c T v F M m g M m L -+=+ ⑥由几何关系 22222()L h x L -+= ⑦ 得:10L m = ⑧综合⑤、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2()()216c T v F M m g M m N L =+++= 24.(20分)(1)电子(带负点)做圆周运动,电场力方向指向球心,电场方向从B 指向A,B 板电势高于A 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