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er 11教程(第五课)程贤辅翻译2012/11/18第五课散点图数据点和图形图层的使用在一幅图形上,通过将X、Y数据点的位置用符号来代表,这样就创建了散点图。
在一个散点图形确定的数据点上,有这些特定点的分布数据,以及其他文本信息,这对以后图形生成是非常有用的。
一个数据文件包含了用于在图形上定位的点的X、Y坐标,也可以包含与每个点相关联的标注信息。
图形的图层设计允许你添加多个图形映射到当前的图形上,用于创建一个同时显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对象。
所有图层使用单一的一组数轴,并按照目标坐标系统统一定位。
例如,你如果有一个建立了气象数据的等值线图,那么你可以添加一个图形图层来显示每个数据采集点的位置和站名的散点图。
如何将一个图形图层添加到现有的图形上?图形图层有多种办法添加到现有的图形上。
选择图形并通过“图形|添加”命令;通过从现有的图层拖动一个对象到另外一个对象上;或者通过选择所有的图形,并使用“图形|按坐标覆盖图形”命令。
添加一个散点图图层当一个新的散点图被用“Map|New|Post Map(图形|新建|散点图)”命令创建完成时,它在场景窗口中是独立于其它任何图形的。
当两个图形都显示时,两套数轴也同时显示,每个图形有一套。
当你选择一个图形时,使用“Map|Add(图形|添加)”命令,一个新的图形图层、数轴、或者比例尺,就会被添加到选定的图形中。
如果已经存在两个以上的图形,你可以在对象管理器中拖拽一个图层到另一个不同的图形对象上。
另外,可以选择这两个图层并点击“Map|Overlay Maps(图形|按坐标覆盖图形)”命令,所有选中的图层都会移动合并为单一的图形对象。
要删除一个图层,可以在对象管理其中选中该图层,接着按下删除键。
要从一个图形对象中移除一个图层,首先你要选中该图层,再右键菜单中选择“Break Apart Map Layer(拆分图形层)”。
补充:首先要分清楚删除和移除的区别。
删除好理解,移除是将一个图层从图形中移出来,成为另外一个图形中的图层。
这“拆分图形层”(移除)实际上就是上面合并图形层操作的逆操作,即将两个图层从同一个图形中分离出来,使它们各自所属自己的图形。
上述的合并和拆分图形层,和软件的另外一个功能:对象组合和拆散组合是不一样的。
合并、拆分图层,都和坐标有关的,合并图层后各图形只有同一个坐标,拆分图层后,各图形将有自己的坐标。
对象组合时并没有组合坐标,对象是组合在一起了,可坐标还是各归各的。
请各位分别认识软件的这两组功能。
添加一个散点图图层到当前教材的图形中:1、在对象管理器中,点击“等值线图-TutorWS.grd”图层,选中它。
2、点击“Map|Add|Post Layer(图形|添加|散点图层)”命令,或者在等值线图上右击并选择“Add|Post Layer(添加|散点图层)”。
3、在打开数据对话框中,从Samples目录中选择TutorWS.dat。
4、点击“打开”按钮。
该散点图层就添加到等值线图中。
请注意在对象管理器中可以看到散点图层已经被添加到等值线图层的上方,两个图层共享着同一组数轴。
图形的属性的任何更改都将影响到等值线图层和散点图层。
更改散点图的属性一旦你创建了一个散点图层,你就可以自定义该散点图的属性。
要更改散点图的属性:1、在对象管理器中点击这“散点图-TutorWS.dat”图层,或者在场景窗口中选中该散点图层。
2、在“属性管理器”中,点击“常规”标签页。
3、点击“默认的符号”左边的+号,如果它尚未展开的话。
4、接着点击“标记属性”左边的+号,展开符号属性选项。
5、在“符号样本”的旁边,点击一下当前的符号。
从符号面板的符号列表中点击可填充的菱形符号(这时,符号集为:Default Symbols,编号6)。
6、接着在“填充的颜色”旁边,点击一下当前的颜色,从颜色面板中选择Cyan颜色。
现在菱形的符号里面的颜色是青色,而外面边线是黑色。
7、如果需要的话,填充和线条的不透明度可以拖动这个来调节,从而创建一个不同透明程度的符号。
8、在“符号尺寸”部分,点击“符号大小”编辑框。
使现有的值高亮显示,并修改为0.09英寸。
9、在键盘上打回车键。
散点图的符号大小将被更新。
如果该散点图不可见,请确保该散点图层在对象管理器中位于等值线图层的上面。
对象管理器中列出的图形对象顺序,是在场景窗口中绘制的图形层的顺序。
要移动图形层,在对象管理器中左键单击图形对象,并拖动向上或向下,最后放开左键。
或者,选择该图层,并使用“Arrange|Order Objects(排列|对象次序)”命令,或者右击并选择“Order Objects(对象次序)”。
以上各步骤最后结果参见上面的图示。
在散点图层上添加标注你可以在散点图和分类散点图的各数据点上添加标注。
添加标注的步骤:1、在对象管理器中点击“散点图-TutorWS.dat”图层。
2、在属性管理器中,点击“Labels(标注)”标签页。
在“工作表的列”右边,点击“未采用”,就显示ToturWS.dat数据文件所有列的一个列表。
从列表中选择列C:标高(Elevation)。
3、点击标注格式左边的+号,打开标注格式这部分内容。
4、改变类型为固定型。
5、使小数位数的编辑框高亮显示,并且更改为零,最后打回车键。
该散点图的每一个数据点上的标注将自动重绘显示。
移动单个散点图标注你可以使用“Map|Edit Post Labels(图形|编辑散点图标注)”命令来移动散点图和分类散点图的标注,改变他们的位置。
另外,可以通过在图形上右击并选择编辑散点图标注菜单命令来进入编辑模式,从而移动标注。
从实际的X、Y坐标点位置,到这个点的标注文字之间,一条特定的线条会自动添加。
要移动单个的散点图标注:1、在对象管理器中选择这“散点图-TutorWS.dat”图层。
2、单击“Map|Edit Post Labels(图形|编辑散点图标注)”命令或者在选中的图形上右击并选择“Edit Post Labels(编辑散点图标注)”。
这时鼠标的箭头将变成,表示你现在已经进入散点图标注的编辑模式。
3、在一个标注上左击,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拽该标注到一个新的位置。
按住鼠标左键,这时键盘上的箭头键(上下左右)可用于标注位置的微调。
松开鼠标左键,标注将贴附在新的位置。
默认情况下,一条引导线将被添加到点的位置到标注的新位置之间。
该线条的可视状况及线条属性,在选中的散点图的属性管理器的标注页里控制。
4、按ESC键就退出散点图标注的编辑模式。
补充:散点图的标注也是作图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第一课中做的“江苏城市坐标.dat”文件,其中有一列的数据就是城市名称,你只要在上面说到的属性管理器中“工作表的列”一栏选中这一列,标注就是城市名。
如果你选择了10号台风“达维雨量”这一列(假定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数据),那么各个标注就是这些数据点(各个城市)上的台风达维影响的雨量,再配上由此雨量数据绘制的等值线图,那么10号台风影响的江苏省雨量分布图就出来了。
如果由于城市密度大,互相靠得太近,城市名的标注会发生重叠,这时你就可以运用“编辑散点图标注”功能,将这些互相重叠的标注移到适当的位置。
标注移动以后会自动出现引导线,你可以决定它的线型样式和显示与否。
这些我就不再作出图来了,应该是不难的了。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归类散点图。
其实它和散点图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可以将Z值分别归类。
一般的Z值是一个不规则的数据集,归类的意思就是说,在Z值的某个范围之内,属于A类,在另外一个范围之内,它属于B类,以此类推,可以分出一些类别。
这种分类图示的做法,在某些场合确实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比如还是拿江苏省10号台风“达维”雨量分布图为例,有时候不需要在各个城市点上标明实际的雨量大小,只需要将雨量分成几段,一般分成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级(国家标准),对应的24小时雨量是小于10.0mm,10.0~24.9mm,25.0~49.9,50.0~99.9,100.0~249.0,250.0以上,对应的颜色代码是M,L1,L2,L3,L4,L5。
这样作出的雨量分布图真是一目了然。
下面,考虑再三,还是将作图的步骤一一列出。
不想看的朋友请跳过。
1、准备好“苏拉”、“达维”双台风影响江苏的雨量数据(都是网上公开的,不涉及保密问题)。
打开“江苏城市坐标.dat”文件,在Z列的C1单元,输入名称:“达维雨量”。
Z列的其他单元格,填上相应的雨量数值。
保存。
参见右图。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数字化城市坐标,或者一个多边形的边界时,请注意将轴线刻度的有效数字确定为14位或更大。
这样数字化的结果将非常细致。
有些朋友将轴线刻度有效数字设为2位3位,以为可以了,实际上作出的图很粗糙,数字化的图形轮廓线和实际图形的边线很不相符,差距很大,以后用这样轮廓线去作白化,生成的等值线图范围很不理想,就是这个原因。
2、在空白的“场景”画面中,点击添加一个新的基底图。
在打开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jiangsusheng.jpg”,对,就是江苏省地图的图片文件。
点击使图形充满窗口。
右击左边对象管理器中的“基底图-jiangsusheng.jpg”,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底图层”,在打开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Jiangsusheng.bln”,打开它。
同样方法,打开Jiangsusheng2.bln和Jiangsusheng3.bln两个轮廓图。
这两个封闭的多边形是崇明岛上属于江苏省的一部分。
有人说这个轮廓图没必要分成三个文件,将这三个文件的数据合并再一起也是可以的。
没错,如果仅用于基底图的显示,合并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分开是有道理的,下面会说到。
这时的对象管理器如图。
3、点击对象管理器中的“底边轴”,记下属性管理器的“缩放比例”页中显示的“轴刻度的极大值”——2087,极小值为零,不必记了。
同样,记下“左边轴”的刻度极大值——1922。
4、下面,要生成等值线图。
因为最东面的城市坐标肯定小于X轴的极大值,而最北面的城市坐标也肯定小于Y轴的极大值,这样生成的等值线图范围就会略小于整个江苏省地图,不能充满,这是我们不希望的。
所以在第3步时记下了这两个极大值。
点击菜单“网格|数据”命令,在对话框中选择“江苏城市坐标.dat”,然后按“打开”按钮。
“网格数据”对话框出现。
我们要确保几点:Z列数据一定是“达维雨量”,如果不是,请选择纠正;网格化算法中,选“克里金插值法”;在“网格线几何特征”中,X和Y的最小值改成0,最大值改成相应的2087和1922;输出文件名改成“江苏城市达维雨量分布.grd”。
5、按“确认”按钮,插值计算完成后产生一个我们指定的“江苏城市达维雨量分布.grd”文件,同时生成一个网格化报告,告诉你花了多少时间等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