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生产适用技术教程----20个为什么第一讲有关基本知识一、楠竹的效益为什么这么好?竹业市场会遇低谷吗?【楠竹产业恒兴】(楠竹基本林学特性及用途)楠竹学名毛竹,禾本、竹亚科,属单轴散生茎竹类。
以盛产江南而得名。
楠竹具有粗壮横走的竹鞭,竹秆散生直立,是我国竹类植物中分布最广的竹种。
楠竹常绿、皮薄、根浅,要求温暖湿润的条件。
在生长地年平均温度15--20°C,1月平均温度1--8°C,年降雨量8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70%。
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以下,我国北起河南桐柏山南端和大别山北坡,南至广西大瑶山和广东罗浮山,西自四川盆地南边和云南东北部,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西部都有分布。
其中湘、赣、浙、鄂、闽(湘、赣、浙最多)等地是适宜毛竹生长的地域,占全国楠竹产量的80%以上。
水份条件对楠竹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耐寒性大于抗旱能力。
要求土厚、松、软、肥、爽。
楠竹竹秆高大通直,竹材具有一般木材所不及的许多优点,韧性、蔑性好,纹理通直,坚硬光滑,纤维纵向排列,弹性、割裂性强,收缩性小,顺纹抗压强度为杉木的1.5倍,顺纹抗拉强度为杉木的2.5倍。
所以竹材可作一些特殊的用途,广泛用于造纸、建筑、捕捞、交通(胶板等用材)、农具、高档住房装修、各种竹器、乐器、工艺美术品、人造纤维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它的用途还会越来越广。
竹笋味道鲜美,可供食用。
竹荪(竹子食用菌)名贵(称‚真菌皇后‛)。
竹醋、竹炭是生活保健之上品。
竹子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是固土防冲的树种,也是风景区绿化的优良林种。
(楠竹效益分析)我们一贯大兴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银行‛,其实发展楠竹就是建造‚绿色聚宝盆‛,开发楠竹产业就是开发‚植物金矿‛。
竹制品早已进入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已经走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
楠竹产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效益:一是种植效益。
楠竹与其它树种比较,具有适应性广、易栽种、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多等特点。
楠竹繁衍,年年报笋,资源永续利用,其永恒的经济价值是所有林业资源中独一无二的。
楠竹5至10年可满园成材,而杉木要15至20年左右才能砍伐,种楠竹比种杉木要合算得多。
楠竹生长6年后每亩产值可达1200多元,并在以后5至6年中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产值。
此外,通过楠竹低改,每亩可增收600元左右。
二是加工效益。
每根楠竹经过加工后,其价值可提高8—10倍,竹编、竹雕、竹汁饮料产品附加值可达1000多元。
每开发1万亩楠竹,其产业链总产值可达3800余万元。
三是税收效益。
楠竹产业和市场可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税源。
四是社会效益。
每开发1万亩楠竹,能接纳1200多人就业。
五是生态效益。
竹山青、竹园美,修竹丛林水潺潺。
楠竹的保水固土能力也比其它树种要强得多。
全世界最适宜楠竹生长的地域只有我国湘、赣、浙、鄂、闽等几个省。
因此,楠竹产业永久兴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竹业市场会越来越好,永远不会出现低谷。
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类,有科学,就有‚金贵‛的竹业市场。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安吉是世界竹子的王国”。
这是中国林科院专家最近在安吉考察时发出的惊叹。
安吉人把竹子“当菜栽”,建成了百万亩绿色“聚宝盆”。
安吉的县域条件和我市基本相同,到2005年他们就实现了楠竹产业总产值55亿元。
我们要比安吉,学安吉,超安吉,尽快发展楠竹产业,全力建造绿色“聚宝盆”。
二、为什么有人误以为楠竹“长不大”?它有哪些繁殖和发展方法?【楠竹(笋)植物结构】其实,楠竹是由小到大成长的。
有人误以为楠竹‚长不大‛,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楠竹(笋)植物整体结构。
首先认知《楠竹(笋)植物结构示意图》。
楠竹(包括地下系统和地上系统)主要由竹鞭(来、去鞭、鞭根、鞭笋等)、竹蔸(竹根、“螺丝顶”、鞭根)、竹秆(竹枝、竹叶)三个部分组成。
楠竹的前身是竹笋。
竹笋由笋蔸(有嫩根)、笋秆(秆上有笋箨)两个部分组成。
(竹笋由芽胚、芽笋、冬笋长成)。
其结构和生长方式是:竹连鞭(楠竹竹鞭的生长,由鞭梢顶端的分生组织不断分裂新细胞而延长生长),鞭生笋,笋成竹,竹又养鞭,循环增殖,互相影响。
认知楠竹(笋)植物结构,这是楠竹新造和楠竹低改的基础。
楠竹从竹笋膨大出土到新竹长成,需要两个多月时间。
‚清明出土,谷雨成林‛。
即竹鞭上的胚芽在八月(前后一共80多天)排芽,冬天成为冬笋,翌年立春前开始膨大到清明前后出土,第一片笋箨脱落,就决定了楠竹的大小尺围,然后再过15至20天左右,笋箨逐步脱落,竹枝长齐,竹叶展开,形成新竹。
新竹长成后,竹株的秆形生长结束,高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的变化,但竹秆的组织幼嫩、含水高,干物质少。
新竹的干物质重量仅相当于成熟竹的40%,其余60%要靠成竹的生长来完成。
所以说‚楠竹‘长不大’‛的说法是错误的。
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在地下长大的过程。
楠竹繁殖发展实际上有三种方法:1、无性繁殖。
移栽种竹和所连的竹鞭,重新抽鞭发笋,蔓延成林。
一般多采用这种形式。
2、有性繁殖。
楠竹开花结子育苗后出圃分植。
3、竹子自然扩鞭。
竹子向用材林等林地或耕作地扩鞭报笋发竹。
如果我们注意引鞭发竹,则事半功倍。
第二讲新造楠竹(无性繁殖)(用地选时选种、取种、运种、定株、抚育)三、为什么在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植竹比较好?平坦地可以植竹吗?一般来说,只是天旱时节,有坡度的山地其植物根部比较容易吸取深层的水分。
楠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在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结构良好,水分充足,而又不积水,呈酸性的山地黄壤上生长最好;沙壤土或粘壤土次之;过于干燥的石砾地、粘重瘠薄地、盐碱土、低洼积水地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均不适于楠竹生长。
但楠竹的生命力极强,有强大的地下系统(竹鞭、竹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原在破崖中,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可以说,一般有植被分布的平地就具有较好的地湿条件,地湿条件较差的可以改造,可以改良土壤,可以改变用地环境,可以营造‚小森林气候‛。
因此,只要符合土壤条件(PH值4.5—7.5,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的坡地和平坦地都可以栽植楠竹。
平坦丘岗地不但可以造竹,而且只要生产措施到位,还可以丰产。
坡地和平坦地发展楠竹,各有其特点。
陡坡地大雪危害较大,平坦地干旱影响较大。
好的土质标准厚:50公分以上。
松:不板结。
肥、软:富含腐植质。
爽:带砂性,透气。
四、在造竹用地准备方面,为什么要炼山、全垦整地?可以灵活用地吗?一般每亩要植竹多少?【“以竹代树”模式】【营造小森林气候】(小森林气候特征绿树覆盖成荫,土壤富含腐植质、松软、湿润)一般每亩植竹的标准是15----25株。
炼山、全垦整地是造竹用地的高标准要求,但必须具备劳力充足的条件。
一般在目前农村劳力缺乏的情况下,林地、宜林(疏林)地造竹不需要也不可能大面积炼山、全垦整地。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植被‚小森林气候‛条件,或者在栽种楠竹的同时,营造‚小森林气候‛。
“竹树间种”利用“小森林气候”。
定点‚开天窗‛,每处砍树、深垦除杂1平方丈,然后打穴(规格为长4至5尺,宽2尺,深1.5尺)栽植。
“竹树套种”营造“小森林气候”。
即在丘岗熟土地造竹,每亩按标准要求定点植竹,然后再在空地适度种植杉树和杞树、椿树、酸枣树等阔叶速生树种。
新竹发展抚育,应以新竹笋为定点,圆、环形扩展1—2丈。
采用“竹树间种、竹树套种、以竹代树”的生产模式,主要目的是加快新竹发展速度。
实践证明,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相对减少投工投劳,充分利用和营造‚小森林气候‛(荫、湿、松、软、肥、爽)条件,保持土壤水份和肥力,避免水土流失,更加利于新竹扩鞭、出笋。
这类林地,楠竹生长一般1年可以扩鞭1—2丈,而‚光秃‛无植被土地,新竹的发展要慢得多。
一组实验表明:有一块杉树幼林地(约2亩)和一块熟土旱地(约0.5亩)相连在一起,均为平坦地。
1996年,在熟土地栽植一株楠竹,现在杉树林地楠竹满园取代了树木,收入了8000多元,而熟土地还没有满园,植株也小得多。
(二)、在促进楠竹生长的同时,竹、树同时生长,竹子逐步取代树木,巧妙地提高了新竹发展过程中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几种用地形式根据我地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如下8种用地来新造楠竹:1、外松迹地、疏林、荒山,炼山整地造竹。
2、杉树皆伐萌芽迹地间种楠竹。
3、用材幼林地间种楠竹。
4、宜林地间种楠竹。
5、退耕还林地补种楠竹。
6、熟土地同时栽阔叶树套种楠竹。
7、熟土作物地引鞭发展楠竹。
8、房前屋后美化造竹。
五、为什么楠竹不能直接与松树林混交?俗话说:竹子‚怕松不怕栎,怕水不怕石‛。
因为松叶水烂竹鞭,松树蔸的油脂也对竹鞭发展有影响,所以楠竹不能直接与松树林混交。
如果要让楠竹取代松树林,则要想办法排除松树对竹子的一切影响。
1、老竹扩鞭发展。
在竹林与松树林交界的情况下:以新竹(笋)为定点,按圆环形砍树、除杂,扩展3—4丈。
2、松树林间种楠竹。
按每亩15—25株的要求提前1年定点,砍树全垦除杂2--3平方丈,至第二年再适时栽种楠竹。
新竹成活后,以新竹(笋)为定点,按圆、环形砍树、除杂扩展3—4丈。
六、栽种楠竹为什么要选在冬春时节?楠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6—7月新竹生长旺盛,8—10月行鞭排芽,11月到翌年2月竹子生长缓慢。
因此,11月至翌年2月栽竹是最佳时节。
(技术经验丰富的除夏季前后4—5个月之外,其余时间都可以栽活楠竹)。
七、为什么说“螺丝顶”是种竹移栽时要特别注意的关键部位?‚螺丝顶‛位于竹蔸最下端部分,上与竹蔸秆基相连,下与竹鞭相连。
一般长2—5厘米,有15—20节,光滑、无芽无根。
它是竹株与竹鞭之间水份、营养交换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枢纽,使散生林立的竹株构成有机的整体。
这个关键性部位在移栽时如果损坏了,就失去了植竹的意义。
八、有些人种竹成活和报笋率为什么不高?怎样移栽楠竹?【提高种竹成活报笋率】种竹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种竹伤损(特别是‚螺丝顶‛损伤)或干了水份或在运输途中损坏了地下部分。
2、用地干燥、天晴风大,水份蒸发快。
3、水平地容易积水或栽植太深,雨天积水烂鞭、烂根。
(任何植物移栽成活的前提条件是不烂根。
成活主要靠地润、雨露和光合作用。
退耕田地造竹,必须开缺、起沟)。
不报笋的主要原因是:1、‚螺丝顶‛与竹蔸或竹鞭脱节。
2、老种竹和所连老竹鞭再生能力差。
提高种竹成活报笋率的主要措施:注意保护“螺丝顶”是新造楠竹的前提。
1、选好种。
竹种没有公母之分(新竹第二年春换叶,以后每两年换一次叶,竹叶逐度增加,至一定程度再逐度减少)。
应选2—3年生、5寸围左右,下单丫竹或密节竹作种竹最好。
3年以上的种竹所连竹鞭已经衰老,不易栽活和发鞭)。
楠竹是散生茎竹种,不是靠种竹来长大,而是靠种竹所连的竹鞭,重新抽鞭发芽,蔓延成竹。
幼龄竹所连的竹鞭正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保满,鞭根健全,容易成活和长出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