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运算器、控制器、存贮器、输入 /输出设备是计算 机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称为 硬件。
当然只有硬件,而没有必要的程序,则计算机什么 也干不了的,计算机中的程序称为 软件。
指令——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 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一组指令。 程序设计 ——编制解题程序的过程。
三、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单片机一般又称为微控制器 Microcontroller Unit,(区 别于微处理器 Microprocessor Unit), 单片机因为几乎都 应用于专用的嵌入式系统,所以又被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 而微处理器则有我们熟知用于PC机的Intel Pentium等,也 有用于嵌入式系统的MIPS、Power PC等。
(7)其它方面: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电子等,特 别适合于嵌入式微型机应用系统。
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
1、基本系统
单片机+输入/输出 复位 设备无扩展的 ROM,
RAM,I/O等。
时钟

输入输出设备


2、扩展系统
单片机内部资源有限,要求较高的单片机系统需外扩 展ROM 、RAM、I/O ,甚至 A/D、D/A 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20年4月24日
2010年平均每人每天要接触多 达351个甚至更多个微控制器。
数据来源:SEMICO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遍布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2020年4月24日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科电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之一,工科学 生应用计算机硬件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和电路理论进行综合设计的工程应用课程。
复位 时钟 电源
ROM
RAM


机 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
A/D BUS
D/A
微机与单片机的区别:
? 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 接口电路由总线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称 为微型计算机。
? 单片机: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 口电路和相应实时控制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称其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自动控制
单片机
数字逻辑电路
电路理论 微机原理
C语言
对单片机学习建议
1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 应用单片机,学习原理主要是了解如何用
2 单片机是一块需编程的电路IC芯片 学习要硬件与软件兼顾,二者相结合
3 单片机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大量的编程和实验才能真正单片机的应用
第一章 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及预备知识
87C51GB 8KB 256B 12,16 48
3
1 15 10 8 3

单片机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
公司
Intel公司 Philips Motorala ATMEL MicroChip Zilog LG
典型产品系列
MCS-48 MCS-51 MCS-96 与MCS-51 兼容:P87 P89 MC68系列 与MCS-51 兼容 AT89XX PIC165X系列 Z8系列 GMS97CXX
? 3)高效。引入进程的管理调度系统,使系统运行更 加高效。在传统的单片机开发中大多是基于中断的前 后台技术,对多任务的管理有局限性。
? 2、硬件方面 ? 现在的8位单片机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
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大的单片机。但是与 32ARM 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吧。 ? ARM芯片大多把 SDRAM,LCD 等控制器集成到片 子当中。在 8位机,大多要进行外扩。
18800只电子管, 150平方米、30t、100kw、运算速
度为5000次/秒。
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时代 1957年美国研制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NSACS-
1000;主存贮器为磁芯存贮器,辅存贮器为磁盘、软件 已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系统 。
第三代计算机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64年IBM推出的IBM360
微机组成结构框图
单片机组成框图
新概念介绍: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 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及 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设计完成复杂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并使其紧 密耦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术语“嵌入式”反映了这些系 统通常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称为嵌入的系统。 嵌入的系统中可以共存多个嵌入式系统。
32
3
32 3
32
3
16 0 0 ?
?
16 0 0 0 ?
16 0 0 2 ?
87C51
4KB 128B 12? 24 32
2
15 0 0 3

80C32
?
256B 1Leabharlann ? 24 32316 0 0 ?

80C52
8KB 256B 12? 24 32
3
16 0 0 1

87C52
8KB 256B 12? 24 32
1、0 R 2、2436 R
3、(R)+3748 R
4、(R)- 4569 R 5、记录(R)结果 6、停止计算
若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上述解题过程,计算机 必须具 备以下条件: 1、机器内必须有相当于算盘的 运算器; 2、为了保存和记录原始数据、解题程序和运算的中 间结果,机器内必须有容量足够大的 存贮器; 3、必须按照解题程序指挥、控制各个部件协同工作 的控制器 ; 4、必须具备将数据和程序送入机器内部的 输入设备 和给出计算结果的 输出设备。
(MHz) 线 计数器 口 源 通道 通道 位 方式
8031AH
?
128B 12
8051AH 4KB 128B 12
8751BH 4KB 128B 12
32
2
32
2
32
2
15 0 0 ?
?
15 0 0 0 ?
15 0 0 2 ?
8032AH
?
256B 12
8052AH 8KB 256B 12
8752BH 8KB 256B 12
单片机和 ARM的区别
? 1、软件方面
? 这应该是最大的区别了。引入了操作系统。为什么引 入操作系统?有什么好处嘛?
? 1)方便。主要体现在后期开发,即在操作系统上直 接开发应用程序。不像单片机一样一切都要重新写。 前期的操作系统移植工作,还是要专业人士来做。
? 2)安全。这是LINUX的特点。LINUX的内核与用户 空间的内存管理分开,不会因为用户的单个程序错误 而引起系统死掉。这在单片机的软件开发中没见到过。
学习和掌握
? MCS-51系列单片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单片机小系统的外围设计和软件编写 ? 能独立完成简单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工作
涉及内容
? MCS-51的基本硬件结构 ? 指令系统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定时/计数器 ? 中断系统 ? 串行口 ? 存储器 ? 接口设计
单片机的作用
工业控制、智能仪表、通信系统、 数据采集、智能家电等应用
目前生产单片机的厂商主要有Intel公司、Motorola公司、
Philips公司、ATMEL公司、WinBond公司、Microchip公司、
AMD公司、Zilog公司等,产品型号规格众多,性能各具特色。
型号
ROM/ RAM 时钟速度 I/O 定时器/ 串行 中断 PCA A/D 保密 省电
EPROM
1、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74~1976 ): 单片机采用双片形式,即需另加其它外围电路才能构
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eg:仙童公司的 F8+3851
第二阶段(1976~1978 ): 低性能的单片机阶段。单片机由一片芯片构成,性能
低。eg: MCS-48(Intel) ;8048,8035(I/O少,存贮 器容量小 );
故障分散、资源共享 ) 系列化、标准化 ─ 多分支发展系列化,各种计算机硬、
软件标准化便于兼容和升级 智能化 ─ 模拟人类大脑思维和交流方式,多种处理能力
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电子计算机是模仿人脑部分功能的一种工具,故俗 称“电脑”。设想一下:人用算盘来计算 2436+37484569 的过程,把算盘记为 R,则计算过程为:
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71年IBM370 主要存贮器为半导体存贮器
电子计算机发展趋势
微型化 ─ 便携式、低功耗、高性价比 巨型化 ─ 尖端科技领域的信息处理,需要超大容量、高
速度 网络化 ─ 网络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 多机系统─ 大型设备、生产流水线集中管理 (独立控制、
b、片内 EPROM 开始EEPROM 化。鉴于 EEPROM 中数 据写入后就能永久保存,因此,有的单片机将它 作为片内 RAM 使用,有的甚至作片内通用寄存器。
c、I/O数量、能力增强 (驱动能力,传输速度、控制能力 )
(三)外围电路内装化
(四)低功耗化
(五)信息保密性
1.5 常用的单片机产品
第三阶段 (1978~ ):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CPU、并行口、串行口、定时器、
RAM、ROM、A/D、多级中断处理, RAM、ROM容 量大,I/O种类数量多,寻址范围大。
eg: MCS-51 —8031、Motorona —6801、Zilog— Z8
第四阶段 (1982~ ) 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 16位单片机推出。 eg: MCS-51 —8031 , MCS-96—8096(8098)
3
16 0 0 3

80C54 16KB 256B 12? 24 32
3
16 0 0 1

87C54 16KB 256B 12? 24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