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04讲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与发展PPT课件
第04讲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与发展PPT课件
PBC
4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3、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
米什金体系(货币目标制): 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价格和收入(P、Y)
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间接手段 →
→
→
为主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币值稳定
PBC
5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4、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根据本国情况选择、调整,有效实现最终 目标 ➢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相适应
PBC
15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5、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
➢1998年3起按月与各家商业银行一起召开经 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沟通信息、研究货币政策、贯彻货币政策意 图 ➢2003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热的 情况,人民银行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
PBC
16
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仍较强
➢亦受国际趋势影响
PBC
6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5、人民银行与中央财政的关系
➢ 1995年前承担部分财政职能:财政透支 ➢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财政透
支,加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 2003年:历史上的财政透支转为标准的
国债
PBC
7
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1、最终目标
➢ 1980年代曾有激烈争论
➢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三条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 此促进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的多目标性是一个现实 的选择
PBC
8
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2、中介目标
➢ 1996年以前:贷款规模 ➢ 1996年开始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同
23
六、近两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
1、综合运用多种间接手段,加强 货币信贷总量控制
➢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外汇占款 ➢ 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
准备金率制度 ➢ 发挥利率调控杠杆作用 ➢ 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
PBC
24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改革开放前:人民银行→企业 ➢ 1980年代: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 ➢ 1990年代以来:
初步形成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 导体系 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 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PBC
17
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 问题
➢ 货币市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 商业银行利益机制和发展动力问题尚未解决 ➢ 国有企业机制没有根本改变 ➢ 居民消费行为有待进一步成熟
时继续监测贷款规模 ➢ 数量指标 vs 价格指标
PBC
9
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3、操作目标
➢ 基础货币 ➢ 主要以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为日常操作目标 ➢ 监测货币市场利率变化情况
PBC
10
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4、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
➢ 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管理浮动
➢ 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3、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冲突
➢ 短期中流动性援助具有通货膨胀效应 ➢ 人民银行在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时,不仅考
虑金融风险,而且关心社会稳定
PBC
22
六、近两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
➢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 增长
➢ 出现经济局部过热:
投资、货币信贷、物价
➢ 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PBC
行 ➢ 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1995年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PBC
3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2、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
➢ 1984年以前: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合 一
➢ 1984年开始确立中央银行体制
1984-1997年:直接的信贷控制为主 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基本实现从直接 调控转向间接调控
➢ 存在“上游畅通,下游堵塞”问题
PBC
18
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实行以数量型为主的间 接调控
➢ 重视引入利率调控机制 ➢ 未来的目标:建立以中长期利率为中介目标、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短期利率的间接调 控体系
➢ 多项准备工作
PBC
19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工具 ➢ 对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发挥了重要
作用
PBC
14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4、完善和加强利率调控,稳步推 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适时调控基准利率
➢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 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2004年迈出重要步伐: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上限已经放开,存款利率允许下浮
➢ 1994-1997年人民币升值4.8%
➢ 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收窄汇率浮动区间
➢ 可能造成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突:2002年 后
➢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PBC
11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1、取消贷款限额控制
➢ 信贷计划管理实行近半个世纪 ➢ 贷款限额在总量控制上的效果减弱 ➢ 1998年1月1日取消贷款限额控制
1、2003年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
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 融稳定。”
PBC
20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2、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协调
➢ 货币政策工具可用于促进金融稳定 ➢ 长期中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相互促进
PBC
21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PBC
12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 1984年建立:
集中法定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发放再贷款; 商业银行维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 ➢ 1998年合并法定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
PBC
13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3、积极扩大公开市场操作
➢ 1998年恢复公开市场业务 ➢ 加大操作力度,扩大交易对象,增加交易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与发展
第04讲
PBC1主要内容来自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六、近两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
PBC
2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概述
1、中国人民银行简史
➢ 1948年成立 ➢ 1952年统一人民币发行 ➢ 1978年前计划经济时期:身兼两职的国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