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二只眼睛在人脸的同一边),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

(出示不对称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生1:因为他脸上两只眼睛长到了一边,很滑稽。

生2:因为他的脸部不对称。

师:“脸部不对称”说得好,那你能够让这张脸变成对称的吗?
(一学生上来移动其中的一只眼睛到右边,但看看还不满意,摇了摇头。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我看还不是很对称。

师:那有谁能够使这张脸变得很对称的?
(一学生又勇敢地上黑板重新移动那只眼睛:用尺子量了一下左眼离鼻子的距离,然后再以同样的距离放好了右眼。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要做到对称,必须使左右眼离中线——鼻子的距离相等。

(学生都鼓起了掌。


师:太棒了!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对称的情况?
生1:教室里的窗户。

生2:我们穿的裤子。

生3:汽车两边的轮胎。

……
片断二:从操作中理解对称轴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吗?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

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片断三:从交流中掌握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
师: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树叶都有“轴对称”的情况,那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轴对称”?你又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
二、反思:在以上几个教学片断中,我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整节课充满生活气息,整个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气氛。

1、巧设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水平。

”教师课始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移动人的眼睛这个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2、亲历过程,注重情感体验。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但要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水平。

上述片断二中,我把动手创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剪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己动脑、随意剪纸,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水平,同时,学生的回答是学生亲自感受的,道出了他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虽然这仅仅初步的,却非常有价值。

从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中涌动的活力和学生闪现的灵气,他们的思维在无形中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3、合作交流,使学生表现“成功”。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为此在片断三中,教师让学生把随手可得、极为常见的生活中的树叶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各自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各自都能找到自我价值,达到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目的,人人都会体验到学习合作成功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