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2教案
【篇一:托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托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托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感受并喜欢数学课的氛围。
2、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
3、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用实物来表示1、2。
【活动准备】
1、1、2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小棒小鸭图片。
2、二个框子上面分别贴有小棒、鸭子的图片。
3、数字宝宝卡片1、2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宝宝,宝宝拍拍手,宝宝,宝宝拍拍腿,宝宝,宝宝坐神气。
一、活动导入:用儿歌引出课题:
宝宝们,今天老师啊,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呀。
(想?)那宝宝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
听完儿歌后告诉老师你都听
到什么。
哇!数字宝宝出来啦!
二、活动开始:
1、请出1、2大数字卡和小棒小鸭的图片,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
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
记忆。
宝宝们,看看老师现在手上拿的呀是数字宝宝的图片,这是“1”,问:是什么呀?(幼儿一起说1,或者请单独宝宝说说);举起“2”,这
是2,(请单独幼儿说是什么?);
看看这些数字宝宝是不是跟这些图上长得一样啊?(嗯?)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
片上相应的数字。
现在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宝宝图片,宝宝们一起跟老师大声念出来啊。
(一开始跟老师一起,中途老师可以试试不念。
)宝宝真聪明,表
扬说的宝宝。
3、感知数字:
“1”表示什么呢?老师觉得“1”可以表示一张椅子,还可以表示一个
大电视机(从班上的东西来举例);让幼儿说说。
对说的宝宝进行
表扬。
拍手游戏:宝宝们,老师现在要跟你们做个游戏。
说“1”拍(手),说“2”拍拍。
老师先进行示范再跟幼儿一起。
三、游戏:送数字宝宝回家
宝宝们,看老师呀这有两个框子,上面呀,贴着小棒、小鸭图片,
你们手里拿着数字宝宝,现在数字宝宝要回家了,把“1”送给小棒,“2”送给小鸭吧。
【篇二:蒙氏数学《2的形成》教案】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2的形成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上1是2.。
2、认读数字“1”和“2”。
3、有秩序地操作学具,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动物、水果等教具图片各2张,数字1、2教具图片
(2)小动物学具图片2张,数字1、2学具图片(2人一组,每组
一份)
(3)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2的物品,如:2盒水彩笔等。
2、知识经验准备:学唱“2”的歌。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
今天冯老师想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大拇指在哪里”。
玩法:集体坐在椅子上,双手背后,教师问:“大拇指、大拇指你在
哪里?”幼儿边回答“大拇指、大拇指我在这里”边先后伸出2个大拇指。
教师问:“1个大拇指在添上1个大拇指,是几个大拇指呀?”幼
儿回答:“2个大拇指”。
用其他手指名称替换,继续游戏。
2、集体活动。
故事导入: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为什么呢,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
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
出场了,请你们拍1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1)(师出示小兔子图片)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
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等等我——哟!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
几只小兔子?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1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2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1添上1是2”(幼儿跟说)(2)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
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幼:1)用数字几表示?小兔
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1比2少1,2比
1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1添上1是2)(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2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
点数。
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
将小兔子排列成竖线),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
们摆出新队形?(这里请幼儿上前摆队形,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变没变。
(5)认识数字2,知道2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2的物体
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幼:2)我们可以用
数字“2”表示,小朋友看一看“2”象什么?2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2(这里让幼儿自已找数量是
2的物体,让幼儿从刚才的情境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认证和运用所学
的知识)
3、游戏活动。
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
游戏:
(1)听音说总数
老师敲鼓,小朋友认真听它敲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
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这里还
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前敲碰铃,其余幼儿做动作,这样可以进一步调
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3)看数发音
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
小狗叫等
4、分组活动。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小动物们又给我们送来了玩具,请小朋友两
人一组取出小兔子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5、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表演《“2”的歌》,活动结束。
【篇三: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和下】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和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
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
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材料准备: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
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
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
”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
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
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
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