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肉桂
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
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 针形,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 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 出脉。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裂片6。浆果椭 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种 子长卵形,紫色。花期6-8月。果期至次年 2-3月。
显微鉴别
粉末红棕色。香气浓
烈,味甜、辣。 1.纤维 大多单个散在, 长梭形,长195~ 920µ m,直径约至 50µ m,壁厚,木化, 纹孔不明显。 2.石细胞 类方形或类 圆形,直径32~88µ 类圆形或长 圆形,直径45~108µ m。 4.草酸钙针晶 细小, 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5.木栓细胞 多角形, 含红棕色物。 6.淀粉粒 多为单粒, 较小。
樟科
肉桂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之牡桂、
菌桂。《唐本草》称之筒桂。
一、植物来源:
樟科樟属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 茎皮和枝皮。主产 广东、广西、台湾、 云南、福建,越南、 印度尼西亚,多为 栽培。
植物形态
附注
1、桂枝 2、桂子 3、桂皮
桂子
桂枝
采收加工:
第一期4-5月采收;第二期9-10月采
收,环剥,放置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 整或压制成型,阴干或弱光下晒干。 加工成什么规格,依据生长年限,皮 层的厚薄、含油量的多少而定。
1、桂通(官桂):剥取生长5-6年生的树 干皮或粗枝皮,不经压制,自然成卷筒状。 2、企边桂:剥取栽培十年以上树龄的树干皮, 将两端削成斜面,用特制的桂夹,突出桂心, 加工成浅槽状。 3、板桂:剥取15-20年以上的老树靠近地 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 然后纵横堆放,压制加工成板片状。 4、桂碎: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料碎块。
肉桂粉末
图: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2%。 油中的主要成分是 桂皮醛及醋酸桂皮 酯。少量的苯甲醛、 桂皮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 镇痛、解热的有效 成分。
理化鉴别: 1、羰基与苯肼的加成缩合反应,生成 桂皮醛苯腙,在显微镜下可见杆状结晶。
TLC
样品:乙醇冷浸液 对照品:桂皮醛 吸附剂;硅胶G板 展开剂:石油醚-乙 酸乙酯(85:15) 显色剂:2,4-二硝 基苯肼乙醇液
【性味与归经】
辛、甘,大热。归 肾、脾、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 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 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 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 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
血及孕妇慎用
【用法与用量】
1~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