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管理其根本是对人的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即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随着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趋显示其重要性。

本文分析阐述了当前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们将世界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类,可分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

而人力资源是酒店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因为只有人才能开发和利用酒店中的其他资源,通过酒店的经营运作将资源转变为资本,实现酒店生存、发展、获利的企业目标。

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简而言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提供和协调酒店中的人力资源的活动。

(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激励、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酒店业是与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酒店国际化趋势日趋显著。

在这种竞争环境中,酒店业需要拥有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目前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
许多酒店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更谈不上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只是被动的适应外部市场变化,走一步看一步,凭借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观的经验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

由于缺乏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人事政策的随意性大,只看到近期业务需要,做不到企业长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员工流失严重。

(二)酒店员工流失严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的酒店其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在近几年中国建设投资了大批酒店,由于数量上的增加,酒店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发展到供过于求,酒店行业过去的高利润状态已不复存在,酒店员工的收入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绝对高薪行业转变为目前的相对低薪行业,这种整个行业的普遍低薪,导致酒店的员工特别是基层服务员纷纷跳槽到其他行业,据有关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酒店员工年流失率的正常范围应在10%~20%之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酒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酒店甚至高达30%~40%,高速发展的酒店业正面临巨大的人才危机,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善,酒店不仅很难招聘到高素质员工,而且酒店业中的优秀员工也会不断流失。

(三)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
酒店业是综合型很强的服务行业,部门多、岗位多。

酒店不仅需要具有操作技能的基层服务员,而且迫切需要经过系统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有丰富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而目前,酒店的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学历结构分布不合理,酒店中高中、初中生居多,大专、本科生较少,就连管理决策层中高学历的也很少。

即使在酒店招聘时,有大学生进入酒店工作,但由于薪酬水平低、发展空间小等原因使这部分员工流失非常严重。

其次,专业结构不合理,酒店员工中只有少部分员工是从旅游职业学校和旅游院校毕业的,他们经过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大部分员工专业化程度较低,而且大多数酒店高级管理者所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不一致,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奇缺。

(四)酒店激励机制不健全
酒店市场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这是无可置疑的,只有吸引、利用和留住优秀人才,酒店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达到组织的经营目标,而酒店的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

大部分酒店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甚至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更多是对员工“手脚”的管理,而不是“头脑”的管理。

酒店业近几年员工流失严重,一方面是因为酒店行业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行业微利造成的相对于劳动付出的低薪,另一方面也因为酒店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即使能够招聘到酒店专业人才,却无法留住人才,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很低。

(五)酒店没有完全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人力资源管理
有的酒店虽然将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部,但其观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如视人力为成本,重视对员工的管理,而忽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酒店高层决策者仅把酒店的人力
资源部作为执行部门,而非生产和效益部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部经理必须参与酒店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了解酒店的战略目标以及支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人力资源因素,制定支持战略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从整体上协调组织中各项人力资源实践,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系统,及时有效的处理内外部人力资源供需信息,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动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不是被动的解决人力资源的供需问题。

(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工作分析是对某特定的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酒店中各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实现的前提,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为酒店人才招聘、晋升发展、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薪酬管理提供了依据,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基础工作,才能着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员工的绩效并非完全取决于员工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但在良好的
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只有在激励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酒店的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时期员工的需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激励制度充分的体现在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上。

首先,完善物质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员工的薪酬一定要体现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其次,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包括向员工授权、认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公平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等。

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酒店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现阶段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