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来临,XX更应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一、高铁为时代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
格局大变于中国。
一条铁路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一条高铁关
乎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是城市集群、城乡统筹、区域产
业融合的大好时机。
高铁全天候运输、方便快捷和运能强
大的特点,促进人口大规模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
镇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调动沿线地区人流、物流、
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实现区
域间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使资源配置结构、效率
和效益明显提高。
高铁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也许不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除了安全、快捷、舒适是它自身特点以外,似乎还真
的与国计民生、政治色彩有关。
高铁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抢抓高铁机遇,加快部署沿线产业发展,不然高
铁这根“吸管”的“虹吸效应”就会把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吸走。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是生命”,所以我们要强化开放理念,确立发展新模式,
谋划循环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努
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
只有加快节奏、加紧步伐,才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全方位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二、抢抓“高铁时代”XX机遇
“XX梦”首先是“高铁梦”,云桂高铁将在今年实现
全线通车,在XX设立站点,XX人民无比兴奋。
高铁将给
XX带来经济重新优化布局,新的融合、新的机遇随时可能
产生,XX要抢抓机遇。
(一)缩短时空距离,助推XX城市化进程
高铁的开通将有利于进一步凸显XX的交通枢纽优势,
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旅游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
”高铁
建设将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在改善XX交通运输
体系的同时,还将为XX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有利于加快XX的城市化进程,助推XX经济和社
会的快速发展。
(二)避免“溢出效应”,创造“虹吸效应”
高铁枢纽区域发展应科学定位、规划。
根据高铁效应,高铁的开通对XX发展是把双刃剑,应努力避免“溢出效
应”。
铁路在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也可能促使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向经济基础雄厚、发展环境优越区域集聚,如果应对不力,极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而不是
“虹吸效应”。
(三)做好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承接
高铁的开通,为XX发展搭建了一条内联外通的新通道。
XX应积极加强与高铁沿线的大中城市的合作,加大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力度,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提升
XX产业层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高铁为旅游、商贸及上下游产业提供了无限商机,XX
应积极做好应对。
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结合,进一步挖掘旅
游业潜力,打造高铁旅游圈;引进优质商业企业,进一步
提升商业贸易层次;突显地方特色,进一步打造旅游品牌,全面提高旅游、商贸等行业竞争力。
(四)建零距离换乘中心,放大综合枢纽辐射效应
XX县委政府高瞻远瞩,已有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构想。
飞机场、火车站、
汽车客运站、轻轨交通建设,火车站物流园区、工业园区
建设,未来XX将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客运和城市公
交零距离换乘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即将形成,交通
枢纽辐射效应将得到发挥,无缝衔接、高效综合的现代交
通体系,将加快推动XX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三、高铁时代来临,XX怎么办
高铁时代来临,对XX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将XX
工作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更
多地有所作为。
(一)紧紧围绕XX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做好XX工作。
要围绕XX产业发展布局,开展气候灾害风险区划和气
候可行性论证。
如高原特色农业,要做好气候可行性分析。
围绕烤烟等发展需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等防灾减灾工作。
围绕“大交通”,“大旅游”需求,做好各项XX服务工作。
(二)大力推进现代XX业务发展,着力提高预报预测
水平。
必须解放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谋划、科学
推进现代XX业务建设;要将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真正当成核心任务与“生命线工程”。
要在增强业务能力
上下工夫,要着力提升延伸期预测水平。
(三)大力发展公共XX服务,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要将XX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到百姓生产
生活,融入到各行各业;要解放思想,创新形式,大力推
动XX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与效益;要切实抓好当前汛期XX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
(四)加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领导XX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要深入学习、认真思考、深刻分析当前XX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尤其是要认真分析当前XX 服务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XX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要通过改革发展创新,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着眼全局,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基层XX机构改革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大力推动XX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
要加强XX科技服务风险防控工作;要加强对领导班子自身的监督,抓好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