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这首词是公元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

”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 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 侗叩睦疾莞崭彰壬?磕鄣挠籽俊K闪旨涞纳陈罚?路鹁??迦?逅iii?怀静蝗荆?斐=嗑弧0 ?硐赣赇熹欤?峦獯?戳硕啪榈奶渖?U庖慌苫?獾墓饩埃?尤乂俪〉亩褡牵?挥惺谐?某鞠? K ?琶溃?嗑唬?烊鳌??渎??那槿“ ?旱纳?? K ??硕?浚?呷诵钠i ?辗⑹?税?米匀弧(18)醋湃松?那榛场?BR>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

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

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

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

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 年)三月,46 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

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

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

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

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

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暮雨萧萧、子规哀鸣都是写实。

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

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

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

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 侗叩睦疾莞崭彰壬?磕鄣挠籽俊K闪旨涞纳陈罚?路鹁??迦?逅iii?怀静蝗荆?斐=嗑弧0 ?硐赣赇熹欤?峦獯?戳硕啪榈奶渖?W髡哐U〖钢指挥刑卣鞯木拔铮?杌娉鲆环?骼觥⑶逍碌姆缇盎??钊松砹倨渚常?目跎疋??硐殖龃嗜税?米匀弧(18)醋湃松?那榛场?BR>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这阕小令是三月所写,兰溪在黄州东南,写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来有些意象在中国人眼中总是无比的凄楚与忧伤,比如长长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黄昏,比如飞过鹧鸪的青色天际。

词的上半阕写景,大的背景是子规鸣叫着的细雨蒙蒙。

照一般看来,无 边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忧伤得说不出。

可是苏东坡偏偏就把它写成 了一首愉快清丽的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兰芽在山中茁壮成长,松林间的沙 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在绵绵的细雨中,有杜鹃在清啼。

后人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豪迈,因为他极少因外物的悲而悲。

在我看来, 倒不如说他是通透旷达,正是因为永远置身事物之外去体味事物本身,所以得 到的快乐与感言多于或异于常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有我与无 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将自己的情感带入事物中,便是泪眼看花花不语,而此词 中苏东坡却跨越了触景伤情或是因情伤景,到达王国维所言的无我境界。

因此 此词大背景的凄凉便成了新凉,杜宇的叫声也清亮了起来。

下阕词是抒怀。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 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白居易想表达的是红颜易老,良时 不返,偏偏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说世人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 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谁说人生不可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 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 黄右擎苍,努力进取。

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 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苏东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兴,所以读之觉显露直白。

他的词大多源 于他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感悟,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 心情。

苏轼( 1037 年 1月 8日- 1101 年 8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 排行位居第二,故曰 “仲”,至于取字 “和仲 ”,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 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 “轼”更相关,且希望儿 子高瞻远瞩),号 “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死,后追谥文正。

汉族,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 3900 余首。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 词。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 “欧苏 ”,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 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 “苏黄 ”,在书法方面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 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代文人称其为 “坡仙”诗“神 ”词“圣 ”等。

与父亲苏 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 “三苏 ”。

苏辛 ”。

在诗开创 "尚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嘉?二年(1057 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经典名篇:《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临江仙》《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相关主题